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由于遭受霜凍危害,許多果農的生產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果園管理水平差異很大,我們在果園調查中發現了當前值得關注的六大問題。
1 腐爛病大發生
1.1 存在問題
據調查,許多果園腐爛病大發生,一般病株率30%左右,重者在70%~80%,許多果園已挖除重病株,造成殘缺不全,園貌不整。為何會造成此病大發生呢?主要原因是:近年有機肥施用量大減,一半以上果園,是以化肥當家,連年主干環剝促花,使樹勢明顯衰弱;疏花疏果不及時,不到位,結果過量,耗費大量營養,入冬前營養貯備不足,冬季氣候干燥、氣溫劇變,皮層受凍嚴重:套袋后,不注意保葉,8月開始不噴藥,褐斑病、斑點落葉病大發生,造成提前、嚴重落葉,不但影響果實品質,更易造成腐爛病大發生。
1.2 解決對策
(1)提高樹體貯藏營養水平,如增施有機肥,合理補充無機肥,提倡疏蕾、早疏花、早定果,合理留果,8月后,加強保葉工作(交替用波爾多液與多抗霉素類農藥),保持葉片完好,不提前落葉。
(2)及時刮治、細致查病、早發現、早治療,刮后將病皮清理干凈,及時銷毀。
(3)傷口處理:用843康復劑、果樹康、果康寶等消毒保護、或用黃泥封,外包塑料膜均可。
2 整形修剪老一套,為改形而改形
2.1 存在問題
(1)絕大部分果園未對密植園進行有效的改造,還是處于群體郁密,個體郁閉,光照惡化,果小質差的狀態,果農舍不得去大枝,怕影響產量和收入;在修剪方法上,仍沿用傳統的截、縮法,有許多果園,對長放枝進行普遍回縮和對1年生枝全打頭。造成枝組緊靠骨干枝,新梢密擠,果實難以下垂生長,果形偏斜、著色差、風味不佳。夏季修剪喜歡用環剝技術促花,導致樹勢大衰。影響樹的壽命。
(2)為改形而改形,不考慮果園具體情況,一刀切、一步到位,提干到1,2米以上,樹冠成了一把傘,枝量大減,調查一株7年生樹,只剩下270個生長點,難以豐產。
2.2 解決對策
(1)普及控冠改形技術。許多密植園太密。需要間伐,才能解決問題,要按計劃間移。有的密植園通過調整樹冠就能解決光照問題,要進行積極調整,如在2~4年內,疏除多余大枝,本著去低(樹干上1米以下)留高,去大留小,去長留短,去密留稀,落頭開心等原則進行,使樹冠下有1/3花影,透光率30%,每個果實每天照光3個小時以上,樹高3米左右,樹冠厚度在2米以下,以利生產優質果。
(2)采用疏、放修剪法,除整形期和枝組擴大期需進行截剪以外,對多余1年生枝采用長放(不剪)手法,令其單軸延伸,一連放上5-6年,只要不拖地,不影響其他枝生長,不過弱,不要輕易回縮。回縮時,要找良好分枝處下剪。在大、小枝較多的情況,要用疏枝法而不是縮剪法來減少枝量,目前,不提倡年痕(皺紋)處修剪,因為這種剪法不利于單軸延伸,下垂生長。
(3)加大拉枝角度,一般基部主枝拉到800左右,中部90。左右,上部100。左右。有利于樹勢穩定和平衡。枝組要變向,由直立變斜生、下垂。強旺1年生枝都要拉平或拉成下垂。在培養主干形時。側生分枝(枝組)要拉到105。以上。
(4)有些果園提倡大改形,改為小冠心形,在各方面條件具備時,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改形應分年進行,不宜過快,一刀切:有的果園。因樹制宜,也可搞主干形、扁平形、細長紡錘形等,都應該屬高光效樹形。改形中要注意全樹枝量,過少難于豐產,減產太重,果農不愿接受。
3 果園大都沿用清耕制
3.1 存在問題
(1)清耕制已是落后的土壤管理制度,果農仍認為把果園地面鋤得干干凈凈,一個草刺不留,才是好果園,春季把樹盤、行間雜草除凈,容易逼東方金龜子類上樹危害花朵,果農不知道其中奧妙。
(2)果園樹盤極少搞覆蓋制,不管作物秸稈是否豐富,難見樹盤覆蓋果園,在山西、河北、甘肅、陜西主要以煤作為燃料的果區,麥草、玉米秸十分豐富,果農不重視這些資料的利用,有的把大垛麥草和路邊的玉米秸點燃,既造成環境污染,又燒死了行道樹:有的村莊、莊內柴草亂堆,長年不用,既占地,又不利于環境衛生和村容村貌建設,有個別果園樹下覆草,但未零星壓土,有人拋下煙頭。引起“火燒果園”的事件,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3.2 解決對策
(1)倡導果園循環經濟,在水分較好果園,提倡生草制,人工種草有困難的,可采用自然生草,一般春季雜草少而株體小,不要鋤掉,留著它,可吸引金龜子等,減少上樹食花的可能性。夏秋草豐盛,雨前或灌水前,給草施化肥,促進草層生長、提高刈割次數和產草量,一般刈割3-5次,防止雜草叢生。生草可以養家畜,畜糞可進入沼氣池。沼渣可作為肥料施入樹下。
(2)樹盤覆蓋作物秸稈,第1年667平方米覆1500千克秸稈,以后每年往樹盤增覆400千克作物秸稈,可增加土壤有機質,防止水分蒸發,有利于土壤水、肥、氣、熱、微生物五大因素的穩定,促進表層根系發育。在覆草時,草層上零星壓土,防止火災發生。
4 盲目用藥,成本提高
4.1 存在問題
(1)基層基本上沒有植保技術員。種植戶大都不懂植保病蟲測報技術,打藥憑傳統經驗,或按一定間隔期打藥,或看人家打藥,自己就打藥,1年打十幾次藥,投資多,效果差。
(2)不能按防治指標和經濟閾值打藥。果農多不懂什么是防治指標,更不知道什么是經濟閾值,想打藥就打藥。
(3)不能按農藥持效期打藥。只按定期(如半月1次),有的殺菌劑如大生M-45,其持效期5天,就會因失去藥劑控制而導致果實被輪紋爛果病菌孢子大量侵染。
(4)對藥劑選擇不嚴格。國家已明令禁止使用高毒、高殘、致畸、致癌農藥,其中如氧化樂果、福美胂、六六六、滴滴涕等,可是,一些果農,防治蘋果樹腐爛病還大量使用福美胂,這個問題,生產上一時難以解決。
(5)秋季提前大量落葉。有些果園果實套袋后,基本上打1~2次藥就完事了,8—9月遇雨多,褐斑病大發生,斑點落葉病也相當嚴重。造成大量落葉和葉片穿孔。如近年陜西、河南、山西運城地區,時有發生,嚴重影響產量品質,也影響下年開花坐果。
4.2 解決對策
(1)搞好病蟲害預測預報,每村、每鄉鎮配備果樹技術員,植保員,隨時為果農提供病蟲害信息,發出噴藥種類、用藥時期、方法等警報。
(2)科學用藥,一是按防治指標施藥。如斑點落葉病病葉率10%,桃小卵果率1%~1,5%,山楂紅蜘蛛等平均每葉有4,5頭活動螨,卷葉蟲梢率達3%時,就應開始噴藥。二是按經濟閾值噴藥,如果打藥費用超過或等于挽回的經濟損失,就不應施藥,有利可圖時,才應用藥。三是注意保護天敵,注意不要把蟲害消滅光,還要為天敵留點食物,以維護果園生態平衡。四是輪換用藥,可避免病蟲害產生抗性。
(3)嚴禁用高毒、高殘、致畸、致癌農藥,限制使用中毒農藥,提倡使用低毒農藥,生物農藥,礦質農藥,有利于生產無公害,綠色、有機果品。
(4)按藥的持效期長短噴藥,注意間隔期(離采收期日數)噴藥,既能利用藥劑有效治病蟲害,又能減少果實藥殘。
(5)在關鍵期噴藥,在花后7~10天和套袋前是前期防治的關鍵,對防治輪紋病、炭疽病、卷葉蟲、蚜蟲、害螨十分有效,也是預防套袋果黑點病的重點時期。
5 晚霜危害嚴重
5.1 存在問題
(1)晚霜頻繁襲擊,果園受害嚴重。如2002年,煙臺地區4月24日晚霜使溫度降到-3~-4℃,蘋果、梨、桃、葡萄、櫻桃等嚴重受凍,大年樹變成了小年樹,共造成經濟損失52個億,2004年4月下旬,果樹遭晚霜-危害,造成的損失也不小。其他北方果區(陜西、山西、河北等)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晚霜危害。
(2)霜凍預報不及時,不準確。使果農難以做好防霜準備。
(3)尚無得力的增溫防霜措施,普遍用的是果園熏煙、但這只能使果園空氣增溫1℃,對于-3~4℃的低溫無濟于事。
(4)提高樹體抗寒力的問題,尚未引起果區各級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當晚霜,特別是平流霜凍來襲時,便束手無策。
5.2解決對策
(1)搞好晚霜預測預報,在常年晚霜出現期,密切注意天氣預報,并與氣象部門隨時取得聯系,及時提前將災害性天氣通知果區,或發出晚霜警報。
(2)提高樹體抗寒性,花前7-10天,噴1次華葉牌PBO,濃度為200倍液;頭年秋季,一般在8月中旬噴1次同樣濃度的PBO,可抑止秋季梢生長,增加樹體貯藏營養,可顯著提高果樹的抗寒性,如蓬萊市村里集鎮隋明洲0,4公頃盛果期紅富士樹,每年噴2-5次PBO,連續5年取得667平方米產量5000千克以上,其中2002年和2004年均未遭霜害,取得穩產,而未用PBO的鄰園,基本都受害。變成了小年。
(3)研究開發有效的防霜措施,如果園用加熱器,外國果園已普遍應用,我國可引進這種加熱器,這種加熱器可提高氣溫4℃,一般霜凍完全可避免,果園采用吹風機、噴水灌溉、熏煙等,也有一定效果,應因地制宜,選用防霜方法,切實保護果樹免遭晚霜危害。
6 大小年普遍而嚴重
6.1 存在問題
(1)大小年問題是蘋果生產老大難問題,是管理落后,追求高產造成的,果區大數仍處于產量效益階段,施肥少、結果多、綜合管理差的果園十分普遍,因此,該問題難以在近年內解決。
(2)大小年現象嚴重,尤其紅富士蘋果,在管理粗放果園,不環剝不成花,有的果園因營養過度缺乏,大年過后,競出現連續兩個小年。
(3)大小年現象主要是人為所致,個別年份因晚霜危害也可造成這種現象,在先進果區,在示范園里,基本能連年豐產,而在粗放管理果園這種現象十分嚴重。
6.2解決對策
(1)增施肥料,有機肥按肥:果重量比計,土糞2:1,羊糞1:1,雞糞0,5:l比例施肥:在花期前后,花芽分化前,果實膨大期適當追肥,并輔以樹干涂肥(奇蕊或美豐氨基酸復合微肥等),葉面噴肥等,補充營養。
(2)嚴格疏除多余花果,合理負載,是解決大小年的關鍵。早疏花蕾和花,早疏果,早定果,節約大量貯藏營養,可使果臺副梢成花,其成花率可在80%以上。從而保證連年豐產。
(3)噴布PBO。在正常綜合管理條件下,成花前(5月下旬至6月上旬)噴華葉牌PBO,旺樹200倍液,中庸樹300倍液,如樹勢過旺,應輔以大枝基部環割(1~2個刀口)。
(4)注意防止晚霜危害,確保連年豐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