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潘基文,外界褒貶不一,并且兩極分化嚴重。有人認為他碌碌無為,有人認為他深藏不露;有人認為他缺乏魅力,有人認為他踏實勤勉。不論這些評議孰是孰非,他最終獲得了所有大國的支持并且成功連任聯合國秘書長。
聯合國秘書長,常被看做是“世界的總管”,也有“世界總統”之稱。在世界各國面前,聯合國秘書長往往被看做是聯合國的象征:盡管頂著巨大的光環,但這個職位并不是大家想象的“美差”。每當出現國際爭端時,秘書長需要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進行調停,擔任協調員的角色。秘書長既要親赴戰火紛飛的危險地區,也要照顧貧困落后的欠發達國家,除此之外,還要游走于大國之間,平衡大國利益并主持公正,稍有不慎,便容易得罪某些國家或政要。第六任秘書長埃及人加利就因為特立獨行的性格得罪了美國,因而遭到美國的否決而未能實現連任。
與充滿個人魅力、獨立率直的前任秘書長科菲·安南相比,潘基文有著亞洲人特有的謙遜、溫和的個性,這也使他招致不少批評。許多人認為他缺乏領袖魅力’在很多問題上過于沉默,挪威駐聯合國代表曾毫不客氣地批評他“缺乏魅力、沒有主見’。事實上,對于潘基文的批評和質疑聲音從他2007年剛剛上任時就已經有了,但他并沒有因此而受到影響,依然保持低調、溫和的處事作風。在任職4年多的時間中,他雖然無法做到面面俱到,每件事都讓所有大國滿意,但也沒和任何一家結怨,并最終不動聲色地“搞定”了各個大國,平穩地獲得了連任?;蛟S,這正是他以柔克剛的魅力所在,看似平庸的他實則蘊藏大智慧。正如他的助手曾評價他為“平靜外交的大師”,前美國駐聯合國代表約翰·博爾頓說:“善于克制情緒的潘基文秘書長的工作風格在世界各國的各個領域獲得了廣泛支持。他_直在平穩地處理聯合國事務?!?/p>
除了具備優秀的平衡、協調能力之外,在世界各國之間往來周旋的聯合國秘書長也需要掌握出眾的語言技能。潘基文出生在韓國忠清北道的一個小鎮,早在幼年時代,他就顯示出了非凡的語言天賦。還在讀高一時,他就給同班同學編寫英語教材,贏得了“忠州英語神童”的美譽。1962年,美國紅十字會舉辦了“外國學生訪美活動”,給了韓國4個名額,當時正在念高二的潘基文因為學業和英文成績優異,在選拔中脫穎而出。訪美期間,潘基文在美國白宮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肯尼迪的瀟灑身影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正是這次經歷讓他下定決心投身外交界。
潘基文的母語是韓語,精通英語和法語,熟悉日語和德語,還懂一些漢語。他2006年2月以外交部長身份訪問法國時,曾在大學以流利法語講解東北亞問題長達兩個小時,給法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常任理事國的法國一向認為,聯合國秘書長除了會說英語之外,還要能用法語進行交流,這也是法國支持潘基文的重要原因之一。
潘基文是第二個擔任聯合國秘書長的亞洲人。有評論認為,他“低調、溫和、照顧面子、幕后斡旋”的行事風格,是亞洲文化在國際外交領域的一次嘗試。韓國媒體還為潘基文起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綽號“泥鰍”,也就是說他做事“圓滑”,能夠左右逢源。
對秘書長一職,潘基文有自己獨特的看法,“秘書長,秘書長,先是‘秘書’,然后才是‘長’。聯合國秘書長其實是一位總協調員,既要懂領導,又得會協調?!?/p>
(選自《海寧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