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以來,樂業縣依托農事村辦,積極探索黨組織設置新模式,率先在甘田鎮大坪農事村辦服務中心組建了樂業、田林跨縣域大坪聯合黨總支部委員會,有效促進了兩縣交界地區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大坪農事村辦服務中心位于甘田鎮西南部,地處兩縣三鄉交界處,是一個金三角地帶。長期以來,該接邊地區因地緣關系和各方對自身利益的保護等原因,加上黨組織作用發揮不到位,各項建設工作難以推進,成為矛盾糾紛的多發地。對此,樂業縣積極組織關聯村黨支部召開黨員群眾座談會,就設立聯合黨總支部達成共識。聯合黨總支部的領導班子成員經有關村、屯黨員會議嚴格程序步驟推選,并報3個鄉黨委溝通研究后,由甘田鎮黨委委任或聘任。其中,委任甘田鎮大坪村黨支部書記為聯合黨總支部書記,3名副書記、3名委員分別從大坪農事村辦服務中心所輻射覆蓋的大坪村、邏沙鄉黨雄村,田林縣浪平鄉西華村、弄鞋村等村所推選的人員中擇優聘任。
黨總支部成立后,樂業縣努力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機制,規范運作管理,為黨組織作用發揮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一是落實經費保障機制。整合利用農事村辦工作經費,將大坪農事村辦服務中心作為二級站進行打造,確保每年的工作經費不低于3萬元。二是創新黨員管理機制。黨員的管理堅持屬地管理原則,實行雙重管理,即黨員的組織關系不變,管理主體不變,以黨員所在建制村黨組織管理為主,以聯合黨組織管理為輔。聯合黨總支部積極加強與黨員所在建制村黨組織溝通協調,形成相互依靠、共同推進的監督管理體制。三是建立利于黨員發揮作用的激勵機制。通過建立跨縣鄉黨內關愛機制和制定班子成員獎勵辦法、黨員綜合考評辦法等,切實增強黨員的組織歸屬感、榮譽感,調動黨員干部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
聯合黨支部在推進各項工作中,依托大坪農事村辦服務中心平臺,充分發揮聯合作用,促進了跨縣鄉各村的統籌協調發展。一是學習共進。針對部分自然屯黨員遠離屬地村部所在地的實際,積極引導他們參加聯合黨支部的集中學習和組織活動,實現黨員學習共進。二是資源共享。在充分發揮大坪農事村辦服務中心資源優勢,跨縣鄉開展6大服務活動(黨員服務、生產服務、文化服務、衛生服務、法律服務和政務服務)的基礎上,將共享項目向人才資源、培訓資源、信息資源等方面延伸。三是組織共建。通過組織各村黨支部黨員開展定期交流、交叉結對幫扶、一起開展服務、一起參加黨員生活會等黨建活動,共同提升兩縣黨員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目前,黨總支部70名黨員中的16名致富能手與困難黨員結成了48個幫扶對子。四是產業共興。根據接邊地區的區域特點,召開座談會、商討會,共謀產業發展大計。2010年12月,經召開座談會,擬定了在轄區種植800畝核桃的計劃。五是穩定共保。在依托農情鄉解服務網絡的基礎上,強化轄區各村共同開展調處工作。黨總支部成立以來,共成功調解糾紛46起,做到跨縣鄉糾紛調處不出村,并積極推進林權制度改革等工作。六是項目共推。聯合黨總支部立足組織優勢,充分調動各方力量,積極有效地推進項目建設工作。如在建設大坪至隴倉至平山公路工程中,因涉及占用農戶耕地引發糾紛,聯合黨總支部黨員組成工作隊,積極進村開展動員協調工作,使工程得到順利實施。
(百色市委組織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