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月的29日,是武侯區金花橋街道陸壩村人最開心的日子。
這一天,村上統一為村民免費發米發油,陸壩廣場上人頭攢動,洋溢著歡樂,蕩漾著笑聲,濃縮了鄉親們的幸福生活。許多人贊嘆,“這里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富裕,能看到華西村的影子”。
正如人們議論華西村總要談到吳仁寶,說起寶山村就要提到賈正方,一說陸壩村,大伙總要說起帥學樹。正是這位從1982年起就擔任陸壩村黨支部書記的老黨員團結“村兩委”一班人,通過近30年的不懈努力,帶領全體村民走上了一條科學發展、持續增收的路徑,使陸壩村從一個不起眼的純農業村發展為生活安康、和諧幸福的富裕村。
#61562;不要污染企業,陸壩照樣富裕
陸壩村早些年屬于雙流縣,直到1996年區劃調整時才歸入武侯區。作為傳統的農業村,陸壩人雖然衣食無憂,但手中并不寬裕,遇到生瘡害病的急事往往一籌莫展。帥學樹等一班人絞盡腦汁想把集體經濟搞大,讓村民得到更多實惠。
幾番謀劃之后,他們終于找到了路子:既然來成都發展的企業如過江之鯽,我們咋個不先搞好基礎設施,吸引企業前來投資呢?于是,全村合理規劃土地,先后修建區間道6000多米,安裝變壓器4臺,使投資環境不斷優化,吸引了一批企業入駐陸壩。
“有污染的廠家效益再好也不要,破壞了賴以生存的環境,我們上有負祖宗,下愧對子孫。”帥學樹引進企業積極,同時也相當挑剔。“陸壩村這些年擋住的污染企業少說也有四五十家,有幾家污染廠還提出只要答應進村,事后一定重重酬謝,還是被村里一口回絕了。”和帥學樹搭擋多年的村委會主任易先康證實。
“在農村,一個人如果犯了罪,不但自己抬不起頭,往往還連累姐妹嫁不出去,弟兄娶不上老婆。陸壩村算得上風水福地,只要打好基礎,不愁沒企業進村,但是有了污染企業后,別的好廠家還敢上門嗎?”帥學樹的“環保觀”樸實而又形象。
這些年陸壩村先后引進了大大小小的企業196家,其中包括大正印務、新晨公交等一批上規模的企業,預計今年稅收可超過5000萬元,明年有望突破6000萬元大關,全村居然沒有一家污染企業,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與之相對應的是,村集體積累不斷壯大,到今年底可達到 2億元;觀念新穎的村民辦工廠、做生意,日子越過越滋潤。到今年底,全村人均收入將達到1.5萬元。事實印證了帥學樹當初的預言:“不要污染企業進村,陸壩照樣富裕!”
#61562;搞好福利待遇,全體村民受益
村里的積累一天天多了起來,這些錢怎么用,怎么給群眾辦好事?“錢是大伙的,必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今后的工作才能得到群眾的支持!”陸壩“村兩委”深思熟慮后推行了一系列惠民利村的措施……
從1998年開始,陸壩村給全村老人每月發放生活補貼,并且每年遞增10—20元。到 2011年,每位陸壩老人每個月可從村上領取生活補貼240元。同時老黨員、老退伍軍人、老教師組成的“三老協會”成員每月還另有60元補助。此外,村委會堅持每月給過生的老人集體祝壽并人均發放100元的生日“紅包”;年年重陽節舉辦“九九夕陽紅宴”,并給全村老人人人發100元“紅包”。
2002年,陸壩村在全省開創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全免費的先河,村上每年拿出20多萬元集體積累對全村適齡學生上學的所有費用實報實銷,并對考取大學本科的學生一次性獎勵4000元。如今已成家立業的易放不會忘記:8年前考上瀘州醫學院正愁學費的當口,帥支書等村干部送來了獎金,使自己的難題迎刃而解。迄今為止,跟易放一樣從這項福利政策中受益的學生已有26名。
從2003年開始,該村在全市農村率先實行村民醫療統籌,從集體資金中提留2%作為全村大病統籌資金,并每年向每位村民發放100元的醫療補助,同時承諾老人的生活補貼、醫療補貼等每年遞增20%,確保在城市化進程中,農民老有所養,村民病有所醫。
“生活在陸壩村就是好,福利待遇高,社會風氣好。不是我夸口,很多村經濟實力比陸壩強,但村民得到的實惠不一定比我們多,日子未必有我們好。”三組村民王同國老人道出了許多村民的心聲。
據了解,僅最近3年,村黨支部就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68件,協調問題10余次,全村無一例群眾集體上訪,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維穩問題村里全部“自行”消化解決。2006年,該村被評為省級文明村;2009年,喜獲四川農村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十大和諧新村”殊榮:文明富裕的陸壩,被許多媒體稱為“西部華西村”。
就連許多地方畏之如虎的拆遷征地賠償問題,在陸壩村也輕而易舉,往往干部還沒出面,一些老年人就把年輕人的工作做通了。年過花甲的康開通老人誠懇地說:“帥書記這班村干部巴心巴肝為大伙做事,撐起這份家業不容易,我們享了這么多福也應該給村里干點事呀!”
“陸壩的天是藍藍的天……”“陸壩是個好地方,好山好水好領導……”一個個陸壩村“土著歌手”用歡樂歌聲表達了對“西部華西村”的無比熱愛。
#61562;干部當得咋樣,群眾眼睛最亮
多年來,陸壩村堅持實行公開征詢制和民主決策制度。每月27日召開村委會議事例會,每月10日召開全村各社議事例會,并根據例會的議題主動邀請群眾代表參加,以保證決策民主科學。
“我們就是要讓群眾知道村干部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將來怎么做,同時聽取他們的想法和要求”,有著30多年村干部工作經歷的帥學樹說,“群眾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只有調動群眾積極參與,村務工作才能搞得好”。
在陸壩,凡涉及全村群眾利益、事關全局的大事,在村有關議事會議研究通過后,還將向全村公示三天,在充分征詢群眾意見、進一步協商、討論和完善方案的基礎上付諸實施。2003年,陸壩村計劃修建新村委會大樓,村上提前兩年告知全村群眾,同時請專業人士設計了三個方案,并廣泛征求意見,最終以全體村民投票方式選定了修建方案。近年來,該村先后開展了:2004年“我為陸壩發展做什么”思想大討論、2005年“假如我是一個村支書”演講比賽、2006年“沒有了可供發展經濟的土地,陸壩路在何方”發展研討以及2007年“整頓黨員思想,轉變干部工作作風”等一系列活動,真正使全村干部群眾擰成了一股繩。
村民邵仁培老人直言不諱地說:“有這些一心為民、不謀私利的優秀干部當家,有帥學樹這個素質過硬的當家人,是我們陸壩人的福氣!”
近30年來,陸壩村未出現一例因為村務公開不徹底或干部吃、拿、卡、要而引發的不穩定現象,全村無一名干部因經濟問題而受到處罰。據統計,2002年至今,全村已對干部實行6次滿意度測評,每次群眾對干部的滿意率均在90%以上。
以身作則的帥學樹個人也走出了一條閃光的人生之路:支部10次換屆,他回回都高票當選,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市、區優秀黨支部書記,并當選成都市人大代表。其中,2004年、2007年、2010年陸壩村支部3次實行公推直選的換屆選舉,帥學樹均以100%的贊成率當選。
#61562;善于搶抓機遇,小村勇創大業
近年來,隨著“陸壩模式”的聲名鵲起,如何使陸壩村的經濟持速發展、如何繼續保障“陸壩待遇”、如何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等難題又擺在了“村兩委”面前,集思廣益后,他們大膽創新,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的大手筆……
創新思路,搶抓機遇。陸壩村有部分零星閑置土地既無法耕種,又不能違規建設。“村兩委”“以不變應萬變”,將土地臨時租借給木材租賃商堆放木材,同時在合同中約定政府用地時不予賠償,既盤活了閑置土地,又增加了集體收入。
居安思危,深謀遠慮。陸壩村面積僅1.71平方公里,今后的發展受到空間狹小、土地緊缺等各種因素制約。帥學樹帶領“兩委”班子成員到華西村考察學習后,大膽創新思維,樹立了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并在外地征用了數百畝土地,為陸壩村后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開放思維,大膽改革。為使陸壩村的集體資產能更好的運用,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村里組建陸霸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將陸壩村的集體資產注入其中,使村民人人成為股東,并以公司化的模式管理運作集體資產,為集體資產長久保值增值搭建起優質平臺。
如今,在“村兩委”的帶領下,全村干部群眾團結一心,按“三個五年計劃”的規劃,大膽開拓,使村集體經濟積累不斷壯大,村集體福利穩步逐年提高,實現了村民糧油全供給,做到了村民“少有所養、老有所依、病有所醫”,村民們驕傲地向外界稱陸壩村就是最“美”鄉村,自己過的就是“陸壩式共產主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