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黨群關系的重要性,揭示新時期的黨群關系面對國內外環境變化、新媒體、勤政廉政對黨群關系的挑戰,從中思考了如何加強和改善黨群關系。提出了提高領導力,立盛世之本;加強親和力,順民意之基;創造和諧力。引民富之源;加大廉潔力,得民心之道;贏在執行力。昌國強之根。
關鍵詞:新時期;黨群關系;思考
黨群關系指的是黨與群眾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狀態,具體表現為黨與群眾之間聯系和連接的方式。在執政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群關系所面臨的客觀環境、任務等和過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而人民群眾是我們的力量源泉,密切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事業的勝利之本。不管形勢和任務發生怎樣的變化,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永遠不能變。我們必須從戰略的高度來認識這一問題,切實搞好黨群關系。
一、黨群關系的重要性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任務決定了黨必須植根于人民,密切聯系人民群眾,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一刻也不能脫離群眾。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證明,黨群關系密切,黨的事業就順利發展;反之,黨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甚至失敗。
構建良性互動的黨群關系就成為政黨發展的基礎性問題。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黨群關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茖W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體現在社會領域,便要求構建一個和諧社會,需要各種社會關系良性互動。而在中國,能夠起到“牽一發動全身”效應的,首當執政黨與民眾的關系。反映在政治生活方面,則是以人民權利為本位,這對中國社會的政治倫理已經產生并將繼續產生深刻而深遠的影響,對黨的建設帶來深刻而深遠的影響。與此相應,要求黨與群眾的關系體現其精神實質,要求執政黨以公共利益最大化為決策目的。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的價值理念必然導致出現新型的黨群關系。這也是我們黨要處理好現在的黨群關系的重要性。
二、新時期的黨群關系面對新挑戰
(一)國內外環境變化對黨群關系的挑戰
胡錦濤在十七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的講話中強調:“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要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完成‘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團結帶領人民群眾共同奮斗。”
現在國際環境總的特點是兩個大趨勢和一個總潮流沒有改變,即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于我國和平發展,但影響和平、發展、合作的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
國內情況是我國仍處于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階段,“五化”相互促進,發展空間還很大。我們黨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仍是如何提高執政能力,用手中的權力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以及如何防止權力腐敗對黨的侵蝕。同時,市場經濟的發展也要求我們正確處理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同市場經濟多元化要求的關系。黨既要具備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又要具備協調利益、整合社會,進而鞏固群眾基礎的本領。
(二)新媒體對黨群關系的挑戰
以互聯網、數字電視、手機短信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大量涌現,使得信息不僅能夠及時準確地傳播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而且給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國際關系,乃至人們的思想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帶來深刻的影響,其覆蓋面之廣、輻射力之強、滲透性之深,超過以往任何歷史時期。截至2010年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4.57億,手機上網的網民規模已達到3.03億人。對我們來說,如何面對新媒體的時代性挑戰,如何發揮新媒體對群眾的正確導向功能,已經成為事關國家安危、民族興衰的重大戰略問題。
新媒體的大量涌現,帶來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一是某些黨員干部的應對能力與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不適應,難以有效地利用新媒體教育引導群眾。不能從海量信息中獲取關鍵有用的信息;對待網絡信息簡單地刪、封、堵,甚至發現了不良信息時,仍置若罔聞、任其發展,缺乏高度的警覺性和敏感性;二是黨政工作的某些滯后與新媒體監督的廣泛透明不相適應,使黨員干部提高能力、樹好形象的任務更加迫切;三是一元化的指導思想與多元化的信息傳播相互碰撞,使我們對意識形態控制的難度加大。第一,主導地位遭受沖擊。西方發達國家利用其網絡優勢,大肆傳播資產階級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對我們黨一元化指導思想構成挑戰。第二,信息真假難以辨別。新媒體傳播信息的多元復雜,給人民群眾的思想帶來混亂。第三,控制能力有所削弱。新媒體傳播的虛擬性、隱蔽性和開放性使其信息的傳遞、交流具有很大的自由空間。所以,在各種信息傳播中,黨的意識形態工作要說服群眾,為民眾所接受,發揮其教育引導群眾的功能,其難度越來越大;四是新媒體技術含量高與我國媒體發展層次低的矛盾,這使我黨利用新媒體做好群眾工作的難度加大。
(三)勤政廉政對黨群關系的挑戰
勤政是指黨員干部要恪盡職守、勤于政事,認認真真地為國為民做事。廉政是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包含四個要素一一廉正、廉樸、廉節、廉制。勤政和廉政二者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關系,“勤”而不“廉”,為黨紀國法所不容;“廉”而不“勤”,則是浪費國家資源、浪費發展機遇。勤政廉政在當前的形式下勢在必行,它是對黨員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強反腐倡廉建設要達到的兩個的重要目標,對于加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經濟發展與勤政廉政建設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關系的具體表現之一。經濟發展是加強勤政廉政建設的物質基礎;而全體黨員認真務實、清正廉潔,時刻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自覺的維護和執行黨的紀律,進而推動社會風氣的健康向上,創造穩定、和諧的優良氛圍,極大地促進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
三、對加強和改善黨群關系的思考
(一)提高領導力,立盛世之本
領導力也就是一名領導干部引領、主導、駕馭工作局面的能力。領導力的核心是尊重人,領導力的外在體現是團結人、帶動人,領導力的最高水平是平衡力,檢驗領導力的標準是工作效能。領導力反映的是領導干部的綜合素質,影響的是黨群、干群關系,關乎的是事業的興衰成敗,甚至是黨的執政根基。
西方學者提出“領導力是獲得追隨者的能力”。我們黨的“領導力”是密切聯系群眾、忠誠地代表人民、因而贏得人民的擁護。在建黨建國的艱苦歷程中正是由于我黨擁有這種凝聚力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告別“三座大山”,為中國摘掉了貧窮落后的帽子。良好的黨群關系,是我們黨長期以來形成的優良傳統,也是各項工作能夠順利進行的基本條件。當前,我國社會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轉型的時期,利益關系日趨復雜,因而,所有政策措施都應當正確反映并認真考慮不同方面群體的利益。這樣才能使黨群關系的基礎扎實,我們的事業才能蒸蒸日上,立盛世之本。
(二)加強親和力,順民意之基
黨的親和力有利于更加密切黨群關系,不斷鞏固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親和力的核心是民主平等的思想,要注重以平等交流。黨組織以增強親和力為突破口,滿腔熱情地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真正拉近與黨員、群眾的距離,架起與黨員、群眾的連心橋,就能像磁鐵一樣贏得群眾對黨和政府的真心擁戴,黨的事業的興旺發達也就有了堅實的群眾基礎。運用新媒體密切黨群關系,防止社會矛盾,增加親和力現在非常重要,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改革的深化會涉及不同群體間的利益調整,社會矛盾錯綜復雜,處理不好就可能釀成群體性事件,甚至發生比較激烈的沖突。這就一是要努力提高黨員干部對新媒體的認知能力,變忽視輕視為高度重視。二是要努力提高黨員干部對新媒體的管理能力,變一些人想一味封堵為普遍而有效引導。這要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加強信息監督引導和加快培養網評隊伍建設。三是要努力使黨的領導干部具備與新媒體打交道的能力,變被動應付為積極應對。
(三)創造和諧力,引民富之源
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有促進和諧的推動力量。建設和諧中國,需要各級黨組織增強執政能力、社會治理能力、促進和諧能力?!昂椭C力”是黨組織綜合素質的體現,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心中裝著人民、工作依靠人民,這就是團結奮斗堅如磐石的和諧力,引導全民共同富裕的力量源泉。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的共產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最本質、最基本的關系,只有黨群關系和諧,才表明我們黨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黨群關系和諧,我們黨才能理順不同社會階層之間、不同區域之間、不同部門和行業之間、領導者和被領導者之間、個人和他人之間、民族之間、不同宗教信仰之間、代際之間等多方面的社會關系,并在此基礎上理順人與自然的關系,最終實現整個社會的和諧。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和諧的黨群關系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最本質、最基本的關系,是其他社會關系和諧之母。
和諧已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主旋律,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提倡和諧無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人類的歷史,是不斷吐故納新的過程;一個優秀執政黨的存在,更是不斷戰勝對手和自我,不斷創新和發展,不斷提升競爭力的結果。而“社會和諧力”在今天更表現為一種執政理念、社會創造力和城市的軟實力,這更要長期特別關注社會的均衡發展。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初衷。也是讓廣大人民群眾富裕的舉措。
(四)加大廉潔力,得民心之道
廉潔力就是自覺拒腐防變、保持清正廉潔的能力。執政黨是一支特殊的社會力量,在整個社會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對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巨大的影響。黨員干部的腐敗,所影響的是各行各業和整個社會生活。黨員干部是否廉潔,直接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和威望。廉潔自律是中國共產黨一貫倡導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黨員干部必須具備的優良品格,也是我們黨強化自身建設,克服消極因素的重要舉措。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從自己做起,堅持清正廉潔,一身正氣,經得起改革開放和執政的考驗。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廉潔力,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以進一步增強黨的凝聚力、感召力和號召力,以得民心,樹立黨和政府的崇高威望。
(五)贏在執行力,昌國強之根
執政之道,貴在正確決策,重在落實執行。落實重于一切,贏在執行力。所謂執行力,指的是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它是行政管理的核心,是實現政令暢通的前提,是將政策措施、計劃安排轉化為實效成果的關健。再好的政策、思路和措施,再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如果沒人執行、不去執行或執行得不好,都出不了效果或者事倍功半,甚至一無所獲。正所謂“三分戰略,七分執行”。
執行力,重在發展,是國家強大之根本!發展,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意義。密切黨群關系也是這樣,只有通過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人民才能支持黨。所以,黨群關系最終要以群眾的利益為紐帶,所謂的互動也是以利益為紐帶的互動。群眾的利益既包括經濟的,也包括政治、文化和社會的。
總之,新時期的黨群關系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領域全面部署,整體推進。只要全黨上下同心,尊重人民群眾,代表人民群眾,不斷使人民群眾得到實際利益,我們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就會更加密切。
參考文獻:
[1]中宣部理論局.論黨的群眾工作——重要論述摘編[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1
[2]第三課題組.新媒體與黨群關系研究[J]黨政干部論壇.2009,(8)
責任編輯: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