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史記》,上起黃帝,下至“今上”(漢武帝),橫貫三千年,大小事件無以數計,其人物,更是縱橫往來,錯綜復雜。如何將這浩如煙海的時、世、事包容一體,一脈貫之,密而不雜呢?太史公積其才、識、膽、力,首創以人物為中心,包括紀、傳、世家、書、表五種體例的通史,擇其每一歷史時期之顯人要事,運大匠之斧鑿,治文史于一爐,容匯三千年之往古,而且把那些在每一重大歷史事件當中,丑、妍、勇、怯、善、惡、邪萬般人物寫得形神畢肖,栩栩如生。
項羽歷來被認為是《史記》中最為鮮明豐滿的文學形象。作者飽含對這一個人物的同情、惋惜和批判,以復雜而又充沛的感情,把他置于“巨鹿之戰”“鴻門宴”“ 垓下之圍”三個關乎項羽畢生事業成敗的關鍵性場面中加以集中描繪和刻畫。這三場斗爭,具有扭轉秦漢歷史乾坤的重大意義,而項羽勇而無謀,仁而無識的性格特征,也在其中得以深刻地展現。“巨鹿之戰”是一場決定秦朝統治被終結的重要戰役,當時,多路抗秦力量慘遭失敗,革命形勢急轉直下,暴秦力量死灰復燃,起義軍與暴秦處于決定勝負的緊要關頭。危機之中,項羽奮然而起,殺宋義,過黃河 , 破釜沉舟決死一戰,以壓制一切的英雄氣概,掃蕩了大秦王朝,奪取了輝煌勝利。對于這場戰斗,《史記·項羽本紀》中說:“敘巨鹿之戰,踴躍振動,極羽平生?!本蘼怪畱鸷?,便是劉項智斗的“鴻門宴”,懷盤籌錯之中,拉開楚漢之爭的序幕。如果說刀光劍影的血肉之戰,表現了項羽性格中“勇”的一面,那么這場酒肉之宴,則是項羽驕傲自大,目光短淺,輕信奉承的性格特征,被刻畫得淋淋盡致。宴會前后,在劉邦集團的計謀之下,項羽由與劉邦的敵對,逐漸轉向信任,勝利沖昏了頭腦,奉承迷惑了心竅。在激烈的政治斗爭中對敵人的心慈手軟,就等于預示和宣告了自己的失敗,所以鴻門之宴,便成了項羽命運和事業由盛至衰的轉折點。太史公描寫劉項相會鴻門。矛盾千頭萬緒,斗爭時隱時顯,尖銳激烈,起伏回環,各種人物的性格,于此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現,政治上的短視,自然導致軍事上的失敗, 垓下被圍,自刎烏江,也是人物性格發展的必然。司馬遷對于這個場面的描寫尤為精細,恰如朱熹所說:“慷慨激烈,有千載不平之余憤?!庇删蘼沟进欓T再到垓下,三個場面,三個故事,既獨立成章,又水乳交融,把一個項羽,刻畫得有血有肉,躍然紙上?!妒酚洝分埃瑳Q無先列,在其之后,項羽的形象,也因之而世代流傳。
司馬遷不但把項羽這樣叱咤風云的軍事將領放在矛盾沖突的焦點上刻畫,即就是對于那些官宦,朝臣,義士,名人,也總是注意通過各種斗爭揭示其精神風貌和性格特征。著名的《魏其武安侯列傳》,記錄了魏其、武安兩大貴族之間的勾心斗角,互相側軋,互相爭權的斗爭。這篇傳記中的主要人物竇嬰都是外戚,竇嬰靠竇太后的裙帶爬上政治舞臺,田玢靠王太后的蔭庇而權重一時;另一個人物灌夫,則是因吳楚反叛時作戰英勇,殺敵報仇,加封將軍,而后來卻成為兩大貴族斗爭中的犧牲品。竇嬰有竇太后作靠山,官至大將軍,聲名顯赫,權勢極盛,而在當時,田玢還是一個微官,仰人鼻息,討人歡心,“往來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比欢鴶的曛?,時運交轉,竇太后“駕崩”,魏其失勢,田玢則靠著太后的關系受到器重,竇嬰與田玢雖然同為外戚,都是統治集團成員之一,但就其個人品質來說,竇嬰比較耿直,坦率,講義氣。而田玢則陰險殘酷,貪鄙驕橫,濫用職權,安插親信,驕奢淫逸,榨取民財,養肥自己。竇嬰得勢之時,他阿諛奉承;一旦失寵,他便換上另一個面孔,不但敢于與之分庭抗禮,而且步步凌駕其上。對于這些人物性格心理的刻畫,在“東朝庭辯”一節中,發展到了最高峰。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之人,《魏公子列傳》也是他得意之作,人物寄寓了作者的人生理想,文中凝結著無限深情,對于這樣鐘愛的歷史人物,作者也并非事無巨細,一并攬之,而是集中筆力寫他禮賢下士,“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于不肖”的高尚品質。
《史記》作為史學名著,記事傳人,當然不能象文學創作那樣去虛構夸張。它要受歷史事實的限制,要完全按照歷史的本來面目去表現它,反映它,但是這也并不意味著歷史著作是過去時代一切史事的記賬薄,歷史人物的履歷表。它可以在材料的取舍上進行認真仔細的選擇。司馬遷描寫人物正是如此,他自覺不自覺地運用了典型化的方式,拋棄那些歷史人物生活中某些次要的、非本質的東西,選取人物性格特征和思想襟懷的材料,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將他們生動地再現出來。《呂太后本紀》詳細記載了呂后一生功過對于呂雉其人在歷史上的功績,司馬遷是肯定的,但是,作者更主要地表現了這個女人的專橫殘暴,反映了最高統治集團內部爭寵奪權斗爭的激烈無情。此傳當中,作者描寫了呂后迫害戚夫人的史實,寥寥數語,則將其狠兇心腸,殘酷暴虐的本質暴露無余。再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寫藺相如大智大勇,先公而后私的高貴品質,作者選擇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將相交歡”三個典型事件“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集中表現了藺相如之智勇。不但表現在他臨危不懼上,更為重要的還表現在他深明大義,先公而后私,不計個人恩怨的高貴品質上,這一點在“將相交歡”一節中得以體現,從而也使藺相如的形象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成為《史記》以至整個中國史傳文學當中為人崇拜和愛戴的人物?!痘搓幒盍袀鳌肥恰妒酚洝肺膶W色彩十分濃烈的一篇,作者選取韓信生平當中最有典型意義的幾個事件加以細致傳神地鋪排描寫,把這個具有深謀遠慮,能夠運籌帷幄,決勝廟堂之上的軍事將領性格發展變化的全過程完全可信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從而使韓信生平的形象得以在中國千秋萬代永遠流傳。
諸如此類選取典型材料,突出人物性格的例子,在《史記》人物傳記當中,俯拾皆是,吳起的母死不歸、殺妻求將(《孫子吳起列傳》),呂不韋的結交子楚、公布《呂氏春秋》(《呂不韋列傳》),直不疑的“盜金”“盜嫂”(《萬石張叔列傳》),張湯兒時的整治老鼠(《酷吏》),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越王勾踐世家》),伍子胥的矢志復仇(《伍子胥列傳》)等等,在各篇傳記中,都起到了突現人物性格,展示本質特征的作用,也正是在這些地方,表現了司馬遷觀察認識和分析生活的能力。他善于舍末求本,選擇和采用典型材料,這也是他的歷史人物傳記能夠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作者系西安外事學院人文學院教師)
【責編/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