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但是融資難問題一直是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本論文針對我國中小企業存在的融資難的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尋找相應的對策,以對中小企業融資決策實踐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 銀行 政府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在我國已相當嚴重,大部分中小企業主要采取內部融資方式,由創辦人自籌資金,外部融資占的比例很小。有調查顯示,只有16.27%的中小企業認為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容易,60.47%認為較難,23.26%則認為艱難。上述數據顯示83.73%的中小企業貸款需求沒有得到某種程度的滿足,這與我國的經濟發展要求和全面實現小康的目標顯然是不適應的。嚴重地阻礙了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
1.融資途徑不暢通
從內源融資來看,我國中小企業的現狀不盡人意,一是中小企業分配中留利不足,自我積累意識差。二是現行稅制使中小企業沒有稅負優勢。三是折舊費過低,無法滿足企業固定資產更新改造的需要。四是自有資金來源有限,資金難以支持企業的快速發展。從外源融資來看,中小企業可以選擇銀行貸款、資本市場公開融資和私募融資等三種渠道,但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外源融資渠道方面并不暢通。
2.貸款難度大、成功率低
據統計顯示,中小企業申請貸款的成功率低,一般比大型企業低30個百分點,很多中小企業達不到貸款要求條件,貸款難度大,甚至告貸無門,流動資金無以為繼。有資料顯示,我國中小企業通過銀行貸款獲得的資金僅占其發展資金的15%,這與其對國民經濟發展高達60%的貢獻率是極不相稱的。
3.融資成本較高
企業的融資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和籌資費用。中小企業在借款時,不僅無法享受優惠利率,而且還要支付比大型企業借款多得多的浮動利息。另外商業銀行從自身控制經營風險的角度,一般都會要求中小企業采取抵押或擔保方式進行融資。中小企業還要支付擔保費、抵押資產評估費等相關費用。這些都加大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原因分析
1.企業信用等級低,融資意識淡薄
中小企業自身信用等級低,這是其普遍存在的現象。中小企業自身規模有限、資金缺乏、信用水平低、沒有完整的企業規劃、倒閉率高、貸款償還違約高。銀行的首要目標是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然而中小企業的高倒閉率和高違約率使得銀行難以遵守安全性和收益性原則,導致銀行不愿放貸。
2.政府扶持力度不夠,政策不配套
長期以來, 我國扶持政策一直傾向于大企業, 為大企業建立了廣泛的信息支持體系, 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大企業的融資問題。而政府在中小企業融資方面未形成足夠的重視, 缺乏為中小企業提供支持的輔助體系, 在客觀上限制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和融資能力。另外, 我國資本市場還不成熟, 發展資本市場問題上所采取的政策也多偏重于國有大型企業, 中小企業幾乎沒有直接融資的渠道, 這也是造成其融資難的重要原因。
3.金融部門運營機制不健全是造成中小企業貸款難度的重要因素
國有商業銀行的運營機制和管理體制制約了信貸投向的選擇。一是在經營戰略上,國有商業銀行實施的是“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產品、重點客戶”的“四重”戰略,將經營重點放在了“大城市、大客戶”上信貸資金更多的流向了國有大型企業,制約了對中小企業的投入。二是重約束、輕激勵的貸款第一責任人制度嚴重影響了放貸積極性,使基層信貸人只重視規避風險,不重視信貸營銷,面對責大、權小、利少的現狀,唯一的選擇只能是多貸不如少貸、少貸不如不貸。
三、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建議
1.加大中小企業融資的扶貧力度
中小企業融資具有特殊性,離不開政府的扶持,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立法機關和政府都對中小企業融資給予特殊的支持,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中小企業發展的政府組織支持、法律保護系統、財政支持系統,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財政援助與稅收優惠是世界各國政府為扶持和保護中小企業的普遍做法。
2.建立多層次的銀行金融體系
一是建立專門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性銀行建立政策性中小企業發展銀行,以法定的中小企業貸款行為和以優惠的利率來滿足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同時可以發行低于市場利率的政策性金融證券,為中小企業提供長期貸款資金。二是發展地方小銀行和中小融資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相適應的地方小銀行和中小金融機構是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一個有效途徑,要加強對中小金融機構的引導,明確各類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方向,進行準確的市場定位,一方面保障中小金融機構的服務能夠適應中小企業發展,另一方面也保障中小金融機構在市場競爭中優勢的發揮,促進中小金融機構的健康發展。
總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不僅僅需要在資金量上的支持,更要注重體制創新,改善政府調控經濟的職能,疏通社會融資渠道,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方面的基礎性作用。宏觀方面需要加快金融改革,消除金融抑制和放松金融管制。微觀方面需要進行制度創新,發展民營金融機構、擔保機構、資質評定機構,疏通直接融資渠道,確保融資效率和金融安全。這些都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現時選擇。
參考文獻:
[1]胡竹枝,中小企業融資新論[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2]張新宗;李國安,中小企業融資、供求分析[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管海艷;陳天宇;李明 ,淺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J],技術與市場,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