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就想去看看這些老片子。
這些片子更適合一個人安靜地去看,比如說拍攝于2005年的《面紗》。
知道《面紗》是源于它的一張海報,沃特和吉蒂一個人坐在一個大木箱上,打著傘,背景是中國南方優美、恬淡的田園風景。有山,似乎也可以看見水稻。
時光回到上個世紀20年代的倫敦,上海,廣西。
很有紳士氣質的愛德華·諾頓飾演男主角沃特;曾經在《金剛》里出演女主角的沃茨出演吉蒂。
你會喜歡吉蒂嗎?這是一個生長在英國倫敦的女子,有思想,活躍,漂亮,優雅,甚至迷人。內向木訥的醫學博士沃特在一次舞會上一眼就愛上了她,她對沃特卻并沒有很特別的感覺,但是為了避免讓自己成為老姑娘,也為了離開那個似乎有些壓抑的家庭,吉蒂還是很快答應了沃特的求婚,并且跟隨沃特來到了上海。
在上海,沃特對工作的投入讓吉蒂感覺受到了冷落。一場京劇,擅長“泡妞兒”的查理的出現,讓吉蒂很快紅杏出墻。看到妻子出軌,沃特選擇了隱忍;但是為了讓妻子做出個選擇,他又孤注一擲帶著妻子離開上海,選擇了長江邊上一座霍亂流行的中國小鎮,居住,幫著當地人一起控制疫情。
吉蒂說:“如果一個男人不能讓一個女人愛上他,那是他的錯!”
吉蒂又說:“我不愛你,但嫁給了你,我是有錯!但是你明知我不愛你,還娶我,你難道就沒有責任嗎?”當男女之間有誤會的時候,我們總是習慣了用這樣的詰問,來甩開自己的責任。
在那個小鎮,沃特忘我地工作。當吉蒂終于忍受不了沃特類似于冷暴力的折磨的時候,她問沃特是不是還在恨自己?沃特說:“我不恨你,我只恨自己,當初竟然如此放任自己愛上你!”
事情總是這樣在絕境中留著一點轉機。當我們以為沃特和吉蒂的愛情已經救無可救的時候,吉蒂卻在修道院修女的贊揚當中,漸漸發現了丈夫的好;當吉蒂把自己投入到對當地孤兒的救助的時候,一個很偶然的彈鋼琴的舉動,讓沃特回想起了當初第一次遇見吉蒂的時候,吉蒂也是在這樣彈琴,那個時候的吉蒂是多么美好。冰山有了融化的跡象,他們兩口子和同在疫區服務的英國人維廷頓關于感情的聊天,讓兩個人壓抑的愛情重新燃燒了起來。
優美的音樂,優美的南中國的山水,還有重新活過來的愛情。如果生活一直可以這樣,該有多好。就在沃特和吉蒂都開始明白身邊的人才是自己的幸福的時候,沃特卻不幸染上了霍亂。吉蒂親眼看著自己的愛人被埋葬在中國的祥貝河邊。一同埋葬掉的,或者一同新生的,還有吉蒂對愛情或者對生活的理解和態度。
愛其實在遙遠的附近。
只是好多時候,我們并不懂得去珍惜身邊人。
當我們懂得的時候,我們已經錯過很多。
也許只有這些才是永恒的。永恒的往往又是短暫的,短暫到讓人恍然如夢。
這是悲劇制造者常用的借口。
又或許,我們很多時候都喜歡去看這樣一種悲劇之美,看玫瑰花里流出炙熱的血。
沃特臨死的時候請求吉蒂原諒自己,是原諒自己不能陪吉蒂一起走下去,還是原諒自己曾經那樣軟軟地去折磨吉蒂?
很多人總是在跌跌撞撞之后,才發現誰是值得相愛之人,但總是天不遂人愿,你,也只能永遠生活在我的記憶當中。沃特不解風情,但很多時候不解風情的男人才是好男人。
影片最后,吉蒂回到倫敦,帶著自己的孩子。在一家花店里,吉蒂問:“花兒終歸是要謝的,買花是不是很愚蠢的行為?”孩子看著花說:“可是這些花兒很可愛。”這段對白其實很有象征意義。整個影片就像涓涓細流,沒有大起大落,沒有驚心動魄,在很文藝的敘事當中,愛著,恨著,包容著,發現著,尋找著,但轉眼離別已在眼前,曾經不懂得的珍惜,也終究化為遺憾。
喜歡文藝片的人應該會一眼就愛上這部片子,最重要的是這樣一部片子基本上完全取景在中國,在這部片子當中你會看到中國四大古鎮之一黃姚古鎮,你會看到劉三姐的故鄉廣西宜州,你會看到京劇,你還會看到黃秋生、夏雨,還有那個著名的叫呂燕的國際模特。 【責編/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