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庫會計數據集中系統(以下簡稱TCBS)于2010年5月1日在遼寧省成功上線。經過4個多月的運行,實現了各級稅款直達入庫、資金劃撥實時到賬、收支報表自動匯總等功能,降低了國庫工作強度.提高了國庫服務水平,較好地完成了鞍山市各級國庫的會計核算工作,達到了預期設計目標。但是運行中由于制度不完善、功能變化等原因也帶來了一些風險隱患,如何規避這些新的風險點,更好地發揮TCBS的優勢,成為目前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國庫會計數據集中系統上線后存在的風險點
1.制度不完善帶來的管理風險
數據集中后,風險防范、內控制度以及國庫業務檢查等方面細則的完善成為保證系統正常運轉的新要求,目前沈陽分行相繼下發了《TCBS業務操作規程(試行)》、《TCBS業務處理辦法(試行)》,《TCBS業務處理與操作實施細則(試行)》,這些規程、辦法雖然對TCBS系統如何處理國庫業務做了具體介紹,但是如何在新系統下排查資金安全隱患、開展國庫業務檢查等方面都沒有明確規定,目前上述兩個方面問題的處理主要參照TBS(原國庫會計核算系統)相關辦法解決。如果規則、辦法跟不上系統更新的步伐,極易形成制度上的盲區,進而引發管理風險。
2.功能變化帶來的系統風險
(1)設置權限改變帶來的參數風險。TCBS采取“數據集中、業務分散”的管理模式,化分為TCBS中心、管理國庫和普通國庫三個層次。縣(市)支庫為普通國庫,中支國庫為管理國庫,普通國庫和管理國庫負責各自轄區內的基礎參數代碼的設置,TCBS中心負責全國國庫系統體制參數的維護(TCBS系統的參數設置分為基礎參數代碼參數設置和體制參數設置兩部分)。這種管理模式雖減輕了管理國庫和普通國庫設置體制參數的工作壓力,但卻增加了TCBS中心的參數設置壓力,TCBS中心只有全面細致地了解普通國庫和管理國庫的財政體制后,才能準確無誤地設置體制參數,否則易造成整個TCBS系統無法正常運行,引發風險隱患。
因此,在數據集中后,TCBS中心、普通國庫和管理國庫能否準確設置好各自的參數也是各級國庫業務能否安全核算的重要因素。
(2)登陸模式改變帶來的操作風險。TCBS上線后實行雙重登陸認證,即輸入密碼和個人CA證書登陸兩種認證方式。在實際工作中個人CA證書在一臺機器上登錄TCBS后,還可以在另一臺機器同時登錄,即存在兩臺機器共同使用同一個操作員代碼的現象。因此,如果發生操作員個人CA證書在處理完業務后未及時退出并且重復登錄的情況,就會給別有用心者可乘之機,造成巨大的風險隱患。
(3)縣支庫資金清算渠道改變帶來的支付風險。縣支庫原來上劃資金、異地匯款都需要通過中心支庫劃轉。TCBS上線后,縣支庫與中心支庫在業務核算上處于平行的狀態,縣支庫作為大小額支付系統的間接參與者,財政資金實時清算,資金清算渠道更加方便、快捷,但由于多年來縣支行人員只出不進,人員老化以及業務素質較低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加之縣支庫以往未處理過相關支付系統業務,資金清算渠道的改變,無形中也給縣支庫帶來了支付風險。
3.網絡依賴過高帶來的運行風險
數據集中后,對網絡的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使用效率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支撐TCBS的人民銀行內聯網,是以電信部門的公共數據網為載體。
一方面,信息通道依賴于網絡運營商提供的網絡服務,其網絡服務的質量關系到聯網系統運行效率和運行質量,一旦出現網絡故障,如速率低、斷路等現象都會對系統運行造成不良影響。
另一方面,系統網絡聯接著財政、稅務、海關、人民銀行國庫和相關商業銀行各網點,具有覆蓋面廣、部門眾多、節點繁雜等特點,一旦某個部門網絡或系統出現問題,將影響整個TCBS的正常運行。
4.事后監督方式相對落后帶來的監督風險
數據集中后,國庫業務操作的方式和流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事后監督人員目前仍以手工審核憑證為主,不能進入相應的國庫系統檢查電子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很難及時發現和糾正違規業務,事后監督的流程和模式也沒有根據國庫系統的變化而進一步完善。因此,事后監督方式的相對落后帶來的監督風險將進一步加大。
5.人員素質偏低帶來的操作風險
TCBS上線后,國庫業務開始逐漸實現無紙化、集中化、網絡化的管理,國庫人員只需要簡單的操作就可以完成整個業務流程,降低了國庫人員的勞動強度。但隨之而來的弊端就是:國庫人員對計算機依賴性會逐步加強,客觀上造成“知其所以然”的人少,“不知其所以然”的人多。在這種情況下,業務素質低、責任心不強、業務培訓不到位、風險意識不足等都可能帶來操作差錯風險或責任事故。如果不注重學習,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國庫人員不能及時正確處理,就會造成不可估量的風險。
二、風險防范措施
1.完善國庫制度建設,規范國庫業務行為
加快建立和完善與新業務環境相適應的國庫會計制度和操作規程。建議針對國庫會計數據集中上線后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結合業務發展中的崗位設置、人員配備等實際情況,進一步修訂和完善現行國庫會計制度和相關規定,制定出臺相應的業務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明確規定新業務環境下各崗位的設置、經辦人員的職責、資金清算方式及風險防范措施等,從制度上規范業務操作,杜絕國庫資金風險隱患的發生。
2.針對系統功能變化,強化國庫內部控制管理
TCBS上線后,應針對系統功能變化而可能帶來的風險隱患,完善內控,加強管理。如針對個人CA證書在不同計算機同時登陸的情況應在TCBS 中做相應的權限設定或提示;在國庫實地業務檢查中應加強對縣支行的資金往賬業務的檢查,防止資金往賬業務處理“一手清”;會計主管和國庫部門負責人在對基礎參數審批過程中決不能走過場,一定要認真進行復核,切實把好參數審核的關口。日常業務管理中,更要強調各個業務環節之間的銜接和制約,保證各個業務管理環節的無縫連接和相互監督,確保國庫資金安全。
3.強化系統和網絡管理,創建良好的業務環境
TCBS運行過程中,國庫部門一定要與科技部門密切配合,強化國庫系統和網絡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責任制,加強對系統和網絡的維護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避免產生不良后果。一方面,強化系統防御攻擊的能力,制定風險預警和應急方案,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增加防火墻和入侵檢測系統的防控能力。另外,安裝先進的殺毒軟件并及時更新,對惡意登錄進行識別、報警、記載和封鎖,以提高網絡安全程度,保證網絡的穩健運行與安全。
4.改進監督模式,增強國庫事后監督成效
事后監督模式只有隨著國庫核算模式的發展不斷改進,才能有效實現事后監督的效用。建議開發相應的事后監督系統,或在數據集中后增加事后監督檢查模塊,便于事后監督人員審核電子信息,進行數據比對,對當日或前一日的會計核算工作進行監督,以便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5.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國庫工作人員綜合素質
無論是安全運行,還是防范犯罪,人都是關鍵。要大力開展國庫文化建設,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形成團結向上的文化氛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提升國庫人員的職業操守和風險意識,要加強學習,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領域的培訓,提高國庫干部的綜合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進行政策、法規的學習研討,及時了解掌握政策、法規的變化,增強國庫干部執行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自覺性,只有知法、懂法,熟知有關政策,才能有效防范國庫資金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