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江蘇作為制造業大省,其服務業占經濟的比重日漸提高,但三次產業對服務業的中間投入率和中間依賴度都偏低。在對江蘇的投入產出流量表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劃分生產者服務業的新依據,及發展江蘇生產者服務業的建議:通過專業化分工和市場擴展來增大服務業的需求,發展高層次的服務業,促進制造業與生產者服務業的互動融合發展。
關鍵詞 生產者服務 投入產出分析 中間投入率 中間依賴度
一、生產者服務的概念及研究方法
使生產者服務成為一個專門種類的最初分析(Greenfield1966,Singelmann 1974),其中心概念就是這些服務支持生產,生產者服務的名字也由此而生。理解生產者服務概念的基礎是首先要了解服務業或服務部門的分類及其演變。生產者服務在其理論內涵上,是指市場化的非最終消費服務,即作為其他產品或服務生產的中間投入的服務,消費者服務則是市場化的最終消費服務。在我國,生產者服務又稱為“面向生產的服務”或“生產性服務”,消費者服務被稱為“面向生活的服務”。生產者服務與消費者服務的行業和部門形式的劃分是一個難點,存在較大爭議。因為有些服務業既包括生產者服務的成分,也包括消費者服務的成分,比如交通運輸倉儲業。只不過不同服務行業的側重點不同而已,有的偏重于為最終消費者提供服務,有的偏重于為生產者提供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服務業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個規律性的趨勢,即由“內部化”向“外部化”演進,或是由“非市場化”向“市場化”演進。在經濟發展水平與市場化程度較低的情況下,消費者服務業的活動主要是由服務消費者以“自產自消”的“內部化”或“非市場化”的方式展開的,生產者服務業則是通常由生產部門在生產過程中通過“內部化”或“非市場化”的方式來進行。隨著經濟基礎的不斷發展,經濟生活中出現了日益增多的、專門提供諸如家政服務、財會、營銷、咨詢等服務的市場主體(或企業)。服務消費者可以通過市場來購買所需的各類服務,包括消費者服務和生產者服務,而無須進行自我服務。服務業的這種“內部化”向“外部化”的演進趨勢。是專業分工逐步細化、市場經濟逐步深化的必然結果。它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服務業的獨立化發展,擴大了服務業規模和容量,促進了服務業國際化進程。這些又反過來推動整個經濟向市場化方向發展,從而使市場經濟日趨深化、成熟。
生產者服務的發展集中反映了專業化分工的廣度與深度。格魯伯和沃克(1989)把生產者服務提供者比作生產過程中的重要專家組。他們認為,在生產者服務中,大部分都以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作為主要投入。因此,它們的產出體現為有人力資本與知識資本的服務。由于這種產出被用作商品與服務進一步生產的投入,它們最終是物化在為最后使用與出口而提供的商品與服務當中。基于此,格魯伯和沃克指出,“生產者服務部門乃是把日益專業化的人力資本的知識資本引進商品生產部門的飛輪。人們早就認識到人力資本在經濟增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現在很明顯。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生產者服務業構成了這種種形式的資本進入生產過程的渠道。在生產過程中,它們為勞動與物質資本帶來更高的生產率并改進了商品與其他服務的質量。”“通過生產者服務業這一途徑,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的積累、日益專業化與迂回生產表現為一個不斷發展的經濟。”
根據馬歇爾(Marshall)及其同事(1986)的研究,生產者服務與消費者服務的主要區別在于服務的市場,生產者服務主要為企業和政府提供服務。此類服務存在于農業、制造業和服務業的所有產業,這是一個在投入-產出表都能發現的事實(絲奇雅·沙森,2001)。將生產者服務和消費者服務在統計意義上區分開來并進行經驗研究,是比較困難的,迄今為止的國民經濟統計核算也沒有類似的劃分。所以,將某服務部門劃為生產者服務或消費者服務,是比較武斷的和不精確的。為了從經驗層次上研究生產者服務,本文將從供給角度,采用投入-產出方法,分析生產者服務或服務業中作為中間投入的服務。
二、從投入產出視角看江蘇生產者服務的發展
投入-產出表中的中間投入是指各部門為生產貨物和服務而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和服務等的價值,中間投入與總投入(總產出)之比稱為中間投入率。中間投入可以劃分為物質投入和服務投入兩大部分,物質投入包括原材料、燃料、動力等的投入;服務投入就是我們要考察的生產者服務。服務投入占總投入比例稱為服務投入率,可以反映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服務化程度,也即從整體角度反映國民經濟中生產者服務的發展程度。此外,在生產過程中,一個產業需要另一產業提供中間產品,對后者的產品投入有依賴作用,而后者的產品在生產領域中的分配對前者也有依賴作用。產業間這種相互依賴關系可以用中間投入依賴度中間投入的分配比例來刻畫。中間依賴度等于一個產業對另一產業產品的消耗量占前一產業中間消耗總量的比例。
本文主要對江蘇省2007年的投入-產出流量表進行分析,同時將其與2000年的投入-產出表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本文要考察的使用服務投入的國民經濟部門包括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及其25個行業、服務業及其16個行業,作為服務投入的服務部門包括服務業整體及其16個行業。
以下是對江蘇省服務業進行投入-產出分析的結果(見表1):
1 從三次產業的總體服務投入率來看,服務業的服務投入率最高,達到17.42%,其次是第二產業,為8.51%,第一產業的服務投入率最低,為6.14%。同2000年的服務投入率相比,第一產業的服務投入率有所上升,第二產業和服務業的服務投入率都明顯下降。這兩個產業服務投入率下降表明,國民經濟沒有像發達國家那樣,越來越趨于服務密集性的模式,而仍然使用更多的物質投入和要素投入。從三次產業對服務業的依賴度來看,第一產業對服務業的依賴度為15.06%,第二產業對服務業的依賴度僅為11.12%,服務業對自身的依賴度最高為43.56%。與2000年相比,只有第一產業的服務業依賴度是上升的。再從服務業中間投入的分配來看,服務業中間投入的32.77%投入到服務業內部,比2000年有所下降,其65%投入到第二產業中,比2000年有所上升,只有2.23%投入到第一產業,變化不大。這表明,一方面,服務業自身的發展的自我增強效應逐漸減弱,另一方面,第二產業經由生產者服務而與整個服務業的聯系程度增強,第二產業的發展對帶動服務業的發展的作用增強。這一點印證了近幾年第二產業比例下降而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的現象。
2 從分項服務的投入來看,江蘇的各項服務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投入率都不算高。交通運輸倉儲業及批發零售業相對而言較高,分別為交通運輸倉儲業1.34%、2.34%和3.19%,批發零售業1.41%、1.93%和1.27%;第二產業和服務業的金融業投入率較高,分別為1.37%和2.96%;在服務業自身,中間投入率大于1%的產業還有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住宿餐飲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可以看出,在江蘇各產業的服務業投入中,高端服務業所占的比例較低,所帶來的附加值也較低。經濟增長還沒有擺脫粗放型的增長模式。
3 從分項服務的投入對各產業的相對重要性來看,對于第一產業,從大到小依次是批發和零售貿易業3.47%、交通運輸及倉儲業3.29%、金融業2.34%、綜合技術服務業1.38%;對于第二產業,依次是交通運輸及倉儲業3.06%、批發和零售貿易業2.52%、金融保險業1.79%;對于服務業,依次是交通運輸及倉儲業7.99%、金融業7.40%、租賃和商務服務業5.87%、住宿和餐飲業5.81%、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3.25%、批發和零售貿易業3.19%、房地產業3.11%、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2.67%、文化體育娛樂業1.25%。以上數據。間接反映了各產業對各分項服務的中間依賴程度較低。
4 從2007年分項服務占其總產出的比例(表2)可以看出,交通運輸及倉儲業、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研究與試驗發展業、綜合技術服務業的比例超過50%,可以認為是以生產者服務業為主。其中交通運輸及倉儲業達97.85%、郵政業達92.89%,金融業高達84.30%,研究與試驗發展業達83.76%,綜合技術服務業高達74.16%,具有明顯的生產者服務特征。在此,筆者認為,可以將各分項服務中間使用占總產出的比例超過50%作為劃分生產者服務的依據。
三、如何發展生產者服務——基于投入產出分析得出的結論和建議
在發達國家的產品制造業和服務業中。生產者服務已經居于核心地位。最近20多年來,大批新的生產者服務的廣泛發展,既是對這一中心化趨勢的一種反應,也是促進其發展的進一步動因。江蘇是一個經濟大省,也是一個制造業大省,生產者服務的地位及發展趨勢卻尚未明確,為了促進其快速發展,提升其作為經濟發展“黏合劑”的功能,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1 各產業的服務投入率普遍偏低,表明對生產者服務的需求不足,需要通過專業化分工的深化和市場規模的擴展來促進企業和政府對生產者服務的消費;同時要降低生產者服務的價格,使小公司也能買得起這些服務,從而擴大對生產者服務的需求。
2 不同產業部門的生產者服務投入率差異大,可以通過調整和優化國民經濟整體產業結構,來達到調整與優化生產者服務業的結構的目的。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企業自主創新,采用先進技術,提高制造業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推動制造業服務化,促進制造業和生產者服務業的融合互動發展。
3 各產業對本省生產者服務的中間依賴度較低,說明了在國民經濟中生產者服務的層次和質量都不夠高,而相臨的上海的生產者服務業較為發達。對其需求產生了替代作用。所以應將發展高層次的服務業作為目標,提升傳統服務業的層次,加快發展金融業,積極發展信息服務業。實施靈活地配套政策,加強人才培養與引進,為生產者服務業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提高本省生產者服務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