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結合筆者在中職語文具體教學過程中對作文課的安排與設計,提出了中職語文課應有其特點——根據中職生的特點重視作文教學,并以它作為切入點來教育和培養學生的教學觀點,也是對語文教學方法的嘗試和探索,期望借此文拋磚引玉,以促進中職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 中職語文 作文教學
語文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語文學科是學習其他各門學科的基礎。它是一門具有鮮明工具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學科。語文學科擔負著思想與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務,“潛移默化”、“熏陶感染”是其主要方式。語文教學對培養學生審美鑒賞能力和高尚情操,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對初級中學畢業上中職學校的學生更是如此重要。
初中專生在校期間沒有升學的壓力,年齡小,閱歷淺,情感方面不夠成熟、穩定,而且,三年后就面臨著走出校門、走向社會、適應復雜的社會。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比較自主、靈活地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把“學會認知、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學會生存”這些理念始終滲透于教學中,為學生今后的工作、學習、生活和做人打下堅實基礎。中職語文課一般都安排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期進行,一周四個課時,即只有八十個左右的課時,要想在這短短的八十個課時中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一直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
通過十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深感:中職語文不能再像普通初中那樣著重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而應根據中職生的特點,上有特色的語文課,重視“作文”與“說文”,把作文教學作為切入點來培養和鍛煉學生。語文教師就像一位營養學家兼高級廚師,根據顧客的營養需要和口味,創造性的烹調出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佳肴,讓學生從中的得到滋養,使他們身心健康發展,擁有健康的人格,從而為社會培養出合格、有用的人才。
現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筆者在這方面的一些教學感受與體會。
一、充分做好作文課的準備工作、后續工作,特別是要做好后續工作
1 作文的準備工作
教師應切實掌握自己學生的特點,掌握其在校過程中各階段發生的心理、生理變化,在不同階段結合教學進程安排作文。例如:在第一單元記敘文單元結束后,鼓勵、督促學生堅持寫日記,自己寫書信(或者自寫手機短信)常發給親人、朋友,并安排作文,命題作文為:我第一次……要求學生寫自己的真實感受與經歷。在這階段學生初到學校,大部分學生是初次離開父母、熟悉的朋友,年齡只有十五六歲,人生地疏,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差。想念家人、想念朋友的感受最強烈,會自然回憶起在父母身邊那些童年無憂無慮的生活,因此,許多學生把思親想友的情結以及適應新生活時的艱難化作了一封封書信和一篇篇“我第一次想家”、“我第一次住校”、“我第一次參加軍訓”、“我第一次在學校過中秋”等等作文,所寫作文雖說錯別字較多,篇章結構不夠合理,但是,情感真切、生動感人,他們終于借此把抑郁的情感得到宣泄和排解。我們教師經過教學設計,借作文教學幫助學生順利度過“心理斷乳期”,使學生很快融入新的生活,身心得到健康成長。
2 作文的后續工作
當學生的作文交上來,語文教師應本著愛學生,對學生負責的態度精心批改,寫出有特色、有價值的評語,切忌千篇一律的公式化、概念化評語。草草收場。即就是筆者所說的要做好作文的后續工作。
在批改作文時,筆者都是在認真讀過三、五遍后才下筆寫評語,評語一般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用簡潔的語言總結該文的優、缺點,指出應努力提高的方面,是客觀評語;第二部分,針對學生作文中反映的一些現實現象和困惑,或者引導、規勸或者鼓勵、啟發,用精美的語言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真摯的情感來關愛和觸動學生的心靈,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用健康積極的心態對待生活。每寫一則評語都要調動教師許多生活積累和情感,也使教師的情感和認識得到凈化和升華,因此這部分評語,叫它情感評語。
當把經過精心批改的作文本發下去,教室里一片寂靜,學生久久地、默默地注視著作文后面紅筆正書的評語出神。那是因為,有語文教師的心血——把特別的愛給每一個特別的他(她)寫成的評語在和他(她)進行心靈的對話與交流。
另外,對個別學生在作文中反映的一些特別問題,教師還要找其單獨談話,使他們的一些偏激的思想認識及時得到糾正,防止其因得不到正確的疏導形成扭曲的人格。實踐證明作文的后續工作做得好,就像商家的售后服務做得好一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二、順應學生的情感發展變化、適時安排說文課,這樣可使學生個性得到張揚與發展,增進互相了解和理解、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在一個班級中,學生大都是來自各省市地區,他們帶著各地的“風土人情資源”走到一起來,好奇心促使他們想相互了解,面對此情,筆者在第二單元說明文單元結束時,組織了一次說文課:讓學生介紹自己、介紹自己的家鄉。在愛家鄉的激情支持下、學生有說不盡家鄉美的自豪感,這樣做給予了他們張揚個性的機會,同時進行“信息聯網”以達“資源共享”。為了使學生放得開、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先點名班中的“活潑分子”發言,課堂上,隨著同學們的自我介紹和夸贊家鄉,加上我適時的幽默的、善意的點評、引導,教室里動情的同學以掌聲相報,教學氣氛異常活躍,能說的,來段趣聞笑話;愛唱的,不妨清歌一曲,連那些平時不大愛講話的同學也受到鼓舞。開始“翻身道情”了。直到下課時,學生們還感到意猶未盡,而教學目的早已達到:鍛煉了學生的說話能力,他們的個性得以張揚,而且增進了互相了解和理解。
正值青春發育期的學生是一生中身心發展最快的時期,他們充滿了好奇,表現為活潑好動,對許多實踐活動都是躍躍欲試。此時他們的性機能迅速成熟,使他們的性意識“覺醒”。意識到兩性的差別,產生對異性的好感和好奇心,開始關心異性,尋求異性的友人等等。因此,當學期過半后,相當一部分學生漸漸產生了厭學情緒,把學習的注意力轉向了比吃、講穿、貪玩、上網、談戀愛等。這時期的他們心理情感脆弱,又缺乏處理這些復雜問題的能力和經驗。針對此情形,我鼓勵學生在學習之余,學學美術、攝影音樂、舞蹈、觀看電影、文藝作品,通過閱讀經典的小說、散文、詩歌作品,來陶冶情操,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課外興趣小組來疏導、分散他們“過剩”的精力,有助于學生順利度過人生中的多事之秋——青年初期。
另外,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辯論賽:中職生活是否應該豐富多彩。先讓學生結合剛剛學過的議論文知識,尋找自己一方的有力論據,經過辯論的正反方激烈地辯論,糾正了一些同學的片面認識,明白了中專生活豐富多彩的真正含義,端正了學生的學習態度,也鍛煉了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要心中有愛,要對語文、對學生都懷有深厚的感情才能給學生以良好的影響。在中職語文教學實踐中,不僅使學生能較好地掌握語文知識和能力。更要使他們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達到教文育人。作為教師了解掌握學生語文學習的整個情況和特點及弱點,加強語文教學的針對性,結合教學進程安排相應的作文課和說文課,創造性地采用各種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無疑是教學方法的一種有益的嘗試和探索。筆者還想借此文拋磚引玉,愿同廣大同行共同促進中職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