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前,上網基本上等于聊QQ,十年后,上網更多是在買東西;十年前,上網發愁無事可做,十年后,上網擔心上當受騙。僅用十年時間,中國互聯網走完了國外互聯網二十多年的發展之路,在全球互聯網從“可用”向“可信”過渡升級的關鍵時期,中國互聯網不能也不應缺位,在下一個十年中,哪些領域還有機會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弄潮兒?顯然,可信互聯網的建設者們面臨的機遇最好。日前,記者獨家探訪國內最早提出“可信互聯網”理念并付諸實踐的“可信網站”驗證管理機構中網(knet.cn),中網董事長毛偉圍繞“構建什么樣的可信互聯網”和“如何構建可信互聯網”等話題與記者打開話匣子進行了坦誠而深入的交流。
“糟了,碰上釣魚網站了!”,在北京CBD上班的白領李紅(化名),這兩天MSN簽名檔掛出了上述文字。據了解,平時熱衷于網購的她,最近碰上一件令她郁悶的事:之前在某知名B2C電商網站花費698元錢買了個電子產品,誰知付完錢后都七天了,一直未收到貨,再按照之前網址訪問時,發現網站打不開了,顯然,她碰上了“釣魚網站”。
事實上,類似的一幕每天都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電腦上上演。統計數據顯示,僅今年上半年就有3880萬的網民在網上遇到過消費欺詐,相當于每五個購物網民中就一個網民曾遭遇過消費欺詐。
而來自中國反釣魚網站聯盟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1月底,聯盟已累計處理釣魚網站72322個,其中,2011年1月-11月共處理36674 個,較2010年同期增長78%。
一頭是“釣魚網站”猶如割韭菜,割完一茬,又見一茬;一頭是無辜網民一次又一次被騙。“這些情形在十年前是難以想象的”,中網董事長毛偉如是說。
誰是中網?
毛偉,這個名字對中國互聯網來說并不陌生。
早在90年代初,毛偉作為主要技術人員就參與建設了中國第一個與Internet聯接的網絡—中國科技網(CSTNet)。1997年,當國務院決定參照國際慣例成立“中國國家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時,毛偉開始承擔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籌建工作,擔任CNNIC主任,組織并領導CNNIC的運行。
在毛偉出任CNNIC主任期間,正是中國互聯網風起云涌的年代,他親歷了中國互聯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轉強的全過程,他一手抓起來的CNNIC統計調查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風向標和政府決策的重要參考,當時這個調查報告附帶的“網站排名”曾對網易成功融資上市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2009年11月,為了落實國家有關“科技創新產業化”精神,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出資成立中網公司(全稱:北龍中網(北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英文簡稱Knet),并將原CNNIC的經營性業務及人員予以剝離注入中網,由毛偉擔任中網董事長,2011年毛偉卸任CNNIC主任,改任CNNIC首席科學家。
關于中網英文簡稱“Knet”的由來,有種解釋是“Key Of Internet”,即“打開網絡之門的鑰匙”,大意是說中網希望成為企事業單位打開網絡之門的那把“鑰匙”,這就對中網提供的服務種類和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事實上,由于中網的創始員工都是中國科學院背景出身,具有很強的技術積累和優勢,對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方向感很強。所以,剛剛成立兩年的中網,已經參與制定了數項域名技術領域的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并獲得多項專利技術,這奠定了中網在域名商業服務領域的基礎性和領導性地位。
初涉可信
作為中國互聯網的建設者和推動者之一,CNNIC首席科學家、中網董事長毛偉對此深有感觸,他說,過去十多年,我們解決了互聯網的可用問題,現在互聯網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今后十年,我們要著重解決互聯網的可信問題。
事實上,毛偉是國內最早提出“構建可信網絡環境”設想的踐行者和倡議者之一。在2009年,中國網民規模首次突破3億,國內域名總數接近2000萬,網站數量也首度突破300萬大關。正是在中國互聯網一派歌舞升平的背景下,毛偉在當年的中國互聯網大會作了題為“構建從可用到可信的互聯網”的主題演講,在業界首次提出“可信互聯網”理念。
轉眼兩年時間過去,“構建可信網絡環境”不僅日漸成為業界共識,也被納入國家互聯網管理政策制定中。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狀況白皮書》中指出,中國政府致力于“構建更加可信、更加有用、更加有益于經濟社會發展的互聯網”。
對此,毛偉表示,“可信互聯網”的理念寫入國家互聯網白皮書,表明國家已經敏銳地抓住了當前互聯網發展面臨的瓶頸問題。同時也預示著,推進互聯網從“可用”過渡到“可信”將成為下一個十年互聯網發展的主旋律。
釣魚興起
2008年7月18日,在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四街四號的一棟紅色樓房里,一次影響中國網絡信息安全的會議正在召開。與會單位包括CNNIC、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銀河證券、騰訊、淘寶、支付寶等幾十家金融機構和電子商務網站以及數十家注冊商,在CNNIC的牽頭下,大家開始抱團打擊假冒釣魚網站。
當時的騰訊深受“山寨網站”困擾,馬化騰對此事非常重視。時任騰訊安全中心負責人專門跑到北京找CNNIC協調此事。雙方一談,發現一拍即合,因為當時CNNIC已經注意到.cn域名不良應用有冒頭跡象。
于是,在廣泛調研之后,由CNNIC牽頭、聯合業界專家及諸多廠商共同參與的“中國反釣魚網站聯盟”就發起成立了,初期,為了防范法律風險,聯盟僅受理并處理以.cn域名結尾的釣魚網站舉報,處理方式是暫停域名解析。
由于.cn域名直接歸CNNIC管理,在這樣的處理機制下,不法分子制作釣魚網站使用.cn域名的門檻大增,進而紛紛選用境外域名。不過,這就是后話了。
值得一提的是,聯盟成立之初就以“開放”心態吸納各類成員單位,并以“共享”精神構建起了全國規模最大的釣魚網址數據庫,并面向瀏覽器廠商、網絡安全廠商、搜索引擎廠商共享數據,實現上述環節的釣魚網站風險提示和警告。
中網董事長毛偉表示,“轉眼3年多過去了,現在聯盟的成員單位數量已經近400家,認定并處理包括.com、.net等各類域名在內的釣魚網站數量已經達到7萬余個。”
而這段經歷也堅定了毛偉構建可信互聯網的信念。
信任瓶頸
初期,一些深受假冒釣魚網站侵擾的知名網站是中網“可信網站”驗證的忠實用戶。理由很簡單,中網推出的“可信網站”驗證,一方面,可以幫助正規網站解決“我到底是誰”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信網站”驗證所獨有的防盜鏈、防偽技術能有效幫助網民區隔釣魚網站。
以證券行業為例,國內300多家正規券商,超過70%以上的券商官方網站均已“可信網站”驗證,并懸掛了“可信網站”驗證標識供網民隨時查驗。
經過兩三年的實踐和市場檢驗,中網發現廣大中小企業們對“可信網站”驗證也有著龐大的需求。
CNNIC發布的《2010年中國中小企業網絡營銷使用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一半以上(58.8%)的企業網站平均一個月都難以更新一次,可見很多企業網站都處于半停滯的狀態。
造成全國近六成中小企業網站閑置拋荒的最大根源是“沒人信”。從網站角度看,數據顯示,制約中小企業網站在線交易實現的瓶頸,目前最主要的是誠信環節的問題,比例為25.8%。而由于網站深陷“沒人信”,更致使近六成網站處于半停滯或拋荒狀態,大量的推廣費用打了水漂。
而從網民角度看,有關數據顯示,近90%的網民希望核驗網站真實身份,超80%的網民從不回頭訪問陌生網站。
毛偉表示,“信任缺失”或“沒人信”不僅成為當前制約中小企業網站做大做強的瓶頸,而且還對尚未建站的中小企業形成“倒逼效應”。致使更多的企業對“建站或建商鋪”產生畏懼心理。CNNIC有關統計顯示,在無網站及網店的企業中,66.4%仍然選擇未來不建設獨立網站或在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中開設網店。
不過,一些先行的中小企業已經嘗到了“可信網站”驗證的甜頭。廣州年誼飾品商行負責人李永儀告訴記者,曾經有一個國外的客戶,就是因為在她的網站看到了“可信網站”驗證標識,打消了實地考慮的念頭,并立即給她匯了10萬元預付款。
開放共享
2011年11月3日,由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中國互聯網協會共同支持和指導,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可信電子商務推進中心主辦、“可信網站”驗證管理機構中網(knet.cn)承辦的“拒絕虛假網站 構建可信網絡環境”全國可信網站數據庫開放平臺啟動儀式在京召開。
來自國務院新聞辦、工信部的政府部門主管領導,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中國互聯網協會、政務和公益機構域名注冊管理中心以及新浪、騰訊、阿里云、搜狗、瑞星、即刻搜索、盤古搜索、有道搜索、火狐、Opera等共計數十業界代表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動。
會議期間,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新聞辦、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中國互聯網協會、政務和公益域名注冊管理中心的相關領導和中網董事長毛偉等一道啟動開通了由中網搭建的“全國可信網站數據庫開放平臺”。作為迄今為止全國最大的可信網站數據庫開放平臺,該平臺將面向瀏覽器、搜索引擎、電子商務平臺、微博等諸多領域實現免費開放,今后,億萬網民有望通過瀏覽器、搜索引擎、官方網站等多種途徑便捷甄別當前訪問網站的真偽,快速識破各類網絡釣魚騙局。
顯然,以“可信網站”驗證為基礎搭建“可信網站數據庫開放平臺”并免費開放共享,以民間力量推動可信互聯網構建,不僅符合國家互聯網發展趨勢,也滿足了各大互聯網平臺的需求。
據了解,包括新浪微博、騰訊瀏覽器等應用廠商以及網建、虛機環節的諸多廠商均正在陸陸續續加入開放平臺。
領航發展
作為一家成立剛滿兩年的公司,中網在構建可信互聯網的諸多領域都走在了行業前列。2011年11月,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可信電子商務推進中心制定的《網站身份可信驗證服務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正式出臺,該規范填補了我國第三方網站可信服務領域的空白,標志著以“可信網站”驗證為代表的第三方網站可信服務將走上“有規可依”道路。
《規范》明確,可信網站驗證服務應遵循“自主申請、真實驗證、保護隱私、開放共享”的原則,而提供類似服務應建立完善的進入和退出機制、監督和賠償機制,規范還對個人信息等隱私保護做出了規定。
中網作為起草單位全程參與了《規范》的起草、論證和研討工作。毛偉表示,構建可信互聯網生態鏈,打造可信電子商務生態圈迫在眉睫、刻不容緩。中網將率先踐行《規范》,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據悉,為了提升“可信網站”驗證服務和結果的權威性和可信度,中網率先公開了“可信網站”驗證各項業務規則,包括進入和退出機制、監督和賠償機制。其中,“可信網站”驗證成為國內首家建立“驗證過錯賠償機制”的第三方網站可信驗證服務,根據該機制,如果中網違反其公開的驗證規則給網站提供驗證服務、發放驗證標識致使網民利益受損的,中網將給予網民每個網站最高1000元的賠償。
毛偉最后說,中網推出的“可信網站”驗證,既要讓它成為正規網站的“通行證”,幫助中小企業成長,也要讓釣魚網站見光死,保護知名企業合法權益,最終實現為億萬網民安全上網和可信上網提供有力保障。
【對話中網董事長毛偉】
記者:作為中國互聯網起步與發展的見證者,您認為防范和治理釣魚網站的關鍵何在?
毛偉:消費欺詐蔓延、釣魚網站泛濫的根源在于網絡誠信缺失、身份驗證缺位。核心是要構建可信互聯網生態鏈。
不管什么形式的網絡釣魚,都需要“有域名、有主機、有網站、有推廣”,那么,要想斬斷釣魚網站黑手,就需要在“注域名”、“租主機”、“建網站”和“做推廣”等環節“多管齊下”,相關廠商應自覺把好“入口關”,同時,也應考慮全面引入第三方對網上主體的身份信息進行真實性驗證或比對。這也是“可信網站”驗證的價值所在。
記者:中網推出的“可信網站”驗證現在應用情況如何?
毛偉: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公司都已經引入中網完成“可信網站”驗證,比如京東商城、當當網、淘寶網等。據我們的不完全統計,“可信網站”驗證的應用領域全面覆蓋金融、證券、電商、機械制造、食品、旅游等數百行業或領域。
記者:您認為構建可信互聯網需要從哪幾方面著手?
毛偉:我個人認為,可以參照國際上的通行做法,采取“政府倡導、行業自律、共同參與、第三方主導、開放共享、規范管理”的思路,鼓勵并支持市場主體或民間力量來主導實施相關工作,由政府、協會、公眾、社會和媒體予以多維度監督,確保規則公開、服務透明。尤其要注重開放共享,避免因重復實施增加企業負擔,這也是中網搭建并免費開放“全國可信網站數據庫”的原因所在。
【他們說“可信網站”驗證】
由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技術支持,中網實施的“可信網站”驗證,既能幫助網民甄別網站的門檻,又能提高網站總體安全水平,越多正規合法的網站集體實施“可信網站”驗證,就意味著不法網站的生存空間越小。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 黃澄清
“可信網站”驗證是當前應用范圍最廣、用戶基數最大的第三方可信網站驗證服務之一。希望通過我們共同努力,早日消除互聯網誠信的危害,讓網民輕松、安全的進行網上交易,讓企業輕松自由發展電子商務業務,讓我國電子商務行業能夠獲得健康持續的發展。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副秘書長 袁登科
“可信網站”的驗證不僅有利于互聯網行業誠信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更有利于提高廣大網民對“可信網站”企業的信任度,從而降低網民消費者掉進釣魚陷阱的風險,保障資金安全,進而促進電子商務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易寶支付副總裁 余晨
中網推出的“可信網站”驗證,不但可以快速幫助企業網站建立用戶信任,從根本上拉近企業與用戶的距離,在心理上為消費者營造出真實可信的網絡購物氛圍,對于構建和諧、安全的電子商務環境,及推動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發展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4G時代主編 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