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陽節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點兒因病喪了命。病愈之后,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
恒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于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被恒景的精神所感動,收留了他,并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恒景廢寢忘食,苦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恒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的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恒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恒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便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了。
2.重陽節的命名及活動
農歷九月九,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并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慶祝重陽節的活動豐富多彩,一般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3.重陽節新的含意
在民俗觀念中,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農歷九月九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這給傳統的民俗節日賦予了建設和諧社會的新內涵。每到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鍛煉身體。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
(1)江蘇灌南縣開展“倡導尊老愛老創建和諧家庭”活動。為深化文明城市創建,扎實開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設,配合“道德模范宣講”活動,培育“身邊好人”先進典型不斷涌現,江蘇灌南縣曾舉行了“倡導尊老愛老創建和諧家庭”大型免費拍攝銀婚(25年)、金婚(50年)全家福照片活動,活動通過現場有獎問答、歌舞等形式弘揚中華美德。
(2)關愛空巢老人。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這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據統計,在這些空巢老人尤其是獨居的高齡空巢老人中,50%以上的長年患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30%左右的空巢老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甚至患有抑郁癥,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質量。
2009年12月5日,“百萬空巢老人關愛志愿服務行動”啟動儀式在江蘇省南京市、貴州省貴陽市、甘肅省蘭州市同時舉辦,標志著中央文明辦、民政部在全國組織開展的“百萬空巢老人關愛志愿服務行動”正式拉開帷幕。該行動將以社區為依托,組織志愿者特別是身體健康的低齡老年志愿者,采取結對幫扶的辦法,為高齡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務,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
【黎 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