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宗波來自廣西,2005年到2008年,他在電腦城幫老板打工,一個月賺個兩三千塊錢,覺得沒什么奔頭,正好在電腦城后石牌西的巷子里找到一家沙縣小吃,老板想轉手,他花了4萬多塊盤了下來,跟沙縣老板學習了小吃制作技藝。
“沙縣老板告訴我,如果有人過來問是不是沙縣人開的,千萬要說是。其實沒有什么關系啦,我做的口味做得比沙縣人做的還要好。”覃宗波說。
剛接手這小店時,覃宗波可沒這么自信,完全沒有頭緒,對于顧客的口味也琢磨了好長一段時間,在聽取了各種客人的意見之后,他決定據此改良。比如,他發現沙縣拌面放花生醬過多,且面條放在鍋里煮3分鐘未熟透就撈起來,面條就會硬,廣東顧客吃不習慣。于是他完全按照廣式做法,面條講究軟熟,湯多放一點。還根據地理位置和附近客人口味需要,增加了大量的廣東口味食品,如炒炸類的。經過改良,他覺察生意的確有改進。
當說到被人前來驗證是否正宗沙縣小吃時,覃宗波指著身后墻上掛的一塊早已沾滿油煙的牌匾說:“我也有沙縣小吃同業協會認證的牌子,這是上一任老板留下來的,我都懶得拆了。沙縣小吃那么多,他們怎么可能一家家去試口味正不正宗呢?”
覃宗波一直里里外外忙個不停,“做這個非常辛苦,忙得連孩子的教育都顧不上”。他有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都上小學了,老師上門家訪,他也只能在家訪冊上匆匆簽名,完全沒能跟老師溝通孩子的教育情況。“我現在在考慮轉行的事,因為年紀大了,熬不動了,加上這么忙,肯定教不好孩子,這點我覺得很嚴重。我寧愿錢少點,多點時間陪孩子。”
覃宗波自言每天唯一的娛樂就是晚上7點收看電視新聞,“老實說,整天待在這店里跟坐牢差不多,如果不看看電視,真的要和外面的社會脫軌了。”
店主:覃宗波
籍貫:廣西桂平
年齡:36歲
店址:石牌西電腦城后巷子內
開店歷史:3年
店員:覃宗波太太、丈母娘
營業時間:早上7點-次日凌晨2點
店鋪面積:10平方米
每月鋪租:約4000元
每月營業額:15000-24000元
每月利潤:4000-5000元
價格水平:炒飯5元、炒粉5-8元、
炒面6-8元、拌面3-8元、
云吞3-5元、燉湯5元
最好賣的小吃:炒飯、炒粉、蒸餃、
排骨湯、烏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