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拓展訓練在中國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雖然在不斷地完善和創新,但由于體驗式培訓在國內仍處于“粗放式”的發展階段,行業尚不成熟,培訓師的職業發展前景也不甚明了,與國外的發展相比相差甚遠。拓展訓練也已引入高校,但是仍處于探索階段。只有掌握拓展訓練的本質,在吸收國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才能促進拓展訓練在國內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拓展訓練 可持續 發展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2-0195-02
一 拓展訓練的起源
國內的拓展訓練起源于英國的外展訓練,它的英文表述是“Outward Bound”,直譯是“出海的船”。在教育領域詮釋為一艘小船在暴風雨來臨之前,離開平靜的港灣駛向大海,迎接更大風雨的挑戰。
外展訓練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盟軍用提供物質供應的商船,在大西洋上屢次遭到德國潛艇的襲擊。絕大多數海員葬身魚腹,但仍有少數人在經歷磨難之后得以生還。通過調查發現,生還者有兩大特點:(1)絕大多數生還者并不是那些身強體壯、反映機敏的年輕海員,而是那些年齡偏大、意志堅強的老水手。(2)他們不是獨自逃生,而是三五成群、結伴同歸。
據此,德國籍教育學家庫爾特#8226;哈恩博士(Kurt Hahn,1886~1974年)對幸存的海員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外展訓練”(Outward Bound)的概念。利用一些自然條件和人工設施,模擬海難發生的情境,讓海員做一些具有心理挑戰的活動和項目,以訓練和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1934年,哈恩建立了一所他理想的學校——戈登思陶恩男校。
經過研究和探索,1941年庫爾特#8226;哈恩和好友勞倫斯#8226;霍爾特在威爾士的阿伯德威又成立了一所新型學校,取名Outward Bound學校,這是外展訓練最早的雛形,也是拓展訓練課程模式的開端。
二 拓展訓練的發展
1.拓展訓練在國外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Outward Bound這所新型學校并沒有因為其歷史使命的結束而結束。這種具有獨特創意的特殊訓練方式也逐漸得到了推廣,訓練對象由海員擴大到軍人、學生、工商業人員等群體。訓練目標也由單純的體能、生存訓練擴展到心理訓練、人格訓練、管理訓練等。
1946年,Outward Bound信托基金會(Outward Bound Trust)在英國成立,目的是推廣Outward Bound(簡稱OB)理念,并籌集資金創辦新的OB學校,OB信托基金會擁有OB的商標,掌握著該商標使用許可證的發放。1962年曾在戈登思陶恩任教的美國人喬什#8226;曼納(Josh L Miner)在美國成立科羅拉多OB學校,并于1963年正式從OB信托基金會獲得許可證書,成為真正將拓展訓練推廣開來的人。
將拓展訓練在學校教育推廣開來的是美國一所高中的校長皮赫(J. Pieh)。經過不懈地努力,皮赫將拓展訓練的方法應用于學校教育中,與現存的學校制度結合起來,為教育開辟了新的思路和領域。1974年,外展訓練實踐活動的大綱出臺后,得到了世人的矚目和好評,該大綱被“全美教育普及網絡(NDN)”評選為優秀教育大綱之一。隨后,在美國高中課程大綱中,一直沿用該計劃的學校達到90%。
1964年1月9日,組成OB法人組織(Outward Bound Inc)的文件在美國起草,經過不斷地發展,OB學校已經遍及全球五大洲,共有40多所分校。在亞洲地區、新加坡最早建立了OB學校,此后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先后引進這種體驗式教育的課程模式。
2.拓展訓練在國內的發展
1970年,中國香港成立了香港外展訓練學校。這是中國第一個加入Outward Bound國際組織的專業培訓機構,1999年,該組織在廣東肇慶建立了外展訓練基地,是國內第一個該組織下屬的培訓基地。
1994年,劉力先生把“拓展訓練”這4個字搶先注冊,創辦了國內第一所專業的體驗式培訓機構—北京拓展訓練學校,并將其體驗式培訓產品命名為拓展訓練。1995年3月15日成立了“人眾人教育”(GROUP),1996年正式創立了培訓知名品牌—拓展訓練。
拓展訓練以獨特的培訓模式和新穎的培訓項目,給國內的培訓領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撼。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培訓機構猶如雨后春筍般的增長。據北京奧特世紀拓展師培訓中心整理的數據顯示,在國內比較正規且形成規模的拓展培訓機構已有328家,而參與組織拓展訓練或“類拓展訓練”的機構,包括戶外運動俱樂部、管理咨詢公司等已超過千余家。
1999年,我國拓展訓練在經歷了四年的發展和提高后,和學校教育在培訓活動中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EMBA學員也把拓展納入課程體系之中,讓學生到拓展培訓公司參加拓展活動。幾乎在同一時期,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浙江大學、中國工商管理學院、暨南大學等學校的MBA/EMBA教育中,也紛紛把拓展作為指定課程內容。
三 拓展訓練在國內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拓展訓練在市場化的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缺乏統一的行業規范。在國內拓展行業,總進入壁壘很低,資本、政策壁壘幾乎不存在,產品可復制性強,技術壁壘低。分工的深化,尤其是設備企業和基地投資企業的大量增加,使得行業準入門檻持續降低。一些小型拓展公司為了謀求發展,運用不正當的競爭獲取市場份額,盲目壓低培訓價格,大打價格戰,其結果損害了整個行業的利益,影響了體驗式培訓健康、長期的發展。
第二,拓展培訓師綜合素質參差不齊。至今,我國還沒有培養拓展培訓師的專門機構和統一的認證標準。由于受公司自身財力的限制,很多小型培訓公司對其培訓師隊伍專業培訓的投入非常有限,一般都是由企業自己培養或者只是經過短期培訓,因此難免會出現培訓師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
第三,課程研發工作滯后,項目單一陳舊。在早期,很多培訓公司都招聘退伍軍人進行短期培訓上崗,其理論知識儲備不足,給項目的開發帶來很大的限制。即使有一部分的管理學、心理學等專業的畢業生,從事拓展培訓師工作,但從業經驗嚴重不足,短期內無法擔任開發新業務和品種的任務。由于拓展培訓的專業性太強,課程項目的研發復雜,并且沒有產權保護,這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企業課程開發的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整個行業研發能力必然嚴重不足, 項目沒有原創性、技術含量低、產品同質化,并缺乏可持續性已成行業共識。
2.拓展訓練在高校教育的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拓展訓練理論研究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拓展訓練引入高校教育還處于探索階段。有關高校開展拓展訓練理論基礎的研究很少,以具體的學科理論為依據,大部分只針對某一特殊理論進行研究,缺乏系統性、邏輯性、科學性。還未發現將心理學、教育學、體育學等學科聯系在一起進行專門的研究。
第二,將拓展訓練與學校體育混淆。很多高校將拓展訓練引入高校體育活動中,并且以拓展項目操作代替體育課程內容。但拓展訓練和學校體育屬于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雖然拓展訓練和學校體育在培訓形式和授課內容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兩者有著不同的含義,且具有各自的特點和功能,兩者沒有任何隸屬關系。如果將兩者混淆,就會導致學校體育在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的獨特作用難以體現,也難以保證拓展訓練的健康發展。
第三,拓展訓練的考核評價體系不完善。如果將拓展訓練作為高校的一門課程教學,那么就必須要有完善的課程考評標準。但是,現階段由于參加學員主要是高校商學院的成人學員,課程的隨機性、組織的松散性和考核的隨意性,使拓展訓練活動很難成為學校體系中的正規課程。
四 拓展訓練在國內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分析
1.拓展訓練市場化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分析
第一,規范拓展培訓市場和行業標準。目前,國際上已經建立了一些關于體驗式培訓的行業標準,例如:國際上有專門的“體驗式教育協會(AEE)”等很多組織。AEE為體驗式教育培訓機構提供交流的平臺,并從事體驗教育培訓的理論研究,致力于支持體驗教育培訓發展、理論提升以及世界范圍內的體驗式培訓教育的評估。國內的拓展培訓市場要想得到健康可持續的發展,首先要建立起一整套規范的行業標準。
第二,加強拓展培訓師隊伍建設。拓展訓練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培訓師要具備很強的綜合能力。因為培訓師是拓展課程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一個好的培訓師決定著整個課程的質量。培訓師淵博的知識會讓學員在體驗過后的分享中領悟到文化大餐,同時也是體現培訓師水平和層次的關鍵所在。培訓師綜合能力的提高,是拓展訓練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第三,加強產品研發,不斷進行創新,實現數量和質量的共同發展我國拓展訓練公司要努力創新,發揮自己的實力,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但要提升數量,還要提升質量,創建自己的品牌,不斷發明新項目,吸引企業進行“重復購買”。這樣的公司進行拓展培訓,其結果才有可能是企業所期望的。
2.拓展訓練在高校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分析
第一,將拓展訓練課程化。借鑒美國拓展訓練在學校的發展,將拓展訓練課程化。根據教學目標規范教學大綱,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制定有效的實施計劃,訓練實施后的反思、歸納和整合,使拓展訓練的教育價值發揮最大效能,才能保證拓展訓練在高校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加大高校拓展訓練的投入。高校的拓展訓練課程較單一化,學校應開展新的拓展項目,以適應學生的需求,在經費和場地設施方面應得到學校的支持與幫助。只有加大拓展訓練在高校教育中的投入,才能保障課程的完善和開發,保證拓展訓練作為高校課程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當拓展訓練課程化之后, 實施拓展訓練課程必須加強教師自身的適應性學習,針對課程設計結合學生實際做好充分的知識準備工作。首先,教師必須親身體驗每個項目,了解拓展訓練項目的內容、教學過程和組織方法。其次,必須加強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等知識的學習。再次,拓展訓練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必須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培養。
第四,加強拓展訓練方面的理論研究。在拓展訓練中,科研能力是指研究學員及培訓實踐的能力。科研是對拓展訓練進行深入研究的一種途徑和方法,有利于把握拓展訓練的本質,使拓展訓練融合于其他相關學科知識,促進自身的發展,也為拓展訓練的創新奠定理論基礎。從拓展訓練科學化發展的角度來看,作為高校的拓展培訓師,要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才能對拓展訓練有更深刻的研究和認識,才能保證拓展訓練在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五 結論
在回顧拓展訓練起源與發展的過程中,不難發現拓展訓練在國內的發展任重而道遠。一方面要保持拓展訓練在國內市場化的可持續發展,建立規范的行業準則和專業認證機構。另一方面要保證拓展訓練在進入高校后能發揮最大的效能,就必須將其課程化,并完善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薛保紅.體驗式培訓師培訓教程[M].北京:中國計量出版社,2009
[2]錢永健.拓展訓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李金芬、周紅偉.拓展訓練[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
[4] 張會鋒.體驗式培訓企業發展策略研究[J].企業活力,2010
[5]李俊杰、任成剛.淺談全國高校開展拓展訓練的發展現狀和理論分析[J].才智,2011(01)
[6]王曉霞.企業拓展訓練的問題對策[J].中外企業家,2008
[7]賀新家.普通高校實施拓展訓練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0.11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