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姜曉波在每年母親節這一天里,都會邀上全家人請上年邁的父親齊聚一堂,為父親過母親節,她說,不求回報的父愛一如綿綿不斷的母愛,是她人生前進的力量。
給5個孩子當爹又當媽
1956年姜曉波出生于黑龍江省一個鐵路工人的家庭。在她7歲那年,母親為了讓5個孩虧能填飽肚子,到離家很遠的河灘上開荒,回家的時候船沉了,湍急的河水把母親的生命奪走了。當時全家人感覺天都塌了,家里5個孩子,最大的哥哥十多歲,最小的妹妹才4歲。然而最難過的是姜曉波白5父親。痛失愛侶讓他精神恍惚,每天早晨孩子們還沒起床,他就把窗簾垃開,說妻子在外面干活看不見亮;吃飯時他把妻子的碗筷擺上,說要等妻子一塊兒吃……見此情景,一家人哭成一團,為了遠離那個令人傷心的地方,全家人從黑龍江省齊齊哈爾搬到了吉林省長春。姜曉波記得,父親很長時間之后才走出痛苦的陰影。
父親承擔爹媽兩個人的角色。為了供養孩子上學,他的臉變得又黑又瘦,身體明顯不如以前硬朗。在姜曉波的眼里父親就是媽媽,而且比有些母親都稱職:“小時候,我身體特不好,還挑食,那時每人每月供應1斤大米,家里的其他4個孩子和父親誰也舍不得吃一口,都給我做了小灶。我們衣服褲子壞了都是父親縫,他那雙修火車頭的大手做起針線活兒來還真挺細致的,不知道的人看不出來是出自男人之手。”
從姜曉波記事起,就看見爸爸每天用撕下來的日歷記賬,“什么醬油多少錢、醋多少錢,當時還年少的我并不理解小小紙片的含義,更不知道我家日子的艱難。爸爸每天算啊算,可每月66.6元錢怎么都不夠花,他只好向生活富裕的三姐家借10元錢,每個月的月底借,月初再還。”
幾個月下來,姜曉波的三姑就有些不耐煩了,數落姜曉波的爸爸說:“煩不煩啊?每個月都來借,就差這10元錢啊?”姜曉波看到爸爸的臉讓姑姑說得紅一陣白一陣的,低著頭走出了他親姐姐家的門。“從那天起,我們家再沒買過煤,爸爸每天中午利用午休的
時間出去到鐵道邊兒撿煤核兒,掃火車頭飄出的煙灰,到周日用掃回來的煙筒灰拌上黃土‘拓煤坯子’,節衣縮食地省出了10元錢,從此以后再沒去三姑家借錢。”姜曉波心有感觸地說,“10元錢在當今這個年代算不上什么,但在當年卻把俺爸難為得夠嗆。那段日子真的很苦,尤其是老爸那罪遭的就甭提了。每天中午帶的飯永遠是高粱米,把飯盒里面都染成了紅色,而我們孩子吃的總是都比他好。他從不讓我們受一點點兒委屈,把省下來的錢給我們買衣服,說出去不能讓人看出是沒媽的孩子……”
幫女兒踏上音樂之路
姜曉波天生愛唱歌。父親見女兒咿咿呀呀地唱個不停,可是家里拮據,沒有能力培養她。就讓女兒從半導體收音機里學唱。姜曉波回憶說:“當時我跟著半導體‘死’學,唱得特難聽,招來了很多路人觀看,我三哥總說像踩著脖子了,但我自己覺得唱得好聽,那時臉皮特厚,只要讓我唱歌不給我飯吃都行。”好在父親一次次給女兒打氣。姜曉波堅持收聽、跟著唱,一遍一遍地學,不長時間發聲有了起色,也學會了不少新歌。她常常毛遂自薦給鄰里表演跟著學唱的歌曲。每每想起那時冒著傻氣兒的樣子,姜曉波不禁笑出了聲兒。
初學聲樂的孩子一般都得找音樂老師啟蒙,整天和火車頭打交道的父親哪認識文藝界的藝術家啊。于是父親發動親朋好友給她找老師。最后大哥費了九牛二虎的勁兒在他下鄉插隊的地方找到了一位長春市評劇院的老師教姜曉波拉小提琴。
姜曉波從小學到中學都是學校文藝隊的骨干,是有名的“校園百靈”。學校宣傳隊演出,都是父親幫她化的妝。她一到學校就引起了轟動,連音樂老師都不相信是父親化的。后來學校一有演出,幾乎所有學生都往她家跑,父親成了學校宣傳隊的業余化妝師。其實,父親年輕時是齊齊哈爾鐵路局宣傳隊的成員,寫過的劇本曾在鐵道部文藝匯演中得過一等獎,而且他是主演。可是為了專心照料5個子女,父親從此就告別了文藝活動。
高中畢業后,姜曉波被招進長春市刺繡廠當了一名刺繡工人。緊張的工作和沉重的家務負擔并沒有泯滅她的理想。姜曉波自1973年到1978年接連考了5年音樂學院。可是那1.58米的個頭兒讓她吃盡了苦頭兒,盡管聲樂分數優秀,但是矮小的身材讓她一次次被淘汰。
為了生活,姜曉波做過臨時護士、教過小提琴。當年,聽說吉林藝術學院辦了個合唱團,她就報名參加。每天下班后,她要倒兩趟車去合唱團,沒有時間吃飯,下課后她常常趕不上末班車。倒車地點離家里還有二十多里路,父親經常是騎一輛自行車另一只手推一輛自行車,到火車站去接她,父女倆再一同騎回去。有時父親還怕她累就馱她回家。到家已是深夜,父親卻端上早已準備好的晚飯。
姜曉波說,自己是很情緒化的人,情緒不佳就會影響演出,只要她臉色一不好,父親就會問清楚原因,直到把她哄開心。就是犯錯誤了,他也不會打罵她,都是說服教育。她的第一個譜臺是父親用焊條做的。五線譜本貴,父親就用買來的整張大白紙裁成小本,用格尺量好距離一筆筆地畫好……雖然父親從不說什么豪言壯語,但是他的行動號召著女兒要做勇敢的人,勇往直前,令姜曉波無法總懷。
1980年,姜曉波被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包桂芳選中,進入長影樂團包桂芳聲樂教學小組系統地學習花腔女高音歌唱藝術。在名師的精心指導下,加上自己的勤奮努力,姜曉波脫穎而出,成為歌壇新秀。1981年,在吉林省聲樂演員比賽中,她不負眾望獲得了二等獎,進^吉林省歌舞團。不久,姜曉波參加了全國性的沈陽音樂周歌唱表演,一展歌喉,演出十分成功。她演唱的《花布姑娘》、《美麗的心靈》等歌曲被錄制成磁帶、灌制成唱片,在全國發行。1982年9月,姜曉波到中國音樂學院歌劇系進修,師從著名聲樂教育家魏明泉教授。她將西洋唱法和中國的民歌、戲曲、流行歌曲有機地融為一體,花腔女高音唱得極有特色,頻頻獲獎。完美的品格、高超的藝術水準,使她在中國聲樂界有了一席之地,她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受到了很多獎勵和表彰。
成名后,她沒有忘記自己的恩師,沒有忘記回報社會,更沒有忘記自己的父親。常言道:好兒女不如半路夫妻。姜曉波和哥哥妹妹結成“統一戰線”,“要為父親找個心心相印的老伴”。這次,父親沒有反對,他嘗試找過老伴兒,但都以失敗而告終。父親告訴姜曉波,在他的心里只有母親一個人的位置。
為此,每年母親節,一家人聚在一起,都要過一個沒有母親的母親節,為的就是感激父親帶來的母愛般的溫馨。“世上只有爸爸好,有爸的孩子像塊寶,投入爸爸的懷抱,幸福享不了……”經改編的《世上只有爸爸好》唱出別樣的母愛。老父親聽后樂得合不攏嘴。唱畢,姜曉波對滿頭白發的老爸爸說:爸爸,在我心里,你是最棒的!有你在我們身邊,我們感到很幸福!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