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秋 原來,她有忙碌的工作。從報紙、雜志的記者、編輯,到電視節目主持人、制片人;現在,她有自由的時間。從讀書、寫字的早晨到喝茶聽音樂的下午再到讀書或是閑聊的夜晚。偶爾出遠門,看人間美景,想人生美事,品天下美食。若是非得說清身份,現在她是一個作家。
有《過眼不是云煙》等著作。在全國多家報紙開有個人專欄。
看看電影,聽聽音樂,讀讀閑書。任情緒被控制被挑撥被擊打。或喜,或悲,或怨,或恨。時而陷入歡情與離愁,時而掉進混亂與驚慌,時而停留癡迷與茫然。電影,讓我在短暫的時間奔跑過漫長的人世,并在心頭狂品他人的情感,與此同時確認自己的情感。觀影的時刻,誰知道今夕何年,人在何處,是你是我?不管這些,也管不了這些。拉上窗簾,打開碟機,按下搜索鍵,和電影一起飛,飛,飛……
墜落好似飛翔
后來我驚嘆,如果斯考特#8226;庫伯沒有選中杰夫#8226;布里吉斯演“BAD”布萊克。那么,今生也許我就不會知道他,我對這個名字很陌生。但這個事情不重要。因為得到這個角色,杰夫#8226;布里吉斯就得到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那尊小金人。這于他,很重要!在此之前,他已經幾次幾乎奪得小金人了。
夏日的下午,忽然想看一張碟。就它,《瘋狂的心》。可能是想聽鄉村音樂。碟殼上的老牛仔懷抱吉他,胡須花白,滿面滄桑。想來他的嗓音會靠近約翰#8226;丹佛。也許,比約翰更為沙啞。我喜歡沙啞。后來發現,他沒有沙啞,而是干凈利落的深情與纏綿。
把《瘋狂的心》喂進碟機。很快,一輛橘紅色皮卡車伴著鄉村歌手的聲音出現在屏幕上。疾駛。疾駛。直到這輛車,在一個鄉村的保齡球館旁停下來。似乎是碟殼上那個老男人,下車,罵人,再從車上抓出一個白色的飲料瓶,隨手往地上倒出黃色的液體。粗痞到了極點!不過,又對我有著某種吸引。
接著,他進入保齡球館。有人招呼他:“嗨,壞小子,布萊克先生!”
這人到底有多壞還不得而知。先是在酒吧喝酒不想付賬。在小商店買酒時店主將一瓶他喜歡的麥克盧爾威士忌送給他以求晚上能在現場聽他唱那首妻子著迷的《我不知道》。他抱著酒爽快答應,立馬回到房間開懷暢飲。之后,昏昏欲睡。之后,昏昏睡去。
有一點令人驚訝,晚上的演出,他居然準時出現在保齡球館。用他的話說,不論是在生病,喝醉,離婚的情況下,他都沒有誤過一場演出。看來,他還算是一個講信用的人。演出開始,他幾乎是完整地唱了一首歌,馬上跑到后臺一條木凳上摸出酒壺開始給自己灌酒。有人來,通知他上場。
他抱起吉他,很講信用地將自己那支無比打動女人心的歌《我不知道》送給他的朋友比爾和他的妻子貝弗莉,以償還那瓶威士忌的情意。“我不知道我們身在何處,懷抱曾經夢想的未來,那是很久以前。我不知道你是我的老朋友,還是回歸我身邊的愛人。你去了哪里?寶貝,我不知道!現在你以為我更加明了,我有太多話要說,寫首歌寫封信還是寫本書,寶貝,我不知道。我曾經歷坎坷,未來也沒剩多少,為何我覺得我們還有機會?風從哪里來?寶貝,我不知道。”然而,這些十分動人的歌詞都是由為他伴奏的吉他手托尼替他唱完。其間,他三步并做兩步沖出場外,趴在一個垃圾筒上嘔吐他的酒水,口中還發出難聽的嚎叫。最令人惡心的是他伸手進垃圾筒,在自己的臟物中摸索出倉惶中跌落的眼鏡,擦干(肯定不凈!)后帶上。又返回舞臺。抱起吉他,找到麥克,接著托尼的結尾:“I don’t konw”唱出兩個單詞:“You know !”緊接著他抱起吉他,嘴里說著什么謝謝普韋布洛我們還會相聚之類的不實之詞揚長而去。第二天清晨,他把一個還在酣睡中的女人留在床上,輕手躡腳拉開房門,駕車,絕塵而去。
這就是他現在的生活。酗酒帶來事業的滑落,貧困,不負責任。也就是說,酗酒成為他生命中的最大問題。他在演出的輾轉中遇見簡,一個正在努力成為作家的女記者。簡敲門進來采訪,他趕緊穿上衣褲,居然好意思請人家吃自己留在快餐盒里不堪的食物。說著話的他,又四仰八叉向后倒在沙發上,瞬間糟蹋了衣褲的作用。壞小子在成為采訪對象的同時搖身一變為采訪者,立馬打探女方身世。但是很快,他們還是相愛了。
57歲的壞小子不僅愛上了簡,還愛上了簡4歲的兒子巴蒂。不停演出的壞小子抽空回到圣達菲看望簡母子。喝酒駕車翻下山坡受傷。傷好返回休斯頓演出。他在電話中請求簡帶兒子來休斯頓度假。簡來了,帶著巴蒂。可是,在玩耍的過程中他喝酒弄丟了孩子。簡帶著巴蒂絕望地哭著離開。回家。
為了簡,他開始接受愛情的煎熬。他頑強地戒酒。他重新寫作新歌。直到他認為自己已經與“BAD”永別,成為真正的克萊爾。他再次來到圣達菲。敲門。請求簡的原諒!沒想到簡拒絕了他。這個拒絕有可能導致他自暴自棄。然而,沒有!
一年零四個月,他的弟子,甜歌王湯米唱響了克萊爾寫的新歌。他重新找到歌壇上自己的位置,得到了名譽與金錢。只是,再見到簡,她的無名指上已經帶上了婚戒。身為母親,簡愛著自己的兒子。她不敢選擇他作為自己的丈夫。她怕他把她們的生活拖向深淵。簡是對的!但是,電影的結尾,我似乎愛上了他,那個高個子的有趣老頭。
“我去了不該去的地方,看了不該看的人,做了不該做的事,成了不該成的人。有個微弱的聲音對我說,這一切都不好。另一個聲音說這一切都沒關系。我曾經認為我很堅強,但最近我卻被打敗。奇怪奇怪,有那么一瞬間。感覺墜落好似飛翔……”好聽得不得了的歌。我很想學會唱。我在那一刻明白這部電影最撥動我心弦的東西就是這幾首歌的旋律和歌詞。是女人一定會喜歡的那種!就像電影里那個小店店主的妻子一樣。這種歌里有妙不可言的愛情。
電影為什么叫“瘋狂的心”?是酒精讓他的心瘋狂還是愛情讓他的心瘋狂?酒精讓它瘋狂墮落,愛情讓他瘋狂飛翔?應該是這樣!
應該是這樣——從他開始為一個名字叫簡的單身母親穿上干凈的衣褲,加入戒酒俱樂部,并在屋檐下懷抱吉他哼唱心曲的時候,我的心開始慢慢注入那種叫做感動的東西,我在他的變化中掂量起愛情的力量,完全明了重新做人的可能性。58歲,一個男人懂得了珍惜,但他錯過了一場他渴望得到的婚姻。愛還在。也許,永遠都會在。只是,想永遠在一起的那個人已不知,去向。更不知,來路。
“昨夜,下雨了。群星,閃爍。在遙遠的路旁,夜鳥在吟唱。破曉十分,夜鷹飛去,我們的心空空如也,眼里卻滿是淚水……”這是這個電影里最為舒緩的歌,撫摸著我心里微微的空茫與軟弱。在那一刻,似乎我開始愛他。他的平靜。他的歌聲。他的頭發和胡子。甚至是,他的一切。
那支歌。那支他因簡而寫的歌似乎叫做“這里不屬于疲憊的心靈”。他的弟子湯米在演唱。燈光閃爍,歌迷萬千。
電影的結尾,他和他失去的簡在夕陽中相逢。他甚至故意摸了摸簡無名指上閃閃發亮的結婚戒指告訴簡自己很好。簡也說自己很好,嫁了某個好人。在她面前站著一個自己塑造的好人,卻不敢完全靠近。他們坐在露天的一條長凳上,不知說著些什么。只是鏡頭搖向橙紅的天空,故事結束。
好多電影里,我都會為男女主角最終沒能在一起生活而傷感,而遺憾。比如《弗蘭西斯》。但這一次,我卻是明明白白的高興,甚至有些幸災樂禍。仿佛是,他和她,已經完結。他和我,就要開始。
這個下午,仿佛愛情悄然而至。我的心,似墜落,又似飛翔。
片名:《瘋狂的心》美國(111#8226;M)
導演:斯考特#8226;庫伯
主演:杰夫#8226;布里吉斯瑪吉#8226;吉倫哈爾 柯林#8226;法瑞爾
獲獎記錄:第82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最佳原創音樂獎
我的幸福來自我的不幸
《我曾伺候過英國國王》。一個服務生的故事究竟有什么不得了了?
小武說,不是你想象的那樣。看看再說嘛!
片頭音樂既歡快又詼諧。難道是個搞笑的勵志故事?
故事從一個老頭結束監獄生活的那一刻開始,面對一個已經陌生的生活空間和一種尚未知了又似乎是已經知了的未來,楊迪特不由分說地總結到:“我的幸福往往來自于,我所遭遇的不幸。”接下來的電影,全部是在詮釋這個感悟。
本打算關他15年,在14年零9個月時碰上大赦放了他。出獄時楊迪特已經老了。但又沒有老到毫無用處的地步。于是,政府指定他來到荒涼的邊境,慢慢度過他的余生。干什么都行。
余生幾乎是用來供回憶使用的。這里稀有人煙。僅有破舊的房屋,偶爾光臨的來客和是是而非的村莊。
老年的楊迪特無法不回首往事,他有足夠的時間和時間里的空白讓他從容不迫擦拭自己的記憶,尤其是那個使他成為楊迪特的固執夢想——“我的一生,只想成為百萬富翁。”有了這樣一個目標,年輕的楊迪特開始活動他的小心眼,拼命描寫著他瘋狂,荒誕的傳奇人生。用一切正當或不正當的方法聚集他的財富,并一次又一次收獲著他的意外之財。就連他的婚姻也大大超出他的想象,仿佛是為了讓他獲得最大一筆財富而設置的。
的的確確,他獲得了財富。實現了他年輕時開始放飛的最終夢想。可是好景不長。命運之手又毫不留情收回這些饋贈,殘酷到沒有一絲余地。他生命的15年,一貧如洗,暗無天日。和那些他成為富翁之前伺候過的若干富翁同在鐵窗之內,任曾經的榮華富貴像手中的羽毛一樣飄飛,喪失。
自由了的楊迪特老了。每天還在不停的老去。回想年輕的時光:“我懂得床上和愛情的游戲,從我在她們的肚皮上鋪滿鮮花開始。”那種時光,有著萬花筒般的眩目迷離。楊迪特既沉迷又掙脫,既熟悉又疏離地走過自己的每一天。
老年楊迪特自省的方向有所改變,已經和女人沒有什么關系,更多思考的是自己:“我現在唯一能夠打造的只有礫石,努力修復著一條無用的路,就像修復人生。但事后看來,這個人生似乎是別人的。是別人寫出來的一部小說。”的確,一切看來都是無用的。那些流轉在各個不同鏡面之中的“過去”成了他排解孤獨的唯一原料。常常,他對鏡自視留存在時間里的影像,像堅持不懈的閱讀與沉思。終于,他有了重大的發現:“人常在意外的時候成為真正的人。在崩潰、出軌、失序的時候……”這,就是這個人的故事。就是這部電影。至于電影為什么叫這個名字會讓很多觀眾困惑,因為我們并沒有看到與這個名字很相扣的電影情節。但是,不管“我”伺候過哪個國王,伺候過哪些男女,最終“我”伺候的只是自己的野心和夢想。
到此處得說說赫拉巴爾了,也就是這部電影的小說作者。這位法學博士一生從未干過一件與這個學位匹配的工作。他戴著這頂博士帽,在老弱病殘小手工基金會當代理,在批發公司當業務員代表,在另一家公司當推銷員。故意離開舒適的家住進茨岡人的破舊貧民區,早出晚歸到來回四十公里的一個鋼鐵廠去上班。工傷后經過療養,他到了廢紙回收站做打包工,時常讀著那些被送來當做廢紙處理的圖書和畫冊度日。所要強調的是,在這樣的生活經歷中,幾乎每一天赫拉巴爾都不懼疲憊,熱情高昂的記著筆記,寫著小說。漸漸建立了以生活憂傷感和幽默感交織而成的美學基礎。捷克文學家美術家伊希#8226;科拉什曾在日記中評價赫拉巴爾的作品:“他的真實性總是將我擊中,場面的復雜和表現的簡潔把我緊緊擒住,他深深愛著的不僅是他的人物,而且是每一件事、最不起眼的事情,他甚至善于說出作為他真正愛著的那些最粗魯的東西,但是他所說出的并不粗俗或下流。”
1968年,由于政見不同,赫拉巴爾作品被禁止出版和銷售。他只好帶著妻子移居到鄉間一塊林中空地的小木屋里。作為對自己和讀者的撫慰,赫拉巴爾寫出他的顛峰之作《我曾伺候過英國國王》。他用了十八天的時間和語流、說書的形式,以一長串連貫的故事一氣呵成描繪出一個復雜而敏感的現代人的人生道路。“離奇而又現實,夸張而又平凡,平靜而又撼人”。這部中長篇的小說至今未改動過一個字。
再回到電影。導演詼諧幽默地用鏡頭講述那個小人物擁有的荒誕經歷和奇異人生。20多年,世界在經歷怎樣的變化?而一個小個子的捷克男人卻在時局的左右中不停穿越人世的溝坎,喧囂或平淡,華貴或貧賤,紙醉金迷或一貧如洗,牢獄鐵窗或孤苦流放。要感受伊利曼佐的電影手法和才華,就看他如何使用蒙太奇講述這個故事。整部電影的敘事與剪輯,可以堪稱導演的“炫技”,真是得心而應手啊!
電影里,不僅是楊迪特,每一個角色,都在自己的命運中起落。貴賤難分。不論是男是女。不論是老是少。不論是窮是富。似乎,他們都執著于自己的信念,方式不同,但都有很強的形式感。就像赫拉巴爾先生本人,在成為法學博士之后,竟然沒有一天為這個學位做過相應的工作。他當搬運工以及什么工什么工,窮愁潦倒,精神緊張。直到49歲才開始發表小說。于是,我們才有可能看見這部獨特的電影。著名小說家何立偉哥哥是赫拉巴爾迷,獨自一人漫步橘子洲頭給我電話,叫我讀赫拉巴爾讀赫拉巴爾!
導演伊利曼佐很有眼光,一直用慧眼盯著赫拉巴爾的作品。先截下《嚴密監視下的火車》,運回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再拍《失翼靈雀》拿下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最后從國家電視臺搶來《我曾伺候過英國國王》的拍攝權。這時他已年近七十。一位導演與一位作家如此密切又如此成功的合作在電影史里并不多見。
片子值得品鑒的還有兩位楊迪特扮演者的精湛表演。青年,伊凡#8226;博爾涅夫,這個有著一雙大眼睛的小個子演員實力雄厚,無比傳神,一見難忘。老年,奧德里奇#8226;愷撒,就好像他就是楊迪特本人,經歷世態涼熱,內心明了如鏡,外表韌性十足,油鹽難浸。
還想說,1997年春天,沒有等到自己83歲的生日,赫拉巴爾從醫院五樓的窗口飛身而下,那一天是2月3號,快要出院的他告訴朋友們他想死了。赫拉巴爾生于1914年3月28日。
片名:《我曾伺候過英國國王》捷克(114#8226;M)
導演#8226;編劇:伊利#8226;曼佐(原著:赫拉巴爾)
主演:伊凡#8226;博爾涅夫 奧德瑞#8226;愷撒 尤利亞#8226;嫣琪
獲獎記錄:捷克金獅獎最佳影片 最佳導演 最佳男配角
最佳攝影4項大獎
或是冬天 或是夏天
“胖子”高3.6米,重4.9噸,直徑1.5米,是一顆镮彈,TNT當量為2.2萬噸,爆高503米。
1945年8月9日,美國空軍出動5架B-29轟炸機,將“胖子”扔到長崎市中心。頃刻,這個城市一半以上的房屋被摧毀,23萬人中的10萬當日死亡或失蹤。以后的第6天,成為人類歷史上一個意義重大的日子: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御詔全國,日本無條件投降。
《長崎漫步曲》說的是這個事件之前很久的事。我對藝妓與某個客人之間發生的愛情故事從來沒有什么興趣,買這張影碟就是想看看“胖子”來過之前的長崎。那個幾乎沒有任何戰爭跡象的城市究竟是什么樣子?
片頭的故事更加遙遠,那是1883年的夏天,一個女孩尾隨一個成年男人從山間小道走來,他們終于看見了長崎港。那是鎖國時期的日本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那個男人是女孩的什么人無從考證,也無需考證。他告訴女孩她父母的破舊漁船和漁網將會用她賺來的錢修補好。他高興地把女孩架在自己的肩上,放聲高歌——“長崎是個外國人漫步的城市,夏季節日的音樂充滿生氣,唱著溜達溜達,無憂無慮。生命真奇妙,真快樂!”于是,女孩帶著像螢火蟲一樣絢麗與燦爛的夢想走進了長崎。
以后,這個女孩成為著名藝妓愛八,集美麗之貌和慈善之心為一身,且琴技歌聲舞姿在眾藝妓之上。影片的正式開始已是大正11年也就是1922年。
那是冬天的傍晚,一隊型色耀眼的藝妓涌進這間名叫“花月”的餐廳。緊接著,另一隊藝妓來到,型色更加耀眼,且神情傲慢,言語跋扈,行為粗暴,恣意拋灑著城里藝妓的優越感。她們甚至將一位正在上樓的藝妓的發簪打落地上并踏上一只腳板。唇槍舌劍的熱鬧和艷若熾日的衣裝推開了季節的寒冷。
怒火相交怒目而視的瞬間,那個出錢舉辦這個聚會的男人終于出現了,他即興提議兩隊藝妓進行才藝比拼。雙方都不示弱,信心十足。那真是一個艷麗而腐朽,空虛又富足的場景,華服、美酒、女色、樂音、舞蹈、鈔票將這個夜晚幾乎填滿,好在一位藝妓提前離場,在雪花紛飛的夜色中穿過古老長崎的街道。她的和服,她的油紙傘,她的步履,她的體態,與長崎的街道長崎的房屋長崎的有軌電車長崎的季節渾然一體。構成那一時刻長崎最為動人的情景。原來,戰前的長崎竟是這個樣子,街上的建筑日西合璧,歐式的彩色玻璃門窗,鐵藝路燈和橋上扶欄,夾雜在日本傳統的木屋之間,使得長崎風格特殊,氛圍突出。她,就是那個1883年來到長崎的女孩。現在,她是愛八。
藝妓的生活可以想象,但每一個藝妓的個人故事我們無從想象。
1922年的愛八年紀在50左右。歌舞技藝爐火純青,世態炎涼了如指掌。只是,作為藝妓,縱有過人才情,年紀還是不會饒人。
還是說說那個揮金如土的萬屋的第11代主人吧。也就是那個在“花月”餐廳提議藝妓才藝表演并大把將日元撒向空中讓藝妓們哄搶的富貴男人。編劇讓這個男人固執的認為金錢是品德和尊嚴的敵人,并叫他匆匆忙忙地揮霍掉祖先緩慢積累的巨額財富,金錢和房屋,讓自己變得一貧如洗,好去潛心研究真正的文化。于是,他邀請精通音律的愛八一起去收集長崎的老歌。愛八叫他古川先生。
有的男人很幸運,失去金錢的同時,收獲愛情。古川的妻子在家財散盡的時候一邊懇求官員留下丈夫的歷史書籍,一邊堅定告訴別人和自己,古川是一個偉大的人。
兩年很快過去,古川與愛八的文化之旅穿過了好多個季節,收獲巨大。某一天,古川忽然想起一位名字叫八重菊的藝妓,年輕的時候會唱一首好聽的歌。古川的父親曾是這位藝妓的重要客人。
果真見到這位已經94歲的老人。在她無法連貫的哼唱中,愛八的記憶之門被撞開了。就是1883年帶她來長崎的那個男人高聲唱出,愛八很快學會的那支歌。
夜。愛八從溫泉的熱湯中來到房間。古川已經躺在床上。可是,他一直背對愛八,直到聽見愛八的哭聲才開口。他坦言收集老歌的活動應該停止了。一份模糊的愛情一旦明朗也該停止了。但不幸這僅僅是古川的想法。那個夜晚,古川把淚流滿面的愛八緊緊抱在懷里。我記得愛八這樣說:“抱緊我,至少是這個夜晚!這兩年,是一個快樂的夢!”
清晨。古川不辭而別。留下一首叫做《沙灘之歌》的歌詞作為分別的禮物。希望愛八譜上曲。某一天,東京來的唱片出版商聽到這首歌。隨即發行了黑膠唱盤。唱盤說明,演唱和三味線演奏,愛八。歌曲名《長崎漫步曲》。
古川先生回家忙于什么我們不得而知,愛八在藝術的第二個頂峰尊嚴地活著。她傾其所有醫治一個名叫緒雪的小藝妓,并耐心細致將才藝傳授給她。硬是費盡心力塑造了另外一個自己。
時間已經是1931年,又是夏天。忽然,古川來到“花月”,并約請愛八在此見面。愛八欣喜萬分,緊接著又黯然神傷,最后平靜地在芍藥怒放的夜晚戴著老花鏡寫了一封道歉的信給古川先生,放棄了這一次她企盼了漫長8年的會面。
古川欣賞著藝名叫幸千代的緒雪的藝妓初演,心中掛念著久未見面的愛八。他摸出懷表看看時間,確認愛八不會來了。
愛八在另一條路上走著。她要去神社祈福。她忽然倒在石板鑲就的小路上。她看見螢火蟲在眼前飛舞,像少女時代那樣迷人,燦爛。最后的心愿還是說出來了:“我要你,古川先生!”
導演的意圖顯而易見,愛八與古川的旅行線路基本展現了長崎的風貌,蔥蘢的樹木,清靜的寺院,蒼茫的大海,古樸的街景。多次拉開的全景一片蔥郁,城市躲藏在樹木當中。有人,或是愛八,或是愛八與古川,點綴著這些畫面。尤其是愛八和服某一層的大紅,使得長崎的綠意深厚而濃重。那種深厚和濃重正是和平與寧靜的準確景致。那些意味深長的愛情畫面一直以長崎的景象為襯底,以古川的存在為情感長留在愛八的記憶深處。她不會后悔自己為了這個已經貧窮的古川而離開了照顧自己生活的善客。她素衣淡食,樂善好施。深藏自己的愛情,孤單走過每一天的日出與黃昏。在黑夜的夢境中約見古川。演這個愛八是我喜歡的吉永小百合,美麗,優雅,堅定,善良。當然,演技已是爐火純青。她會讓我在一個興致不高的故事框架里感動,感動,又感動。
影片的故事來自一篇直木獎的獲獎小說。還是大映公司90周年的紀念巨制稱得上典型的文藝愛情片,典雅而流暢,憂傷而華美。我們不得不贊賞這部電影的故事,畫面,音樂足夠到位,加上吉永小百合的出色演技,使得影片幾乎完美。音樂的處理相當有特色,西洋樂器烘托浪漫的愛情,日本邦樂器描述現實的人生。尤其是愛八手里的三味線,仿佛每一聲都是愛八自己在彈撥心弦。只是對我個人的意義不在此處,我只是想看見1945年之前的長崎。我在吉永小百合的凄美愛情中看見了戰前的長崎。那個長崎有著真正的日本之美。
在我看來,電影有一明顯敗筆,那艘叫做戶佐號的戰艦被迫沉沒的時候,導演安排吉永小百合手拿一面小太陽旗自己去送別戰艦的場面顯得突兀、生硬、做作和刺眼。不管導演想干什么,都已經用力過猛了。
片名:《長崎漫步曲》日本(108#8226;M)
導演:深町幸男
主演:吉永小百合 渡哲 也
獲獎記錄:2001年日本電影藍絲帶獎“最佳女主角”。
此獎1950年創立。
假錢雙面圖:生?死?
音樂是探戈。明亮而憂傷,歡快又遲疑。
不知道是哪里的海?浪濤洶涌。幽暗的海邊坐著一個男人,背向我們,著黑衣,戴禮帽,膝蓋上擱著一只箱子。身邊,一張報紙被海水打濕,寫著“戰爭結束了!”男人站起來,向一家旅館走去。似乎,他從一個隱秘而遙遠的世界而來,手里提著深重的秘密。
買影碟的時候,就已經知道這個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封套上的推薦文字說“這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故事發生在1936年。納粹分子命令集中營的犯人大量偽造外國貨幣,妄圖以此來破壞英國的經濟。”
又是納粹。又是猶太人。又是集中營。在此之前,《辛德勒的名單》、《鋼琴師》、《蘇菲的抉擇》等影片已經家喻戶曉,再來一個猶太人集中營的故事又該如何突破和講述?我看了看導演的名字——斯蒂芬#8226;盧佐維茨基。不熟!
那個神秘的男人訂房、理發、更衣,進入上流社會的PARTY和賭場,和某個貴婦眉來眼去共度良宵。女人看見他手臂上刺青的編碼,我們才知道這是一個從集中營回來的男人。
他叫所羅門#8226;索洛維奇。
“這是柏林最有風度的騙子!”有人這樣介紹1936年的所羅門。那時的他,精明、狡詐、違法、造假、行騙,油頭滑腦花天酒地,是那種只有心眼沒有靈魂的男人。
在柏林某個賭場的樓上,所羅門有一間不小的工作室。他在這里制造假錢假護照,時不時制造點男女之間的親密與纏綿。他具備一切造假的精湛技藝,也具備造愛的必要情趣。比方對那個需要阿根廷護照的女子,他立馬播放煽情的探戈以便雙雙翩翩起舞。護照的制作和情感的糾纏交織進行。這組鏡頭剪得很漂亮,流暢又意味深長。
這個名字叫卡爾#8226;馬克維斯的演員第一次見,長得很不咋樣,但有著古怪的性感和趣味。這絕不是好萊塢的套路,是歐洲電影的樣板。
某天早晨,門被踢開,所羅門聽見:“可以進來嗎?弗里德里希#8226;赫爾佐格,柏林警備委員會打擊偽鈔部。真是榮幸能逮捕世界上最杰出的偽鈔制造者。”
1939年,衣著依然昂貴考究的所羅門被帶上腳鐐送進集中營。但是,所羅門并非等閑之輩,他用白天苦役所致血肉模糊的手指,在夜晚畫出德國士兵颯颯的風姿,就這樣受到關注和重用。他脫穎而出,開始給德軍長官畫像,甚至畫全家福,畫集中營墻面所需的宣傳畫。他因此獲得了比其他囚犯更多一點點的食物和自由。這樣,5年過去了。
電影鋪墊到此,開始了真正重要的故事。
突然的一天,所羅門被塞進又悶又臭的火車,轉移到一個叫薩克森豪森的集中營。首先,他再次遇見8年前逮捕他的赫爾佐格,如今他是這個集中營的總長官。接著被告知:“我們不光從事假鈔的生產,還包括護照,證件,銀行支票。全部采用最新科技。”他身邊的幾個人來自不同的集中營,他們是,制圖專家、修版專家、雕刻專家、印刷專家。
導演斯蒂芬1963年出生于奧地利,他認為“現在是另一代人在拍有關納粹德國的電影。”“我的電影不是一堂歷史課,它反映的只是納粹體系的一小部分,不是一般意義的集中營。我試圖把重點放在世界性的主題上。”這個主題是否可以理解為探索人性在極端條件下的復雜性?
這部影片取材于一本名叫《魔鬼工廠》的回憶錄。從作者名字來看,他似乎就是那個在影片中一直堅持自己的信仰,堅持破壞假鈔制造進度的布爾科爾。我沒有看過這本書,不知道所羅門這個人物在書中是如何被描述的?甚至不知道是否有這人在書中存在?我們假設有。但導演和編劇并沒有讓布爾科爾成為電影的主角,而是敏銳交換了他們二人的主次。試想,電影的主角是科爾布爾,電影的主題就是謳歌身陷囹圄的革命者的反抗精神。那就太像我們的電影了,而不是德國奧地利的電影。雖然他們都是偽鈔制造者,但講述所羅門的生命故事就會使得影片更加具有獨特性,這種獨特性是由所羅門的生命樣式和靈魂色彩實現的。而最為電影,故事的層次就會豐富得多。
在《辛德勒的名單》中,生命對生命的搭救是故事的主旋律,而在《偽鈔制造者》中,靈魂與靈魂的撞擊才是電影的主題。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認識各有不同,但制造假錢卻可以讓他們真實地活著。“生命是我們剩下的最后的東西!”
這是所羅門的臺詞。所以,無論如何,所羅門絕不出賣同伴,也不允許別人出賣,因為出賣就是殺害。可是,怎么活下去?怎么才能活下去?信仰與尊嚴,可以喘息多久?整部電影就像是一個惡夢。
所羅門。從毛特豪森集中營到薩克森豪森集中營,他才華出眾,技藝精湛,無可替代。但每一天依然如履薄冰,看見同伴被殘酷毆打槍殺,自己被德國軍官羞辱。似乎,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活著。在這樣一種環境中力求存活,正如每天都得將自己的靈魂與肉體置于煉獄。所羅門,竟然在這個已經喪失作為正常人的資格的險惡世界,找到了自己早已丟失的靈魂。
誰都說不清自己會在哪一刻死去?誰都不知道自己的親人是否活著?音樂、球桌、食物、香皂、被褥都有,但尊嚴藏在何處?
終于有一天,導演停止了戰爭,關閉了工廠,讓所羅門們與集中營的另一群囚犯在托薩利小夜曲的歌聲中相見,并回歸已經陌生的故土與生活。
影片的結尾,那個剛剛搭上薩利的女子看著他輸光了大把大把的金錢后帶著哭腔說:“那么多錢!那么多錢……”在海邊與她共舞的薩利來了這么一句:“沒關系,我們馬上就去做!”我一愣。啞然失笑。
兩人共舞,身旁是藍色的大海。所羅門已經獲得了新的靈魂和新的生活。可我知道,所羅門心中的海洋,依舊莫測。
音樂,又是探戈。在這里忽然想起《辛德勒名單》的主題音樂。那樣的旋律有著強烈的故事描述感,會激起觀眾潮水一樣洶涌的情感,一起墜入故事,乃至于故事之外的故事。《辛德勒名單》和《德克薩斯州的巴黎》音樂風格迥異,但這兩部電影的原聲大碟都是我最珍愛的CD,百聽不厭。而《偽鈔制造者》說不上有什么主題曲,它的音樂總是為了呼應電影的某處情節而出現的,仿佛就是電影的一個細節,一個道具,一件服裝。它并非描述烘托故事,它就是故事的一個部分。在電影人物和故事需要的時候來一下,走開。再來一下,又走開。就像德軍撤退后的集中營,珂羅版印刷專家羅什克打開唱機,落下唱針,《托薩利小夜曲》美妙的歌聲響起,羅什克切開了自己的手腕,死去。那些歌中唱道的甜蜜或是憂傷都不會再來光顧他那顆破碎的心。他的家庭,他的孩子已經永遠消失在集中營的毒氣中。
關閉碟機,我到“百度”找所羅門#8226;索洛維奇。不,不!是卡爾#8226;馬克維斯。令人驚訝的是關于這個演員的資料寥寥無幾。只知道他畢業于柏林某家藝術學院表演系。獲過德國某個表演藝術獎。后來,也不知又演了什么電影。反正不像好萊塢獲獎的那些男星立刻大紅大紫。但是我認為,所羅門#8226;索洛維奇只有一個人可以完美演繹他,就是卡爾#8226;馬克維斯。他就是他!天知道斯蒂芬是怎么找到這個演員的。在這部電影里,卡爾已經讓觀眾看見一位了不起的表演大師。前面我已經說過,這個大師有著古怪的性感。
片名:《偽鈔制造者》奧地利#8226;德國 (95#8226;M)
導演:斯戴芬#8226;盧佐維茨基
主演:卡爾#8226;馬克維斯 大衛#8226;Striesow 奧古斯特#8226;迪 赫
獲獎記錄:第80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責任編輯 張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