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實際出發,首先對現階段集團企業籌融資的現狀及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而后重點從融資渠道的創新等角度入手,提出了下一階段集團企業籌融資策略轉變的有關思路,以供其借鑒或參考。
一、現階段集團企業籌融資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融資渠道較為單一
最近一年來,隨著國內緊縮性貨幣政策的盛行,許多企業的資金鏈都呈現出了較為緊張的狀況,而某些對資金需求量較大的大型企業集團也在其中。當前,受傳統籌融資理念的制約,國內大多數企業的籌融資渠道依然是以銀行中長期信貸為主,有條件的企業也開啟了IPO上市融資,其他諸如發行企業債、信托產品、融資租賃等方式則使用較少。為此。在當前信貸緊縮的態勢下,許多企業所出現的資金緊張態勢與其融資渠道的單一性必然相關,而資金鏈的斷裂會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江浙地區許多企業老板的“跑路現象”即是印證。
(二)融資策略缺乏規劃
從理論上說,作為企業集團資金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融資規劃是指在企業集團戰略發展結構的總框架下,通過計劃或預算的形式。對集團整體及子公司等融資活動做出統籌規劃與協調安排,使其與投資計劃充分協調。但是,受傳統理財理念及公司治理機制制約,目前大多數企業集團并沒有制定適合企業自身戰略發展的融資規劃,在追求規模擴張帶動投資增長的同時,并沒有對企業未來資金需求總額、融資渠道以及資本結構等做出具體安排,從而造成無法滿足集團投資的資金需求,出現較大資金缺口,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
(三)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2011年12月5日,央行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繼2008年12月以來三年內央行首次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但在此之前,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銀行存貸款利率一直居高不下。目前一年期的貸款利率已達6.31%,利率的快速升高必然導致利息支出和財務費用的增加,這無疑將大大提高企業的資金成本。另一方面,前一時期存款準備金率的持續升高壓縮了信貸規模,在此環境下各商業銀行的信用等級陡然升高,企業從此渠道獲得資金的難度加大,為此不得不選擇其他應急渠道,而后者的融資成本普遍較高。
(四)內部資金運作不力
一般而言,規模較大、分支機構較多的大型企業集團在資金分布上應較廣泛,但過度分散的資金勢必也影響企業戰略規劃的實施。對集團公司的資金籌措形成較大壓力。例如,對于經營業務開展較好、所在區域市場發展較成熟的分子公司而言,其資金狀況一般較為寬松,沉淀資金較多;反之,對于那些尚處于發展期、正在培育市場的分子公司而言,其仍需要集團公司的資金支持。在此狀況下,集團公司無法對其內部沉淀資金加以利用,仍需按既定的資金需求計劃加以籌措資金,這必然增加企業集團總體的融資壓力及資金成本支出。
二、新形勢下企業集團籌融資的策略方式轉變
(一)融資渠道的多元化
從理論上說,在不同的融資渠道下,企業對于資金的使用期限、成本、風險等也會有著較大的差別,而在目前信貸緊縮的態勢下,各企業應加快實現融資渠道的多元化,并根據自身實際選擇最優的融資組合,而這同時也是出于有效規避、分散融資風險的需要。目前,除IPO上市、發行企業債、信托融資、融資租賃等方式外,下述幾種創新性的籌融資方式也可加以采用:
1、資產證券化
資產證券化一般適用于對單個項目進行融資的情況,其融資成本較低,期限可確定,但操作不確定性較大,某些已運作成功的案例多為大中型企業,這種方式較適用于項目前景好、但短期回報率低的項目。
2、短期融資券
短期融資券就一般企業而言較為適用,其融資成本較低,期限雖短但可循環使用,可融資數額較大,方式較為靈活,且操作手續不繁瑣,批復流程較快。但是,短期融資券的風險卻較大,其主要來自于企業短期內的償付壓力,因此其彈性較小,此外評審機關對其發行條件的控制也很嚴格。
3、金融租賃
金融租賃是一種集信貸、貿易、租賃于一體,以租賃物的所有權與使用權相分離為特征的融資方式,通過該方式企業可以以較少資金獲得所需的先進設備。以該設備生產的產品為債權。實現生產與償債的同步。一般而言,金融租賃較適用于科技含量較高的企業,且與融資租賃較為相似。
4、私募基金
從理論上說。通過私募基金的引入能夠促進企業治理結構的完善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但同時也削弱了企業的控制權。目前,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許多海外私募基金都競相轉入國內,這其中也包括一些“游資”或“熱錢”,但基本都集中于各行業領域的領先企業,一般企業采用較少。
(二)適時開展債權保理
目前,對于那些因應收賬款規模較大,資金流動受到制約的企業而言,債權保理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所謂債權保理,是指企業將因賒銷而形成的未到期應收賬款,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轉讓至銀行,并由后者為企業提供資金并負責管理、催收應收賬款和提供壞賬擔保的一種方式。在該方式下,企業通過向保理商出售應收賬款,來達到變相融資的目的;而更多的情況是,企業通過將應收賬款向銀行予以抵押,來獲取一定授信額度的貸款。更重要的是,借助于保理商或銀行對于債權管理的專業經驗,可協助企業加強應收賬款的催收,完善客戶的資信體系,以此來推動企業管理效率的提升,降低其管理成本。
(三)內部資金集中管理
就集團式企業而言,為了加強對各分支機構、分子公司的資金管理,統籌調度企業整體資金,防止資金沉淀現象發生,各企業集團應嘗試建立財務公司或資金結算中心,以實現對企業資金的統一歸集、撥付與使用。在該模式下,集團下屬各單位的資金都需按日歸集至結算中心的總賬戶下,各單位再有資金需求可及時報請該中心予以撥付;每月末,各單位須提前上報下月資金預算,由上級匯總審批下達后方可使用,且該預算在下月內不得隨意追加。由此可見。通過財務公司或資金結算中心可實現企業的“資金池”管理,企業在此狀況下可對其整體資金狀況加以判斷,制定出資金規模最小、成本最低的融資策略。
三、結語
2011年12月,隨著央行三年來首次下調準備金率,緊縮性貨幣政策的逐步解凍,各集團企業下一年的籌融資狀況應有所好轉,但前景依然未料,目信貸政策一時間也并無寬松的跡象。在這種形勢下,企業的資金鏈狀況依然較為緊張,多元化的融資策略勢在必行,這同時也是出于充分規避風險的需要,單一的融資渠道其風險過高。與此同時,通過加強企業內部資金的集中管控,也可將企業的自有資金充分流動起來,以形成融資的內外部效力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