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與拆遷有關的小說。
在一個奇異的夢境里,我看到萬丈絕壁下突現了一座奇幻之城。這種空間意義上的距離,讓我立馬想到了“拆遷”這個當下異常敏感的詞匯,進而有了這個小說。正是這種空間意義上的巨大落差,啟發了我,讓我開始思考小說中粉粉一家與城市之間心理意義和人文意義上的距離。這讓我有種發現新大陸的感覺,興奮不已。
因為修世紀生態公園,粉粉一家得搬遷。聽到搬遷的消息,正在地里挖洋芋的粉粉爹一時心急如焚,急火攻心誘發心臟病氣絕身亡。盡管粉粉一家慘遭大難,可是為了支持城市建設,粉粉母親以進城為條件,答應了搬遷,有關部門也承諾為她家解決低保,為粉粉安排工作,為粉粉的弟弟找學校。總之,一切的一切聽起來都很美,無可挑剔。粉粉一家也在全村人羨慕的目光中搬進了城市。可是好景不長,順利拆遷之后,粉粉一家的生活漸漸淡出了有關部門的視線,像根本就沒有發生過這事一樣。可是粉粉一家面臨的問題卻接踵而至,巨大的經濟壓力,粉粉失身,母親死于車禍,一系列沉重的打擊,讓一心向往城市,期待著穿上一條紅裙子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的粉粉,喪失了在這個城市繼續生活下去的資本和信心,在上訪無果之后,她甚至感到了絕望。好在,粉粉并沒有對生活絕望,她把自己心愛的紅裙子穿在稻草人身上,讓其順江漂流,她也順著綠水江一路向下,她會不會找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粉粉自然十分期待。
粉粉一家是當下眾多農民拆遷戶的一個縮影,這些失地農民,因為拆遷,他們住進了城市樓房,從地理空間意義上,他們變成了城里人,可是,他們的生活習慣,他們的物質基礎,他們的社會交往等等眾多的復雜因素,讓他們和城市格格不入,他們進城的路有多遠?他們是否真正活出了自己的尊嚴?我們是不是有意關照過他們的內心訴求,是否給予他們更多的人文關懷?凡此種種,都是值得探究和思考的問題。
在大拆大建、日新月異的背后,中國的粉粉們,多么需要一絲絲悲憫和溫情。
這些,就是我的小說所要表達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