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繼勛是貴州省思南縣人。1911年,他16歲時入川參加反清保路同志軍并投川軍賴心輝部當兵,1920年升連長,1923年升營長,因受《向導》等革命刊物影響,在自己的隊伍中傳播革命理論。1925年,曠繼勛的部隊編入鄧錫侯部,他任過團長、旅長等職。當他得知共產黨領導的廣東“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成立時,便與好友王文鼎在軍營中發起成立“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四川分會”,并派人到廣州找共產黨接頭,得到黨的支持,曠繼勛本人也在192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后,國民黨發動清黨運動,到處搜捕、屠殺共產黨人,曠繼勛堅定地與敵人進行斗爭,并在他的部隊中隱蔽黨員、清除敵特,保衛黨的機關。
1928年夏,曠繼勛率第7混成旅部從廣安移駐遂寧縣永興場一帶。
1929年6月29日下午,曠繼勛帶領全旅2000余官兵在蓬溪縣大石橋鄉牛角溝樹起“中國工農紅軍四川第一路軍”的旗幟,宣布起義。曠繼勛任總指揮,羅世文任黨代表,鄒進賢任前委書記。他們將部隊編為兩個師于當夜兵分南門、西門兩路攻打蓬溪縣城,與邊防軍一個騎兵團激戰4小時之久。起義軍攻占縣城后立即沒收縣政府大印,燒毀征收局的糧冊,釋放在押犯,成立“蓬溪縣蘇維埃政府”,以“四川工農紅軍革命委員會”名義貼出布告。這是四川出現的第一個縣蘇維埃政府。
1929年冬,曠繼勛受黨的委派,在湖北江陵、當陽等地開展兵運工作,他策動了三連的白軍起義,并將隊伍開進洪湖地區參加紅軍。1930年1月,曠繼勛到洪湖根據地,任紅6軍軍長。7月,紅6軍與賀龍領導的紅4軍合編為紅2軍團,曠繼勛仍任紅6軍軍長。
1931年,曠繼勛被派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擔任紅4軍軍長。4月,任鄂豫皖中央分局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后調任紅13師師長。10月,任紅25軍軍長。曠繼勛奉命與紅四軍合編,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徐向前任總指揮,曠仍任紅25軍軍長。他率部開展武裝斗爭,指揮了磨角樓、新集、雙橋鎮、蘇家埠等重要戰斗和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為粉碎敵人的“圍剿”作出重要貢獻,保衛和擴大了根據地。
在反“圍剿”的戰斗中,曠繼勛創造了很多戰例,如新集戰斗,磨角樓戰斗,都取得打攻堅戰的實戰經驗;雙橋鎮戰斗累積了三點作戰經驗:有計劃調動敵人創造戰機,巧妙地運用迂回包抄和穿插分割戰術,充分發揮地方武裝和人民群眾積極配合作戰。后來,這些典型戰例均被我軍軍事大學作戰例教材加以推廣運用。
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主力離開鄂豫皖向川北轉移途中,曠繼勛與曾中生、余篤山對張國燾的先左后右的逃跑和軍閥作風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并向中央反映了張國燾的錯誤行為,迫使張國燾在12月10日召開了師以上干部會議。張國燾在表面上佯裝接受曠繼勛等人提出的批評,暗中卻伺機報復。
1932年12月24日,曠繼勛率部隊攻克通江縣城,成立川陜省臨時革命委員會,曠繼勛被選為主席。
1933年5月17日,紅四方面軍為戰略考慮,把紅軍主力撤到川陜邊界三壩西南地區,從而爆發了“空山壩戰役”,這一戰紅軍大獲全勝,曠繼勛功不可沒。
但令人最痛心的是這次大戰之后不久,曠繼勛為了分化瓦解敵人,建立統戰關系,寫了一封信給原在軍閥部隊里身為旅長的朋友謝德堪,想開導他們擁護紅軍,爭取起義,被張國燾查獲此信,張便以“國民黨改組派”、“右派”等罪名,逮捕了曠繼勛,于1933年7月秘密處死于通江縣洪口場,時年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