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媒體單位作為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職能一般僅限于按照預算進行收支結算,而不注重成本效益。隨著現代化媒體多樣化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電視人感受到行業內部競爭和外部市場沖擊所帶來的壓力,投入與產出,成本與效益已逐漸成為電視媒體單位中財務部門和高層關注的重點。
一、電視媒體單位財務管理的現狀
電視媒體單位本身是一個以宣傳為主的事業單位,但隨著市場經濟大潮的涌入,現在的電視媒體單位已逐步演變成一個大投入、大產出的特殊行業。在財務管理方面,電視媒體單位并沒有因為環境和事業結構的變化而發生改變,一直沿用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為了管理需要,各個電視媒體單位都會在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基礎上,制定一套自己需要的財務管理辦法,包括預算管理、成本核算等等。由于電視系統沒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標準財務管理體系,因此,眾家電視媒體單位的管理模式是百家爭鳴,各自為政。但盡管這樣,電視媒體單位的財務管理還是處于事后反映,很難做到事前的規劃與控制。
1.成本意識落后,節目生產沒有嚴謹的成本效益評估體系。有的電視媒體單位雖然意識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操作中,卻把成本管理演變到簡單的費用控制,這種單純的開支算賬方式,并沒有對節目生產進行成本效益評估,在市場上并沒有競爭力。
2.資產管理薄弱,會計核算基礎決定了成本信息的失真。電視媒體單位是一個重裝備的單位,一般一個省級電視媒體單位,其固定資產投入每年都有幾千萬元,但由于這些設備的流動性強,因為技術更新,設備的更新淘汰率也高,管理有一定難度,導致一般的電視媒體單位都有“重購置輕管理”、“賬實不符”的現象。
此外,電視媒體單位執行的是《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核算基礎是收付實現制,這種環境下,做不到收入與支出在各個會計期間進行歸集與分攤。此外,按照《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其固定資產并不計提折舊,固定資產的損耗得不到反映,這些都會導致成本信息的失真。
3.財政管理的影響讓財務工作重心偏離。電視媒體單位屬全額或差額撥款單位,屬各級財政部門的管轄,每年都必須向財政部門上報預算、決算報表,因此,在這種條件下,電視媒體單位的科目設置、賬務處理、報表反映都是以服務財政為目的。這種狀況下,財務部門的職能大多都在應付財政管理,而并沒有放在提高數據分析處理質量方面。
二、電視媒體單位成本核算的特點
產品一般分為物質產品和知識產品,而電視媒體單位的主要產品——電視節目屬知識產品。電視節目的生產成本是指在制作電視節目過程中消耗的生產資料的價值(設備折舊、材料損耗等)和勞動者為自己的勞動所創造的價值(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電視節目由于其內容、長短、制作水平不同,其成本結構也不盡相同。因為電視產品的特殊性,其成本核算也具有一定的特點:
1.由于電視產品的特殊性,其成本核算的對象是藝術和技術的結合體,是人和設備統一體的產物。
2.由于電視節目的生產沒有固定的制作模式,可以說類型不同的電視節目其制作模式有根本的不同,有的電視節目僅僅只需要坐在機器面前剪輯完成,而有的電視節目卻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去尋找、觀察、采訪、錄制等,因此,電視節目的成本核算也沒有固定的流程,受主、客觀因素影響比較大。
3.一般的產品生產都有其固定的周期分布在各個會計期間,但由于節目生產不定期,其生產周期也不穩定,不能很好的進行費用的分攤與歸集。
三、電視媒體單位成本核算的內容
1.核算對象。一般一個電視媒體單位的成本核算對象可劃分為:
(1)一級成本對象:所屬頻道和部門;二級成本對象:所屬頻道和部門生產的節目。
(2)日播節目,包括新聞、資訊、廣告等,以欄目名稱為成本核算對象,按分(秒)核算。
(3)大型活動、電視劇、專題片等以項目名稱為成本核算對象,按期核算。
2.核算項目。
(1)人力成本:單位所有人員工資、獎金福利以及五險一金等。
(2)節目直接成本:節目生產所發生的辦公費、差旅費、交通費、郵寄費、維修費、材料費、勞務費、禮品、獎品以及包裝宣傳等費用。
(3)設備使用成本:包括節目制作過程中設備的損耗和節目播出的設備損耗。
(4)外購節目成本:指向外單位購置的電視劇、電影、耗材等。
(5)管理費及稅金。
(6)其他成本:包括后勤服務部門為節目生產支付的水電費、物業管理費等。
3.成本、費用的歸集與分攤。節目成本費用的歸集與分攤,嚴格按照收益性原則,將節目制作過程中發生的直接費用,能夠分清成本計算對象的,直接歸集到節目制作成本,如果分不清,則圍繞節目制作所發生的間接費用,采取內部價格轉移,按一定的方法分攤計入節目制作成本。
在成本、費用的確認與歸集中,還有一個問題是確立成本與費用的界限。參照企業會計制度,成本費用分為生產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及財務費用,一般地,與經營有關的直接材料、人員工資和其他直接支出或制造費用均列入產品成本;為組織、管理日常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費用可列入管理費用;為銷售產品而發生的費用列入銷售費用;為籌資等發生的費用列入財務費用。例如,電視臺備個欄目每期都有直接制作費用,這些應計入生產成本,而辦公室發生的辦公費應列入管理費用。
四、我國電視媒體單位實行成本管理的建議
1.建立配套的內部控制制度。
通過內部控制制度使單位內部部門和人員在明確分工的基礎上進行相互聯系、協調、監督和制約。根據目前廣播電視行業的特點,對其建立一個完整的內部控制制度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人的控制。對人的控制主要包括對人員道德素質和人員業務素質的控制。其關鍵點是:根據崗位的要求不同來安置不同學歷、職稱的人員。
(2)對職務的控制。對職務的控制主要包括對不相容職務分離等。其內容主要是:將不相容職務分開管理,做到錢物與賬、審批與執行、監督與執行等職務的分離;此外,定期調整相關職務的人員。
(3)對信息質量的控制。對信息質量的控制主要包括對會計制度設計及其信息系統的設計。其要點是:根據會計法等法規建立完善的會計制度;建立嚴格有效的會計分析、財務管理制度。
2.實施全面預算管理。
對電視媒體單位來說,考核成本是在一個時期內對成本的一個相對靜態的制約,預算管理可以對成本管理進行補充,并通過調整預算而達到對成本的動態制約。全面預算管理不僅可以把全部的收支納入預算,實現獎金的集中與控制,更重要的是從投入產出效益合理化和最大化的角度去規劃單位資金的使用。
3.建立配套的創新和激勵考核機制。
無論是成本管理還是預算管理,創新和激勵機制都是其關鍵,電視媒體單位要競爭,樹品牌,培養核心競爭力,就必須花費心思去突破。在我們創新和激勵機制,其導向必須緊貼市場,通過優勢和風險分析,宏觀導向和微觀設計,保證成本開支的合理,并能有效的激勵成本使用者。
總的來說,激勵考核機制是成本管理的最后一個環節,它不僅能讓財務管理部門對比對成本的差異,分析原因,尋求解決辦法,還能體現各個成本責任中心的成績。有效的激勵考核機制可以強化全員成本意識,實現人人注意節約成本,個個當家作主人,把單位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去辦,從而實現用最低的采制成本去獲取最高的收視和廣告效益,提高電視媒體單位的投入產出比。
4.加強業務培訓,提高財務人員素質。
因為歷史原因,電視媒體單位的財務人員大多都是老財務,而且一直都是在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環境下成長、發展起來。隨著近十年媒體的高速發展,原有的財務人員已經承擔了較為繁重的的任務,大家已沒有精力去接受和突破新的理念,而成本核算這種新的管理體系又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強業務培訓,吸收新生力量,全面提高財務人員素質對電視媒體單位的發展也是刻不容緩的大事。
(作者單位:江西省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