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使一個機器人擁有健全的大腦及四肢,并可以像人類嬰兒一樣出生與成長,那它是否會滿足適者生存的定律融入多變的環境呢?
日前,康奈爾大學創新技術研究實驗室成員正在跟進一個名為HyperNEAT的智能機器人項目,人們可以通過3D打印機觀察到機器人模擬進化的誕生及學步。該研究旨在通過利用模擬生物進化過程的數字大腦來控制機器人身體,使機器人能面對環境變化產生主動思維及記憶能力,在神經網絡中進行高智能的自我復制,完成對不同環境的條件反射。
該項目負責人杰里夫·科隆表示,該神經網絡由計算機模擬神經元組成,每個模擬細胞的功能和人腦中相同位置的神經細胞相同。通過對模擬細胞的整合,從簡單的指令開始,逐步建立復雜的大腦,然后改變那些指令,得到一個不同的人工大腦,以滿足環境變化帶來的選擇壓力。
在此層面上,數字生命能進化出功能強大的大腦,從而拓展人工神經網絡的容量,打開一條開發人工大腦的新路,甚至實現和現實中的自然人競爭。
摘自:www.newscientist.com/
點評:神經網絡本質上是對人類大腦控制能力的模擬,突破了過去機器人需要人工輸入指令才能完成任務的狀況。這套神經網絡從根本上改變了機器人的反應模式,將機器的智能升級到更加接近人的智能的境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機器人學會適應環境的能力,在不遠的將來人類將進入全智能時代。
游戲治療精神分裂
Brain Plasticity,認知訓練游戲的開發商,正在和FDA(食品和藥物管理局)進行交涉,試圖讓他們的游戲成為一劑良藥,幫助患有精神分裂癥的人們提高注意力和記憶力。志愿者們每周玩5次以上這個游戲,每次時間1小時。如果志愿者的生活狀態因此而提高,Brain Plasticity將會成功推動FDA的批準進程。
摘自:www.newscientist.com/
點評:醫生開具的處方居然是視頻游戲,這可比吃藥打針等常規物理療法振奮人心許多,也許會徹底改變未來的醫療事業的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