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氟的基本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其主要存在形式如螢石、冰晶石和氟硅酸鈉等。并研究了氟在釉料及微晶玻璃中的主要作用。結果表明:氟對玻璃網絡起斷網作用,Si-F、B-F、Al-F鍵強比Si-O、B-O、Al-O鍵的鍵強弱,這種雙重作用會降低玻璃相的熔化溫度和粘度,增大熱膨脹系數,降低玻璃的機械強度和表面張力,促進微晶玻璃的分相與析晶。
關鍵詞:氟 釉料 微晶玻璃
1 氟的基本物理和化學性質
氟(F)屬于鹵素中的第一個元素。它的核外電子層構型為2s22p5,僅需一個p軌道電子就能到達惰性原子的穩定結構。
氟能與所有的金屬發生反應,與溴、硫、硼、硅等非金屬(除氧、氮之外)在低溫下也能劇烈反應,產生火焰與熾熱。氫氟酸的腐蝕性極強,尤其容易與SiO2發生腐蝕反應,因此氫氟酸需裝在橡膠瓶中。另外,玻璃工業常利用其腐蝕性將玻璃刻蝕成藝術品。
氟化物與其它鹵化物的化學性質不同,例如:氟化銀易溶于水,但其它的鹵化銀都不溶于水;堿土金屬的氟化物(特別是CaF2)不溶于水,而堿土金屬的其它鹵化物則易溶于水。其原因在于氟離子較小,造成堿土金屬氟化物的晶格能高而不溶于水;而極化作用強的銀離子不能使氟變形,維持了離子化合物的狀態,因而易溶于水。氟易與小的多價陽離子形成穩定的絡合物如(BF4)-1、(SiF6)2-、(AlF6)3-等,不能與大的陽離子形成穩定的絡合物。另外,氟比氧的電負性大,以致氟不存在含氧酸。
2 氟的主要存在形式及其性能
在自然界中,氟在礦物中主要以螢石(CaF2)和冰晶石(Na3AlF6)形式存在,在化工原料中,氟主要以氟硅酸鈉(Na2SiF6)形式存在。
2.1螢石
螢石的化學名稱是氟化鈣,理論化學式為CaF2,其中F占48.7%,Ca占51.3%。在螢石的晶體結構中,鈣離子占據立方體晶胞中八個小立方體的中心,氟離子填充于鈣離子立方最緊密堆積的四面體空隙中。螢石屬等軸晶系,這決定了螢石的晶體呈立方體、菱形十二面體、八面體。螢石立方體的晶面常出現與棱平行的網格狀條紋。
螢石的用途很多,主要用于鋼鐵以及有色金屬的冶煉、化工、水泥、玻璃、搪瓷、陶瓷等工業。在陶瓷坯體制備中,螢石主要用于衛生瓷坯體,一般用量較少(不超過3%),可降低衛生瓷的燒成溫度,起助熔作用。但螢石的引入會降低坯體的粘度,導致坯體易變形、燒成范圍窄、易產生氣孔。目前,在陶瓷工業中,螢石主要用于瓷釉和微晶玻璃(包括乳白玻璃)的制備。
在瓷釉的制備中,用螢石替代白堊粉,有助熔作用。在鋯乳濁釉中,螢石的引入有降低釉的燒成溫度、減小釉的粘度、增加釉面的平整度、促進釉的分相與析晶、增加乳濁釉的乳濁功能與遮蓋能力等優點。但釉的燒成溫度偏高、燒成周期過短,會引起氣孔和針孔的產生。
在微晶玻璃的制備中,螢石具有極強的助熔能力,能促進晶體分相、成核、析晶。特別是在含高鋁的微晶玻璃(如尖晶石、堇青石、富鋁輝石等)中,螢石的作用尤為突出。在乳白玻璃的制備中,螢石是乳濁劑。它的乳濁機理為:在硅酸鹽玻璃中析出了氟化物晶體,氟化物晶體的折射率(1.33~1.43)比硅酸鹽玻璃的平均折射率(1.55左右)低,折射率差會產生散射,因而達到乳濁效果;氟化物促進硅酸鹽玻璃分相,形成粒度約為0.5μm多重滴狀相,造成硅酸鹽玻璃的乳濁。氟化物的乳白玻璃乳濁程度與基礎玻璃的組成、工藝條件存在以下關系:
(1) 一價堿金屬氧化物。Li2O的乳濁作用比較強,K2O的乳濁作用相對較差,隨一價堿金屬氧化物的量增加,乳濁效果減弱;
(2) 二價金屬氧化物。堿土金屬氧化物不利于乳濁,且離子半徑越大,乳濁效果越差。含有d電子的二價金屬離子極化率大,易與氟離子生成晶核,有利于乳濁,其乳濁效果比較為:PbO﹥CaO﹥ZnO ;
(3) 三價金屬氧化物。As2O3、Sb2O3、Bi2O3有利于增強乳濁度;B2O3、Al2O3會降低乳濁度,可用于抑制析晶粒子的晶體生長,避免析晶粒子過大而造成“起砂”缺陷;
(4) 晶核劑。P2O5和TiO2有利于增強乳白玻璃的乳濁度。氟化物引入越多,乳濁度越大,當達到一定的乳濁度后,乳濁度不再變化;
(5) 熔制工藝。降低熔制溫度、縮短熔制時間有利于減少氟的揮發,增加乳濁度。
螢石用于瓷釉和微晶玻璃也會有不利的影響,如造成環境污染和耐火材料的腐蝕等,因此螢石在瓷釉與微晶玻璃中的應用受到限制。目前玻璃行業已不采用氟化物生產乳白玻璃。
2.2冰晶石
冰晶石的理論化學式為Na2(NaAlF6),其中Na占32.8%,Al占12.8%,F占54.4%。自然界的冰晶石成分較純,有的含有少量的鈣、鐵、錳以及有機質。冰晶石的晶體結構由(AlF6)八面體、(NaF6)八面體以及(NaF12)立方八面體構成。
(AlF6)八面體位于立方體晶胞的四個角頂與中心;(NaF6)八面體位于立方體晶胞的上下底面的中心以及垂直棱的中間;(NaF12)立方八面體中有四個位于立方體晶胞的面上,有兩個位于立方體晶胞的內部。溫度在565℃以下時,(NaF12)立方八面體中的Na離子的半徑較小,不能填滿立方八面體的空隙,因而發生了傾斜,形成了單斜對稱的低溫型β-冰晶石。高溫型α-冰晶石則是等軸晶系的結構。冰晶石的熔點為1000℃,熔化熱為318J/g。由于冰晶石的熔點低、熔化熱高,氟對SiO2、Al2O3、CaO等氧化物有極強的分解能力,并能形成低共熔物質,所以冰晶石有強助熔能力。冰晶石在陶瓷坯體與釉料中作助熔劑,在乳白玻璃和微晶玻璃中既是助熔劑和乳濁劑,又是晶核劑。冰晶石能在玻璃中形成乳濁,是由于在玻璃中生成了折射率低的NaF(N=1.327),配方中的鈣CaO含量較多時,會生成螢石CaF2,折射率低的氟化物是冰晶石產生乳濁作用的根本原因。乳白玻璃引入冰晶石除了助熔和乳濁作用外,還可以降低熔制玻璃的粘度,促進澄清,增加均勻性,并引入了氧化鋁成分。
與螢石相比,冰晶石作為乳白玻璃原料具有如下特點:
(1) NaF的折射率低于CaF2,所以采用冰晶石可提高乳白玻璃的白度;
(2) 冰晶石中引入Al成分,有利于提高乳白玻璃的化學穩定性;
(3) 冰晶石中的有效氟含量高于螢石,因為冰晶石分解生成AlF3的熔點比螢石分解SiO2的熔點高,且AlF3的揮發度比SiF4低;
(4) 冰晶石在熔制玻璃時,對耐火材料的腐蝕性比螢石相對差一些。
冰晶石作為助熔劑與乳濁劑具有較多的益處,但它在自然界產出不多,所以工業上多采用人造冰晶石。
2.3氟硅酸鈉
氟硅酸鈉的理論化學式為Na2SiF6,其中Na占24.5%,Si占14.9%,F占60.6%。無色或白色結晶體或粉末,屬于六方晶系。氟硅酸鈉無臭無味,比重2.679g/cm3,微溶于水,在17℃水中的溶解度為0.652g/100mL,在100℃水中的溶解度為2.46g/100mL,水溶液呈微酸性并有腐蝕性,溶于乙醚,但不溶于醇類。氟硅酸鈉灼燒后分解為氟化鈉和四氟化硅,在堿溶液中分解生成氟化鈉和二氧化硅。
氟硅酸鈉在陶瓷工業可用作瓷釉的助熔劑與輔助乳濁劑,特別在乳白鋯釉中,引入氟硅酸鈉有利于提高乳濁度、降低鋯釉粘度。當含量超過4.5%時,易出現針孔。在制備乳白玻璃或乳濁的寶石玻璃中,Na2SiF6引入量為2.0%,BaSO4引入量為1.5%。
3 氟在釉料及微晶玻璃中的作用
氟化物在陶瓷工業中主要用作瓷釉與微晶玻璃(包括乳白玻璃)的助熔劑與乳濁劑,極少用于陶瓷坯體中。下面介紹氟在釉料及微晶玻璃(包括乳白玻璃)中的主要作用。
3.1對釉料及微晶玻璃的熔化溫度的影響
從氟的基本物理化學性質可知,F-的離子半徑與O2-離子半徑(包括OH-)相近,但氟的非金屬性強于氧,所以在硼鋁硅酸鹽玻璃中,代替氧與網絡離子(如Si4+、B3+、Al3+)結合。但由于氟只顯負一價的價態,故氟與網絡離子形成斷網結構,不能像橋氧那樣形成聯網交織的結構,這會提高氟對玻璃相的熔解與助熔能力,從而降低玻璃相的熔化溫度。
3.2對釉料及微晶玻璃的粘度的影響
由于氟對玻璃網絡有斷網作用,以及其鍵強減弱作用(Si-F鍵強比Si-O鍵強低),氟可降低釉料及微晶玻璃(包括乳白玻璃)的粘度。氟的助熔和降低粘度的作用促使硼鋁硅酸鹽形成玻璃相。
3.3對釉料及微晶玻璃的熱膨脹性的影響
氟在玻璃網絡的斷網作用,導致玻璃網絡結構不對稱,且Si-F和B-F鍵強較小,導致高溫下玻璃相不對稱結構單元的振幅加大,玻璃相的熱膨脹有增大趨勢,使熱膨脹系數隨溫度的增加而變大。
3.4對釉料及微晶玻璃的機械強度的影響
同樣,氟在硼鋁硅酸鹽玻璃網絡結構中的斷網作用,加之和鍵強減弱作用(Si-F、B-F鍵比Si-O、B-O鍵的鍵強小),導致玻璃網絡結構中的結點薄弱,致使釉料及微晶玻璃(包括乳白玻璃)玻璃相的機械強度降低,如抗壓強度、抗張強度、硬度、彈性等。機械強度降低的幅度取決于氟的加入量,當引入量超過4.5%時,對機械強度的影響較大。
3.5對釉料及微晶玻璃的表面張力的影響
由于氟對硼鋁硅酸鹽玻璃的網絡結構的斷網作用,以及鍵強減弱作用(Si-F、B-F、Al-F鍵強比Si-O、B-O、Al-O鍵的鍵強低),致使玻璃結構的界面張力大幅度降低,其界面張力的大小接近B元素。由于氟以氟化物或氟硅酸鹽的形式引入,因此界面張力的影響還需考慮陰離子的作用,如果以CaF2形式引入,會增加玻璃相的表面張力;如果以Na2SiF6或K2SiF6形式引入,會減少玻璃相的表面張力。
3.6對釉料及微晶玻璃的分相與析晶的影響
由于氟對玻璃結構的雙重作用(斷網作用與鍵強減弱作用),致使玻璃相的粘度和表面張力降低。粘度與表面張力的降低有利于離子的擴散與遷移,以及初始分相、成核、結晶過程的進行。實踐證明:氟在二元、三元硅酸鹽體系中有分相,甚至是多重分相的作用;同時氟化物具有析晶的作用。因此氟的引入有利于釉料及微晶玻璃(包括乳白玻璃)的分相、成核與析晶,即氟化物既可用作乳濁劑,也可用作晶核劑。
3.7對釉料及微晶玻璃的化學耐久性的影響
氟的弱化玻璃相網絡結構的作用會減小釉料及微晶玻璃(包括乳白玻璃)的化學耐久性,而氟引入的同時會帶入其它的金屬離子,而金屬陽離子的種類同樣會影響玻璃相的化學耐久性。如引入的Ca2+離子有利于強化玻璃相的網絡結構,同時還利于析出氟化鈣(螢石)晶相,可提高釉料及微晶玻璃(包括乳白玻璃)的化學耐久性。但帶入的Na+離子會析出氟化鈉晶體,不利于提高釉料及微晶玻璃(包括乳白玻璃)的化學耐久性。
4 結論
氟對玻璃網絡起斷網作用,Si-F、B-F、Al-F鍵強比Si-O、B-O、Al-O鍵的鍵強弱,這種雙重作用會降低玻璃相的熔化溫度、降低粘度、增大熱膨脹系數、降低玻璃的機械強度和表面張力、促進微晶玻璃的分相與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