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夷敏*資深電影記者。數年在電影圈中貼身接觸各大名導與明星,得以窺見他們鏡頭內外的努力,跟蹤他們的成長,
試圖解構影圈中各人物的真實故事,銀幕背后的種種細節。
我一直對重創后的女性心理懷有強烈的好奇心。看章詒和的《往事并不如煙》時,全書最讓我震撼的就是康同璧的女兒羅鳳儀那一句:“這場革命對我家來說是釜底抽薪,對我個人而言,是筋脈盡斷啊!”簡直是對那個時代最凄厲的控訴。面對外界壓力時,女人的敏感度強于男人,承受的痛苦也大于男人。但她們從苦難中所汲取的能量往往也大于男人。經歷過那樣的亂世后,羅鳳儀保持了自己的尊嚴艱難地活了下來。一個女人的生命力,有時可以大到出乎你的想象。
某天凌晨,隔著越洋電話線,聽到章子怡聲音低低地說起“我的雙眼依然清澈,但已經看清人性復雜”這句話時,我同樣感受到生命力之強大。在過去的兩年中,從“潑墨門”到后來的“捐款門”,她經歷的是一場從最高處摔向最低處的毀滅式危機。隨后,《雪花與秘扇》換角、廣告代言被撤……她幾乎消失在人們的視線里。雜志主編蘇芒曾經在一篇文章中寫過,在各種風波最集中時,她收到過章子怡的短信回復,大意是:“電視上正在播《阮玲玉》,或許這是一個很好的了結方式……”幸好,章子怡不是阮玲玉。在壓力最大瀕臨崩潰時,她按計劃進駐了《最愛》劇組。與此同時,她開始著力消除“捐款門”后的陰影,通過采訪解釋善款事件,馬不停蹄地落實德陽慈善計劃,現身各種慈善活動,拍完《最愛》后又輾轉各地拍攝王家衛的新片《一代宗師》,連春節都沒有回家……
但她所做的這一切 ,似乎并沒有爭取到太多人的同情。她拍攝《一代宗師》受傷時,還有媒體以不無嘲諷的語氣,用“為翻身搏命”之類的標題做報道。或許,人們對章子怡的反感和排斥,有時恰恰是因為這種過于頑強的生命力。
大眾對章子怡的好奇,和對其他女明星的好奇點有所不同。提及大部分明星,人們通常愛問:真人漂亮不?本人是否NICE?但對章子怡,大家問得最多的往往是:她本人真的那么強勢嗎?
作為年少成名的典型,章子怡卻不幸地成為了人們心目中“心機女”的范本。流傳最廣的一個段子是:當年她和張藝謀一起到威尼斯電影節領獎,身穿紅肚兜的她是在未經張藝謀許可的情況下蓄意跑上臺去的,由此讓國際舞臺記住了她的名字。這個段子即使已經被章子怡和張藝謀兩位當事人本人澄清了數次,卻依然流傳至今,因為它具備了娛樂圈最暗含了大家想象的元素 ——“潛規則”。盡管有再多的名導如李安王家衛紛紛撰書撰文夸她努力用功肯拼命,都被解讀為急功近利和爭強好勝。
在傳統的中國式審美中,女人最好是柔弱的。但章子怡,顯得太過強大。她成名太快,沒有經歷過太多等待和煎熬,對惡意的反應反而沒有那么敏銳,也沒有那么多猶豫和不自信。所以身上仍然保留著一些鋒利的東西 —— 她到現在身邊依然只有一個經紀人和兩個宣傳人員,不像有些女明星那樣雇傭一整幫人維系媒體關系;劉燁說她直,有一次和她一起在機場被記者挑釁,她一腳就想踢出去,劉燁拉都拉不住;即使是經過毀滅式的重創,她也沒學乖,看到別人在微博上罵她的粉絲,毫不客氣地“問候別人全家”;她在最失意的時候,卻塑造了從影以來最好的一個角色 ——《最愛》里的商琴琴。
我由此相信章子怡是不會被打倒的。因為所謂的生命力,不是歷經劫難后,擁有一顆無堅不摧的心,而是看透一切風景后,仍然有一顆柔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