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布斯離開了他一手打造的蘋果,現在歐盟所有的銀行儲備加起來都沒有蘋果公司的錢多。但就像流星一般,喬布斯在他自己也是他的蘋果最輝煌的時候隕落了。
從7日中午12點到明天上午8點,所有蘋果手持設備發出的新浪微博,都將顯示來自“喬布斯的iPhone”、“喬布斯的iPad”。讓我們拿出手上的iPhone、iPod Touch或iPad,發一條微博,用喬布斯的蘋果,悼念喬布斯。
喬布斯的“i”理念
蘋果的許多產品都喜歡以“i”開頭,iMac、iPhone、iPod、iBook都是如此,因為史蒂夫·喬布斯,因為蘋果,這種“i”格式的“喬布斯體”風靡全球,讓廣大“果粉”或者“非果粉”樂此不疲,但最終,喬布斯終于還是離開了自己所創造的i世界。
早在1998年,喬布斯就將 \"what's not a computer\"概念應用于設計iMac的過程,這種近乎驚世駭俗的理念造就了iMac G3, iMac G4以及iMac G5。由于iMac在設計上的獨特之處和出眾的易用性,它不僅連年獲獎,也讓在IBM統治下的PC市場帶來了一股清泉,喬布斯憑借著忠于“i”的理念試圖重新定義個人電腦。
1998年8月15日,蘋果發布了首款iMac。作為1996年回到蘋果后推出的第一款產品,iMac是喬布斯“i”理念的首次亮相,正是這款產品扭轉了蘋果的命運, iMac在消費市場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從發布到2003年初退出市場,原始版本的iMac共售出了600多萬臺。也正是從iMac開始,喬布斯上演了一出單騎救主的好戲,幾乎憑借一己之力,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既傾,喬布斯僅用了十多年時間就將當時連續兩年虧損18.6億美元,面臨破產的窘境的蘋果變成了全世界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一“i”一世界
兩年之后,同樣是在Macworld Expo上,蘋果在舊金山推出了用于播放以及管理數字音樂和與視頻檔案的iTunes。在當時誰都沒有想到,憑借著iTunes,喬布斯給數字音樂行業帶來了一場革命,并把蘋果轉變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音樂零售商。
同年11月10日,蘋果又發布了iPod數字音樂播放器,作為iMac精神延伸的iPod無論是外觀設計和發布時機都堪稱完美。雙“i”迅速橫掃北美市場,喬布斯的兩個”i”重新定義了數字音樂產業,也改變了人們對于數字音樂的理解。
讓別人接受自己的規則對于喬布斯來說無疑是一件美妙的事,對于所有自我中心的人來說都是如此。在做出了自己的個人電腦以及稱霸數字音樂領域后,喬布斯還想要讓大眾認同自己對于移動智能終端的定義,于是,iPhone和iPad再度聯手上演了一出完美的圓舞曲。
史蒂夫·喬布斯在2007年1月9日舉行的Macworld宣布推出iPhone,并于2007年6月29日在美國上市,這款結合照相手機、個人數碼助理、媒體播放器以及無線通信設備的掌上設備在上市之時并不順利,正式發售不到3個月就宣布減價,喬布斯不得不站出來向全體iPhone用戶致歉。
有人說:“不能堅持貫徹自己信念的男人沒有活著的必要”,或許有些偏激,但依照這個理論,喬布斯確是最應該活著的人,他堅持的“i”精神終于獲得了回報。2010年6月8日凌晨1點,在舊金山舉行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 史蒂夫·喬布斯發布了全新的iPhone第四代手機,型號為iPhone 4。
喬布斯開始登上神壇。
同樣是在2010年,同樣還是在舊金山,在蘋果公司發布會上,平板電腦iPad正式發布。iPad定位介于iPhone和iBook系列之間。這款通體只有四個按鍵的平板電腦與iPhone一樣,提供瀏覽互聯網、收發電子郵件、觀看電子書、播放音頻或視頻等功能。也正是iPad的出現,讓眾多筆記本廠商如喪考批,不得不跟著喬布斯的規則來進行游戲,紛紛推出自己的平板電腦以對抗iPad。
即使如此,當前國內平板電腦市場中,iPad仍然占據著絕對統治性的地位,截止到2011年2月,其在平板電腦中的占有率接近99%。
敬只做自己的喬布斯
在史蒂夫·喬布斯去世后,遍布全世界的人們,無論何種國籍、無論何種民族、甚至無論是否在使用蘋果的產品,在互聯網上使用“iSad”來表達自己的悲傷。
喬布斯的“i”理念已經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我們,“iSad”“iMedia”“iQuit”“iDie”等喬布斯體現在風靡全球,它帶給我們的不只是對于iPhone等“i”系列產品的熱愛,更是喬布斯活出真我,以我為本的信念。
我有時候總在想,一個人、一個企業家、一個IT行業工作者能夠做到老喬這地步已經是極限了吧,連奧巴馬都扼腕嘆息:“世界因此失去一位具有遠見卓識者”,不但美國媒體一片“哭喪”之聲,即使是咱們這個大洋彼岸的社會主義國度當天都被喬布斯的新聞所淹沒,無論是電視、廣播或是互聯網,一片哀悼之聲,而如果有誰在這時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說一句喬幫主的壞話,馬上就是口誅筆伐,一片吐沫星子淹死,即使CCTV都放了一天喬布斯的新聞,即使我現在聽說要將每年的10月5日定為世界喬布斯日,全球哀悼也不會感到驚訝,互聯網造就了很多富翁以及英雄,但真正在駕鶴西去之時讓全世界“慟哭”的怕只有老喬吧,不敢說“后不見來者”,但應該是“前不見古人”了。
在喬布斯對斯坦福學生的演講中,他說到:“我十七歲的時候讀到過一句話,“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后一天過,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是正確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許就是因為喬布斯把每一天都當成自己的最后一天,所以才不愿意隨波逐流,所以才能一直做自己。
自我中心往往會被人們與自私聯系起來,但喬布斯的自我中心,以及其所創造的“i世界”卻讓我們充滿敬意。一個以“i”為本的商人,一個以“i”為本的藝術家離去了,贊譽也好,爭議也罷,我們都應當為喬布斯那只做自己的勇氣心懷敬畏,為對那勇于創新的精神頂禮膜拜,為那個名為史蒂夫·喬布斯的男人哀悼。
敬只做自己的喬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