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成為中國首家使用CrossCheck文本分析軟件甄別剽竊現象的科學出版物。但當得到首批結果時,主任張岳紅卻感到沮喪和震驚。
她搖著頭說:“在近兩年的時間里,我們發現大約31%的論文存在不合理的抄襲和剽竊。這是千真萬確的。”
在計算機科學和生命科學類論文,這個比例高達40%。當張岳紅發表這些發現后,她被指責在給中國科學家抹黑,盡管她強調很多論文來自海外。
根據湯森路透集團預測,中國今年的專利申請數量將超越美國和日本,成為世界領先的創新者。中國的科學論文產出數量高于除美國以外的任何國家。中國的領導人宣稱中國將在2020年成為科學研究領域的超級大國。
盡管中國的論文大量涌現,但中國研究并不具備同等的全球影響力。湯森路透集團的科學觀察網站注意到,如果以國家為單位衡量被引用論文的數量,中國的排名甚至進不了前20名。
關于剽竊流行還有一種解釋:金錢。中國學者獲得獎金和晉升的依據是發表論文的篇數,而這種論文發表的需要導致了備受矚目的丑聞。
王林云對猖獗的剽竊和抄襲現象有另一種解釋:政治等級制度。作為來自云南大學的哲學家,王林云是剽竊的受害者。當他在一份中國頂級哲學期刊上讀到一篇別人將其兩篇論文合并的文章,他感到十分震驚。
他說:“中國依舊是一個官本位的社會。所有事情都被官員控制,高級官員可以壓制低級官員。很多有剽竊行為的學者本身也是官員,因此他們很少負責任。低職位人說話無濟于事。”
現在的危險是中國最優秀的和最有才華的人正在被嚇跑。今年,4名在北京高考取得最高分的學生全部選擇前往制度更開放的香港學習,激發了對中國教育制度的反思。
來源:NPR2011年8月5日
編譯: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