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女性離婚房產歸誰?
讀者榮志遠問:農村女性結婚時房產通常由男方解決,產權也歸男方所有。按照《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的規定,一旦離婚,女性將與房產無緣,如果娘家住房困難,離婚后的農村女性便無棲身之地。這對農村女性公平嗎。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婚姻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雷明光答:這次出臺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三)是針對近年來迫切需要解決的一些問題作出規定,并未涉及農村婦女離婚時的房產處理問題,一部司法解釋也不可能解決所有的社會問題。在農村,都是在宅基地上自建房,不存在按揭買房等商品房買賣情形,一旦夫妻出現離婚,房產的處理按照《婚姻法》有關規定處理。婚前財產個人所有,婚后財產夫妻共有,這是2001年《婚姻法》確定的基本原則。如果房子是男方婚前所建,在離婚時就判歸男方;如果房子是夫妻雙方婚后共同所建,在離婚時就依法按共同的財產進行分割。
子女可以附加贍養條件嗎?
江蘇省濱海市三壩鎮楊某來信咨詢:我今年68歲,3個兒子均已成家立業。因身體欠佳,2009年起,我把我們夫婦承包的土地交由三兒子耕種,生活費用由3個兒子每月各負擔120元。幾年來,3個兒子都照例付生活費,但自2010年起,次子以未耕種我們的承包地為由拒絕付生活費。請問子女可以附加贍養條件嗎?
江蘇省濱海市睦鄰律師事務所張是全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21條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62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75條分別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附條件,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在符合所附條件時生效。”“附條件的民事行為,如果所附的條件是違背法律規定或者不可能發生的,應當認定該民事行為無效。”你的次子以未耕種你們夫婦的承包地為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其單方所附加的條件與子女贍養父母的法定義務相悖。因此,你的次子應該按照原來的約定履行對你們夫婦的贍養義務。
過繼子女享有繼承權嗎?
讀者馬榮來信咨詢:5年前,我父親和三叔立下字據,將我過繼給三叔,并在村里舉辦了過繼儀式。此后我便和妻子一起搬到三叔家照顧三叔。前不久,三叔突發疾病死亡。在分割三叔遺產時,三叔兩個遠嫁的女兒認為過繼不具有法律效力,因此,我對三叔的遺產沒有繼承權。請問她們的說法正確嗎?
安徽省馬鞍山市花山區人民法院法官陶家平答:她們的說法不完全正確,你可以到法院起訴要求分割你三叔的遺產。一方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8條規定:“‘過繼’子女與‘過繼’父母形成撫養關系的,為養子女,互有繼承權;如是封建性的‘過繼’,沒有形成撫養關系的,不能享有繼承權。”你“過繼”時已成年,生活能夠自立,根據我國《收養法》的相關規定,你和你三叔并沒有形成撫養關系,因此不享有繼承權。
另一方面,你雖然沒有繼承權,但并不表明你就無權要求分割你三叔的遺產。我國《繼承法》第14條規定:“對繼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繼承人扶養的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或者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給他們適當的遺產。”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1條規定:“依《繼承法》第14條規定可以分給適當遺產的人,分給他們遺產時,按具體情況可多于或少于繼承人。”由此可見,對被繼承人扶養義務較多的人,均可以分得適當的遺產,且所分得的部分并不一定要少于繼承人。從你來信的情況來看,你和你三叔一起共同生活5年,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當然有權分得你三叔的遺產,且所分得的遺產份額還可以多于他的兩個女兒。
村干部與電工簽的合同是否有效 ?
福建省光澤縣某村部分村民來信咨詢:我村村干部在既沒有召開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研究討論,也沒有經過公開招投標的情況下,就以8萬元的價格將我村前幾年投資幾十萬元建設的電站,賣給了電工陳某。之后,陳某到公證處對合同進行了公證。一個設計使用年限60年、發電機組使用年限30年的電站,為什么僅用了幾年就以如此低廉的價格出賣?請問村干部與電工簽訂的合同是否有效?我們該怎么辦?
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農村基層民主處答:從來信看,這個電站是由村集體投資興辦的,其所有權自然應該屬于該村全體村民所有。《村委會組織法》第24條明確規定,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項,村干部必須提請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方可辦理。該電站村集體投資幾十萬元,無論是承包經營,還是租賃拍賣,都屬于涉及全體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村干部自然應該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先召開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研究討論該電站能不能出賣,如果大多數村民認為出賣該電站比承包經營合算,也應該面向社會公開招標,不應該搞私下交易。而且招標成功后,應該及時把該電站出賣的過程及出賣價格向全體村民張榜公布,接受村民的監督。因此,村干部和陳某簽訂的協議是無效的。即使陳某把村干部私下與其簽訂的合同進行了公證也無濟于事,因為公證本身只能證明有這樣一個買賣合同,并不證明合同簽訂的程序和內容是否合法有效。村民可以采取兩種途徑申訴自己的正當權益:一是向鄉鎮政府反映該村干部的違法行為,由鄉鎮領導督促村干部及時糾正侵犯大多數村民利益的違法行為;二是向基層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判決該合同無效,維護大多數村民的合法權益。
村黨支部書記不屬國家公務人員,咋還犯受賄罪?
讀者林先生來信咨詢:我村原黨支部書記何某在實施“村村通”工程中,利用職務之便,將工程發包給不具備建筑施工資質的個體包工頭錢某。期間,何某共收錢某3萬元,最近聽說何某被判受賄罪。何某不屬于國家公務人員,咋還要按受賄罪論處?
吉林省通化市律師程文華答:《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93條規定:“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國家工作人員論。”同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93條第2款的解釋》規定:“村委會等村基層組織人員協助人民政府從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屬于刑法第93條規定的‘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包括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的管理;社會捐助公益事業款物的管理;國有土地的經營和管理;土地征用補償費用的管理;代征、代繳稅款;有關計劃生育、戶籍、征兵的工作;協助人民政府從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村村通”工程以國家財政補助為主要資金來源,受我國有關的財政支農資金管理制度所規范。何某在協助政府部門管理監督“村村通”工程建設中,非法收受他人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符合受賄罪的構成要件。
他人借用三輪車肇事誰擔責?
河北省衡水市某村農民張大貴來信咨詢:最近,鄰居齊某借我家農用三輪車拉土豆,在路邊將騎車人李某刮倒,造成其小腿骨折。經交警現場認定,齊某屬于無證駕駛,應負全部責任。因齊某無力承擔醫療費,李某的家屬要求我先行支付其醫療費,但我并不知道齊某沒有駕駛證。請問我應該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嗎?
遼寧省錦州市人民檢察院高級檢察官楊學友答:《侵權責任法》第49條規定:“因租賃、借用等情形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發生交通事故后屬于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你將農用三輪車借給無駕駛資格的齊某使用,對交通事故的發生存在著車輛管理上審查不嚴過錯,因此,齊某應承擔主要賠償責任,你應承擔相應的過錯賠償責任。按照司法實踐,你相應的賠償責任約在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