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婚紗影樓服務行業(yè)生意做得越發(fā)紅火。如果您有去影樓消費的需要,就要小心了,別走進商家設置的溫柔“陷阱”。
口頭合約,隨便找個理由就可變卦
真實案例:去年10月,陳先生和未婚妻劉穎在一家婚紗影樓攝影部選擇了一款3999元婚紗攝影套餐。付款后,影樓承諾后期不再收取任何費用。但劉穎在試穿婚紗時看到一款樣式新穎又干凈的婚紗服,經(jīng)試穿感覺非常好。哪想拍照后,工作人員要求劉穎補加費用500元。劉穎驚愕地問:“不是不額外收取任何費用嗎?”對方回答說:“套餐之內(nèi)是不加費用的,但另選擇高檔服裝需要另外付費。”劉穎質(zhì)問說:“那你們?yōu)楹尾辉缯f呢?”工作人員指著那套婚紗價格標簽,說:“這明碼標價,人人都看得見的。”對此,商家的做法對嗎?劉穎可否不予認可?
維權提示:影樓以所提供的婚紗服明碼標價為由加收500元費用,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有欺詐嫌疑。《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規(guī)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商家提供商品和服務應明碼標價,這是法律非常明確的規(guī)定。既然劉穎選擇價款為3999元套餐服務,而且,影樓人員承諾“后期不再收取任何費用”,就應信守諾言。如果有另需要收費的項目,應及時向消費者說清楚,告知消費者。倘若以所謂的明碼標價為由來對抗自己曾作出的“后期不再收取任何費用”的承諾,顯然是一種欺詐行為,其理由也是不能成立的。當然,為防止商家的欺詐,最好的辦法是與商家簽訂合同,并將相關內(nèi)容寫入合同。
留下底片,加洗照片就得認“宰刀”
真實案例:今年初春時節(jié),袁女士與男友在一家影樓花2888元拍了一組婚紗寫真照片,并享受贈送20張照片的服務。一周之后,當袁女士按約來挑選20張照片后,提出要把剩下的照片底片用U盤拷貝。影樓工作人員卻回答說:“每張底片要另付30元錢。因為這是藝術照片,版權屬影樓所有。”袁女士無奈,只好付了錢多選了20余張。袁女士是否有權拷貝自己照片的底片呢?影樓工作人員的說法對嗎?
維權提示:影樓工作人員的說法與法律規(guī)定相悖,如果袁女士與影樓無特別約定,她有權拷貝自己的照片底片。2009年12月1日起實施的《婚姻慶典服務》規(guī)定:制作的婚禮音像制品保證質(zhì)量,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交付給顧客,交付時可向顧客演示音像制品的內(nèi)容,交付的同時將錄制過程中的所有原始資料(包括底片、錄像帶、數(shù)碼資料等)一并交付顧客。商家用額外收取底片費用來約束消費者加洗照片,并拒絕把底片交付給顧客,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合同一經(jīng)簽訂,所收款項概不退還
真實案例: 2010年11月初,王先生與女友一起逛街時,見某婚紗影樓提供預約優(yōu)惠服務,凡提前1個月以上交預付款者,可享受7折優(yōu)惠。王先生與女友商量后,認為半年之內(nèi)定能結婚。當即選擇一款4999元套餐婚紗照相服務,并在婚紗影樓提供的格式條款合同書上簽字,按7折標準交了款。可今年3月的時候,王先生與女友分手,并及時告知影樓不再接受婚紗照相服務,要求退款。影樓人員拿出當初有王先生簽字的合同指給他看: “合同一經(jīng)簽訂,所收款項概不退還。”該條款合法嗎?影樓的說法有法律依據(jù)嗎?
維權提示:影樓的說法及合同中的該條款均沒有法律依據(jù),應全額退款。王先生所交納的款項屬于預付款性質(zhì),依據(j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經(jīng)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預付款。無論哪一方的原因,只要經(jīng)營者未提供服務,就應退回預付款。
至于影樓提供的“合同一經(jīng)簽訂,所收款項概不退還”的格式合同條款,屬于“霸王條款”。《合同法》規(guī)定: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合同違法行為監(jiān)督處理辦法》也規(guī)定:經(jīng)營者與消費者采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經(jīng)營者不得在格式條款中加重消費者責任。可見,該條款違背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并存在誤導行為,是典型的“霸王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