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硅谷工程師實現了通過手機操控汽車自行制動、轉向和加速等一系列智能控制,工程師預測2030年將迎來無人駕駛時代。
該系統通過手機與汽車的連接,匯集GPS、雷達、激光探測器、攝像頭等探測設備的數據,當行駛在高速公路上時,指示出車輛的位置以及周圍所有事物。
當周圍事物都被偵測出來后,該系統將像先進的巡航控制系統一樣,可以控制車輛速度的加減。但是,當探測器發現車輛正在一輛慢車后行駛,探測器可以自動尋找一條開放的線路,這條路可以保證車輛安全加速到130km/h。一旦這條路被發現,系統將會讓車輛進行變道,并超過此前車道中的慢車,之后將回到最開始的車道,完成剛才慢車的超越。據了解,該系統目前已經經過工程師們超過5000公里的測試了,但預計還是要有幾年時間才會搭載到量產車型上。
點評:無人駕駛汽車,不僅是汽車行業的革命,更是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應用。移動終端將通過無線通信技術與汽車連接起來,人們在家中可以遙控汽車,指揮其駕駛,汽車更加人性化。未來決定汽車行業發展的將是IT互聯網企業。
SignalGuru
幫助司機躲開紅燈
SignalGuru已在劍橋和新加坡進行了測試。
為優化駕駛速度做出貢獻
同時減少了汽油能耗。
IT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發一套名叫SignalGuru(PDF)的系統,利用安裝在儀表盤的智能手機攝像頭網絡收集的可視化數據,優化駕駛速度,避開路上的紅燈,避免等待,同時減少汽油消耗,因為不時的停車和啟動是相當耗油的。
在劍橋,交通信號燈是根據固定時間表變化的,因此系統可以以三分之二秒的誤差預測紅燈在何時亮起,能幫助司機平均減少20%的汽油消耗。而在新加坡,交通燈是根據交通流量而變化的,但系統預測的誤差也只在一秒到兩秒左右。
點評:手機軟件諸如易路通等在汽車駕駛時起到不小的作用,電子產品的功能多樣化與實用化與日俱增,已經成為人們出行的好幫手。隨著低碳生活意識的逐步普及,既能優化速度緩解交通,又可以降低能耗提倡環保,相信該技術進入消費者市場指日可待。未來有可能在APP STORE上直接下載到自己的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