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儀 (Janice Wong)*時裝作家及博主, 最新暢銷著作《 我的時尚騷靈》。常為香港及海外時裝設計比賽擔任評判。微博:http://weibo.com/janicewong
承蒙大國崛起,近年中國模特在國際T臺走秀和為高級品牌擔任廣告主角蔚然成風。Models.Com 將劉雯名列2011全球50大最具影響力超模的第10位,后起之秀秦舒培則名列33。這種風光讓我想起上一代前赴后繼去叩門的坎坷。
上世紀80年代第一個出現在國際T臺的中國模特是石凱,當年她因皮爾·卡丹( Pierre Cardin) 來華走秀而被發掘,并被帶往巴黎時尚圈發展,然而石凱的成就也僅限于做一些不大亮眼的外國時裝秀。我沒趕上她在西方的時代,但之后90年代中期于亞男和李昕的先后出現,我卻躬逢其盛。
于亞男最早為Giorgio Armani和Emporio Armani走過一兩次秀,在當時我們眼中是不得了的事,因為從來沒有中國模特在國際時裝周走上一線大牌的T臺。當年于說能走上 Armani的T臺,是下了破釜沉舟的決心,試鏡時要脫光衣服只剩下內褲,讓設計師了解她的體型是否適合穿著Armani 的衣服。然而,她的破釜沉舟決心再沒有得到其它大牌的垂青,很快便在時尚界消聲匿跡。
現實是當年的歐美時裝周極少起用亞洲臉孔,就算在一場時裝秀里起用了亞裔模特也只是一兩個,但每季在時裝周內尋找機會的卻有3000多個模特,而當年亞裔的只占30多個(包括中國、日本、新加坡等地),機會渺茫。能走上大牌的T臺只是讓人認識的第一步,才有機會為西方大雜志拍時尚大片和獲品牌垂青拍廣告,而要紅則非當上國際一線時裝及美容大牌廣告的代言人不可。但在那個年頭中國模特若想當上這些大牌的廣告代言人及雄霸秀場,是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相較于亞男,李昕是較幸運的,得到較多為大牌走秀的機會,包括Christian Dior、Jean Paul Gaultier 、Givenchy、Giorgio Armani等,也曾為法國時裝連鎖店La City 擔任廣告代言人,然而距離國際一線名模的席位仍很遙遠。
有一年我在巴黎遇到李昕,她雖已走過一些大牌時裝秀,但并不代表從此一帆風順,那一季她只走了一場重要的時裝秀Giorgio Armani,但她情商很高: “我已學懂了自我調適心理,否則很容易活在患得患失的情緒之下。每天不斷地試鏡,并不代表有工作,但不去則肯定什么機會也沒有。”
這位吉林姑娘1995年在內地第四屆精英(Elite)超模大賽中脫穎而出,翌年到巴黎已接下新加坡版《VOGUE》的封面拍攝,殊不知拍完后還沒刊登,雜志便結業了。在這種患得患失、乍驚乍喜之間的生活徘徊,李昕早已學懂處之泰然,因為她自知她個性化的臉孔在當年內地難以吃香。
“我初來巴黎時,一句法語和英語也不懂呢!于是我學懂了鑒貌辨色,也從經驗中學懂了他們的游戲規則。西方時尚界對亞裔模特的要求標準不需要美麗,他們喜歡長得奇怪和瘦弱的,最緊要有個性和特點。只是在不同國家的時裝周試鏡對模特有不同的標準,紐約喜歡隨意樸素的女孩子,我只須穿T 恤牛仔褲去試鏡便行了;在巴黎則要穿得華麗一些;在米蘭要裝扮得性感。不過,無論如何亞洲人在西方時尚界不可能成為一線名模,這是我非常肯定的。所以,我從來不作幻想,最好是當一個平平穩穩的模特。誰最紅,她也會是跌下得最快的。我只希望自己將來退役后,可以做一些中國和西方的雙邊貿易,在不同的國家居住。”她說。
由來國際時尚界模特的升降浮沉和新陳代謝極迅速。與李昕一別多年后,乍聞她最近被委任為佳士得拍賣行亞洲業務總監 ,她的心愿終于達成了,唯一她始料未及的是今天中國模特可以躋身于國際一線名模。所以,還是張愛玲那句話 :“生逢其辰、生得其地”最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