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吝嗇”,我想起了前幾天,我們幾個北京的小學同學的聚會,那才叫逗呢!我們幾個商量好是去北海公園玩。之所以去那兒,是因為那里有一個工藝品展,我找來幾張票,門票自然就可以省了。
該吃飯了,我們來到仿膳。拿來菜譜一看,我不由得倒抽一口涼氣:“太貴了!”這里是配菜,最低價錢是每人100元,最高2000元,酒水還另算。要是一桌10個人就得兩萬!兩萬是吃金子還是吃銀子呀!我們琢磨著,小姐來催著點菜了,“我們不在這里吃了。”老張的話一下說到我們的心坎上,我們奪門而逃。
第二天,女兒拿來一篇文章讓我看。文章里說:許多老年^是越老越節儉,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還說早在16世紀的人文主義作家蒙田考證,“吝嗇”這一頑癥由來已久,且不分國籍、人種,在老年人中更是通病。我不能不承認,我的確是有點“病”了,而且,我身邊有病的還不在少數。
我把老張她們幾個約到了我家,我想和大家討論一下怎么治“病”的問題。
想想,我們真的太傻了。我們干嗎要這么苦自己,總是一副來日苦短、得過且過的模樣甲我們并不缺錢,我們缺的是對自己的關愛,缺的是對未來的信心與信念!我們才剛剛60歲出頭,未來至少還有20年,20年的時間完完全全屬于我們自己,我們不是正可以重新設計一下未來,開始我們的“第二春”,好好地享受一下生活嗎?我們可以去品嘗美味佳肴,可以去探訪旅游勝地,可以學習一種新技能,可以去美容、健體——做一切我們想做和喜歡做的事。
那天,我們4個人商定,我們要遠離“吝嗇”,拒絕“吝嗇”,我們的新生活就從除舊布新開始。首先,各自回家做大掃除,把家里多年積存的沒有用的東西清理出來,穿不著的衣服,使不上的家什,統統處理。然后呢?“我們去北海,對,就去北海,登白塔,吃仿膳!”我媽媽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喊道。
就讓我們的北海之行,作為一個矯枉過正的轉折,一個新生活開始的標志吧!
責編:金燕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