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入保健意識逐步增強,與此同時市場上保健品林林總總,商家極盡所能向人們推銷,一些老人相信了商家廣告,殊不知前面是一個“忽悠陷阱”。結果,“參加免費專家義診,結果藥品花費1萬多元”、“被稱作‘神醫’級的專家連行醫資格證都沒有”、“一瓶成本8元的保健品竟賣到200元”、“一張理療床賣到2萬元的天價”……
免費義診,神醫專家,高科技保健——神醫神藥專騙老年人,這些字眼串起來,就是一道“風景”,估計也是咱中國特色。我們無疑正在步入老齡社會,老年人的數量急劇增加。當然,問題也是前所未有——養老、保健、看病等,都成了花錢乃至燒錢的頭等大事。于是乎,就有人動起歪腦子,施展拳腳專騙老人。至于其套路,我總結了一下,堪稱四大忽悠:
一、免費贈品。商家用“免費試用”作幌子,或者通過健康講座、免費體檢等讓保健品與老年人接觸。
二、名醫洗腦。一些所謂“免費體驗店”,作為營銷“前哨陣地”引誘老人,聽“權威專家”開展“保健知識免費講座”,通過各種“免費”活動,騙他們高價購買保健食品。
三、溫情攻勢。一些老人參加銷售商組織的活動,推銷者就根據他們的心理,投其所好,甚至稱呼來參加活動的老人為“爸爸”、“媽媽”,拉近感情距離。老年人享受了別人的服務,不買產品回家心里過意不去,同時由于有心理暗示作用,老年人會相信產品被“放大”的功效。
四、步步為營,步步驚心。受騙老人有的是多次被騙,金額逐步遞增。
其實,這些忽悠都似曾相識,但凡家有老人,必有故事在里頭。分析起來,無非就是老年人由于年齡增大,身體健康自然成為首要問題。同時由于接觸到的外界信息相對較少,對新出現的事物不很了解,一些商家就乘虛而入,打著“綠色、健康、高科技”的旗號,片面夸大保健品功能,言之鑿鑿,又有托兒做榜樣,信了正常、是對的,不信才不正常、是錯的。如果要找黑白顛倒的故事,就在塞些忽悠之中,到處都是。
然而,不能不說的是,這又是一個常識極為匱乏的時代。就健康而言,除了生老病死的規律,還有眾多癌癥的治療本身就是無解,可是騙子們熟練使用激素,故意讓一些病癥出現回光返照的“奇跡”,誘惑出更多的利潤和錢財。騙子們基本上都是打一槍換個地方,世界之大,騙著發著,發著騙著,竟然成了謀生之道。再比如,就教育而言,人與人的差異性決定了每個人的發展也是多樣化參差不齊的,在智力上非要通過補課之類看齊,這怎么可能?教育常識決定了就是有的人聰明些,有的人愚笨些,非要取齊,難免就會有悲劇產生。
總覺得,對老年人而言,一些常識需要編成新的“三字經”,普及普及再普及,如果變成了座右銘,成為了潛意識,還會讓那些背離常識的騙子們屢屢得逞嗎?
責編:田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