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看功夫熊貓2,你呢?”這不是一個常見的問句,而是一句廣告語,出自趙半狄不久前在報紙上刊登的廣告,目的是抵制好萊塢影片《功夫熊貓2》在國內的上映。趙半狄在微博和博客上還發布了博文,稱“我抵制《功夫熊貓2》的廣告目標是提醒人們警覺文化入侵,并削減其票房!”一些網友還創造了抵制功夫熊貓廣告語:“你看功夫熊貓2,美國人看你2”“誰看功夫熊貓2 ,誰就太2 了” 。
是啊,咱中國的熊貓,卻被西方人拍成了大片,確實是有些自家的寶貝被外人發掘,墻里的花墻外開的遺憾。
但轉念一想,熊貓不光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咱不能壟斷對它的喜愛,咱倒是該感謝好萊塢替中國做了廣告,讓中國文化傳播了出去。一些憤青怒罵好萊塢是文化流氓和文化強盜,如果好萊塢的文化真的是如此不堪的話,那么人家又憑什么征服整個國際呢?說到底,終究還是人家的電影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以往好萊塢取自中國題材的影片多多少少都會因“不夠中國,誤讀中國”而遭詬病,而在《功夫熊貓》里,人們發現,好萊塢似乎已經真正“讀懂”了中國。除了人物和道具,影片的理念、文化都是中國式的。
為什么一個沒有中國制作人的制作團隊能夠制作出這樣富有中國味的電影呢?這值得許多中國的電影人思考。10多年前迪士尼拍攝《花木蘭》曾引起轟動,我們發出過這樣的感慨和疑問,今天,我們再一次發出這樣的感慨和疑問!
想當初,《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國產動畫片,也曾深受孩子和大人們的歡迎,甚至可以說影響了幾代人。可現如今,很少看到像樣的國產動畫片了。包括整個兒童題材影視作品,好作品也是明顯減少。
全球文化在沖突與融合中發展的當今,在互聯網與即時通訊工具讓文化傳播變得異常便捷的當今,空言抵制無濟于事。但愿《功夫熊貓》能夠刺激中國人誠心地回歸中國文化。而為此,知識分子首先要解決自身反傳統的心理疾病。
面對《功夫熊貓》,我們應該做的不是抵制,而是反思、學習,學習《功夫熊貓》的真功夫,“中為洋用”“洋為中用”的真功夫,這樣中西方文明才能碰撞出更絢麗的火花!
【責編/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