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紅四方面軍南下在蘆山縣建立的省委是最早公開掛牌成立并以“中共四川省委”命名的中共四川省委。“自中共四川省委成立后,許多地方黨政工作干部積極努力發動群眾,對當時紅軍之作戰會合起其重要作用,尤以糧食之供給,表現成績更大”。 時任中共四川省委書記的共和國上將傅鐘對當時省委開展工作的情況有著深刻的記憶。
1935年11月,翻過夾金山南下的紅軍,右縱隊由許世友、王建安同志率領,奪取天全縣城后繼續向滎經、漢源、瀘定進攻,中縱隊由王樹聲、李先念同志率領,于12日占領蘆山縣城后,乘勝向雅安、名山挺進,奪取了重鎮百丈關;左縱隊由陳海松同志率領,一部防守懋功、達維,主力則撲向川西的大邑、邛崍。此時,中國工農紅軍已經叩響“天府之國”的首府成都的大門!但是隨后,部隊在百丈關與超過自己十幾倍的敵人苦戰七天七夜,受到了嚴重損失。從此,全軍轉入防御作戰,面臨敵人的重兵進攻。這時,蘆山縣城居于中心位置,成了南下紅軍指揮機關和臨時建立的四川省委、省蘇維埃的所在地。
傅鐘當時擔任中共四川省委書記,隨朱德、劉伯承、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等住在城外十多里的任家壩,但天天要騎馬到城里工作。駐蘆山城里的四川省委,是紅四方面軍在四川建立的最后一個省委。
在蘆山成立的四川省委,統一領導先后建立的天全、寶興、蘆山、雅安、太平、滎經等六個縣委。各縣委的工作人員是由部隊的地方工作部和政治機關派出來的。他們廣泛宣傳黨的土地革命和抗日救國的政治主張,發動勞苦群眾組織起工會、農會和婦女、青年、兒童等革命團體,建立區、縣游擊隊,平分土地,推倒地主、國民黨的反動政權,成立村、鄉、區、縣蘇維埃,并在群眾斗爭的積極分子中進行發展黨員的工作。而這一切活動的中心所在,是動員、組織群眾參加紅軍和運糧食,送彈藥,抬擔架,支援紅軍作戰。南下紅軍正是依靠這個新蘇區的萬千群眾,度過了嚴冬,堅守了陣地達四個多月。
和傅鐘在這里一起工作的尚有紅四方面軍地方工作部的部長李中權和三十一軍政治部主任張成臺、原川陜省蘇維埃保衛局長李維海,他們分別擔任了天全、蘆山、寶興縣委書記。在省委和各縣委里,更多的是一方面軍的同志:九軍團地方工作部長、政治部主任朱明擔任了省委組織部長,王泉媛擔任了省委婦女部長。還有劉少文、賴毅、方強、楊梅生、張令彬等同志。四川省委、省蘇維埃能在艱難困苦當中完成任務,和一、四方面軍地方干部的優良作風與出色的工作分不開。(本文由中共蘆山縣委黨史研究室 駱志勇 根據《傅鐘上將回憶錄》整理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