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村”江蘇江陰華西村的老書記吳仁寶,今年83歲了。他被人們譽為“農民政治家”、“農民思想家”、“農民語言大師”,他的講話,往往充滿哲理、內涵豐富而又淺顯易懂,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方法論等方面給人教益和啟迪,一些經典語錄早已廣為傳誦。為給干部輯錄“修齊治平”智慧,光明日報出版社日前出版了《吳仁寶箴言》,分類輯錄了吳仁寶的242條精華雋語。《光明日報》還作了選載,先睹為快,感觸頗多。
吳仁寶的箴言里有這樣一條:干部說假話,受苦的是老百姓。可怎樣才能不說假話呢甲“也曾說過假話”的吳仁寶說:“要能堅持實事求是不說假話,就得心理上沒有包袱,不想升官,不想當先進,只有這樣,你講的話才能真正為老百姓負責,為黨的事業負責!”干部說假話,“主觀病因”很多。但我以為,吳仁寶找的這條最準確。因為想升官,因為想當先進,又不肯下苦工夫,或是沒有實干的本事,或是想干實事又耐不住寂寞,只好說假話、報假數據、弄假政績。結果只能是成為“吹牛家”而非吳仁寶那樣的“實干家”,也就不可能對老百姓和黨的事業負責。
許多人想不通,一些當領導的這也不缺,那也不少,為啥還要貪那么多錢?原因就在于,他的價值觀出了問題——“當官不為錢,請我也不來”,見了困難就讓,見了好處就上,與民爭利,貪污腐化。對此,吳仁寶的“價值箴言”說:“人活著為什么?人死后留下什么?一個人活著,需要錢,但不能僅為了錢,應為國家、為人民多作貢獻”,“見到榮譽就讓,見到困難就上,只要明富,不要暗富;明的少拿,暗的不拿。”因此,吳仁寶始終能夠做到“三不”:不拿全村最高工資、不拿全村最高獎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上級給他的1.3億元獎金,也統統留給了集體發展經濟。連村民都覺得他“拿得少”,但如此造福百姓的人,誰又能說他不是最富有的呢?
現如今,一些領導干部對下級或有求于己的人稱其為“老板”很是受用。吳仁寶的“箴言”里是這樣分析這個現象的:“有人稱我是吳老板。我不是老板,我是服務員,我是為人民服務的。”然而,一些干部正是因為搞不清或忘了“我是誰”,才會對“老板”的稱謂沾沾自喜,也才會在吃喝玩樂、賺錢多少上與老板相比,而比著比著,就比出“心理不平衡”來,不該拿的要拿,不該要的敢要,也才會大擺“老板派頭”,在群眾面前吆五喝六,對群眾的疾苦視而不見,對群眾的呼聲置若罔聞。
一些貪官東窗事發后,總是懺悔自己“信仰喪失”。網上有句話叫“現在有種信仰缺失而又怕談信仰的怪狀”。吳仁寶的“箴言”首先談的就是信仰:“一個人要有信仰。我就信仰共產黨,信仰馬克思主義。我一直沒有動搖信仰。”信仰不是虛的,它是黨員干部的主心骨,沒了它,做事就容易失去動力,做人就容易迷失方向,做官就容易走向歧途。要管好黨員干部,要靠制度,也要靠信仰。在信仰蛻變或缺失的官員面前,任何制度都會形同虛設。吳仁寶的信仰是真信,真信才會真做。
對于吳仁寶的箴言,網友有這樣一段評語:吳仁寶的話,不知你聽過沒聽過。如果你是一位機關干部,最好要聽一聽;如果你是共產黨員,也應該聽一聽;如果你是一個村黨支部書記或者村委會主任,就更需要聽一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