【導語】
有人說,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是啊,人生幾十載,要好好生活,要有自己的志趣,要使自己的心靈澄澈透明,用高雅的志趣來充盈身心。
陶淵明身處動蕩不安的亂世卻構建起自己心中的“桃花源”,寧肯“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也不隨波逐流,其志潔,其行廉,堪為世人之楷模。劉禹錫身居陋室而不感其陋,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幽靜環境中“彈素琴,閱金經”,其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人生志趣讓俗世中人羨慕不已。
【選文一】
高原看草海
□楊文斌
風和日麗,云淡風輕,這是烏蒙高原上常見的天氣。這天,我們沐浴著暖陽,向貴州省威寧縣境內的草海碼頭進發了。在碼頭雇了一葉小舟,船夫是個本地人,我們給他120元船費,他只收100元。
水不深,最多齊臍,船夫用竹篙輕點岸邊,小船便進了草海。途中,被水草隔開的航道縱橫交錯,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水面上出現一些慢慢移動的小黑點,那是一些不知名的水鳥。
約20分鐘的光景,眼前豁然開朗。一片清澈見底的水域展現在眼前,水草萋萋,一望無際。腳下的水草清晰可數,一棵棵、一束束、一叢叢、一片片,在水底招手,仿佛正在歡迎我們。倘若是春暖花開的季節,那些“過人頭”的草兒們,或傲立、或仰臥、或旁逸斜出、或一枝沖天,一概生機勃勃,一碧千里,在熏風中輕舞飛揚,那又該是怎樣一派柔美壯麗的景象?
觸目皆綠,同草做伴,這就是草海。船夫告訴我們,這里是草海上游,到了下游,水質更好,像礦泉水一般,純凈、靜美。船在草上行,草在水中游,耳邊傳來一陣陣“唧唧啾啾”之聲,像是有人在說話;側耳細聽,又像戀人在草叢中竊竊私語。眾人疑惑,便問船夫,答曰:“那是周圍的鳥兒們在呼朋引伴呢!”我們循聲放眼望去,遠處果真出現一群鴛鴦,大概有20只,正在戲水。船夫看出我們的心情,調轉船頭,向鴛鴦所在的方向劃去。
近了,更近了,50米、30米、10米……透過鏡頭,我看清了它們的模樣,這些五彩的精靈們在水面上成雙成對地鳧水嬉戲,不時還抬起頭瞅瞅我們。我調準相機焦距,按下快門,讓這幅人鳥和諧的畫面在此刻定格。
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把照片沖洗出來。那些以藍色湖水做底,以藍色天空做面,以茫茫草花做框的攝影作品,讓人心醉。幾名未婚的女同事看到相片后,興奮之余突發奇想:等她們結婚那天,一定請我專程前往草海,租一套婚紗,劃兩條小船,約幾個朋友,蕩舟草海之間,以清風白云、碧海藍天為背景給她們拍一套婚紗照片,該是何等的浪漫美麗?
走近草海,有人說就是去描繪一幅人鳥和諧的畫卷;走進草海,有人說就是去誦讀一首蕩氣回腸的詩篇;走盡草海,有人說就是去聆聽那些天籟。
在高原看海的日子里,我就像詩人詩中的那只鳥:雖然你看不到我在天空留下的身影,但我確實已經來過……
(選自《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10月13日)
思考練習
1.通讀全文,理出本文的線索。
2.作者主要抓住了草海中的哪些景物來寫?各有什么特點?
3.文中的畫線句使用了什么寫法?結尾段中的“詩人”指的是哪位詩人?
4.任選一個角度,談談本文體現出作者怎樣的生活情趣。
【選文二】
我的“孤鳳鳴”
□張修坤
我終于有了自己的古琴,圓了11年的古琴夢。
忘記從何處聽來古琴之名又因何由聽到古琴旋律了,只記得夏季的一個夜里,我竟是夢到了古琴。我依稀記得夢中有個女孩子在撫琴,于是以后我便惦念上了。
憶當時不過懵懂少年,倒還沒有考慮買琴,更不知古琴可寄何種情思。單想能擁有一架古琴,隱于幽徑深谷內,避于竹籬柏翠間,當窗竹幾,雅鶴清泉,溢于泠泠中對月而撫,該是多么玄妙的事情啊!這一想,居然占據我心11年。
年齡漸長,知曉了一些琴識典故、伶人名曲,我便更想學一學文人雅士,裝一裝孤清,附一下風雅。
待到大學時,一次與一位師姐聊天,聽她談起正跟朱子易先生習學古琴,我就更想擁有一架古琴了。想歸想,當時愿望還是無法實現的。
后步入社會,在浮躁喧囂的鬧市里,限于條件,糊口已然為頭等大事,更何談風雅。但人往往就是這樣,越是得不到的,人的動念也就越強烈。慢慢地,收入漸高,生活條件漸好,這種執著卻也越來越重。于是乎,省吃儉用半年多,我終于攢了足夠的“青蚨”(傳說中的蟲名,古代借指銅錢),從揚州定做了一把古琴。
當琴送到我的面前,退去外包裝護套,看到第一眼,我的手顫抖了,感覺像是多年未見的老友不期而遇,又像是心儀已久的女孩站在面前,竟不敢舉手觸摸了。那種“只有近慕之情而無非分之想”的念頭,讓我激動了好一陣子!
琴好,首先是琴的名字好。定做時,我給古琴起名為“孤鳳鳴”。其取自古風“猗猗綠綺琴,中秘云和音。一彈動鳴玉,再彈鏘南金。翩翩玄鶴舞,幽幽孤鳳鳴”中的“孤鳳幽鳴”之意。
“孤鳳鳴”用料還是相當講究的。它通體黝黑,內泛殷紅,面板為桐木,底板為梓木,以鹿角霜調和生漆為灰胎,冠角、雁足、琴軫為花梨木。在底板上,“孤鳳鳴”三字為鎏金行楷,下配白居易的“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詩句字體為鍍銀小篆。
“孤鳳鳴”古雅端莊、靜謐如靈的外體,單是欣賞就已渾然是韻。待凌空下指,引來一聲嗡鳴般的清音。聲音清亮宏大之中更兼深沉渾厚,余韻悠長。
“宛轉纏頭錦,淋漓蘸甲觴。弦松調寶柱,笙咽炙銀簧。”慢慢撥動琴弦,在古韻幽幽中引來無數遐思……
多少劍膽文心,因它,書寫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多少才子佳人,因它,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愛情傳奇……幾千年的音符,幾千年的碰撞,那是綿延千年、流淌不絕的回響!
感謝我的“孤鳳鳴”!
雖無蒼翠相映,更少清流環抱,但在空閑時間,用“孤鳳鳴”來學一學指法名曲,靜一靜躁動心思,自是無比的享受與愜意!
一爐香,一壺茶,忘卻煩惱,忘卻塵世,在古韻幽幽中——“鳳鳴天倪”!
巍巍乎,高山;洋洋乎,流水!知音難覓,伴我的,只有我的“孤鳳鳴”!
(選自《齊魯晚報》2010年11月16日)
思考練習
1.如果把題目“我的‘孤鳳鳴’”改為“孤鳳鳴”,那么它們在表達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2.從全文來看,作者圍繞“孤鳳鳴”主要寫了哪兩個方面的內容?
3.請用簡潔的文字賞析文中的畫線句。
4.作者用了一個獨句段:“感謝我的‘孤鳳鳴’!”這樣寫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