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我中心的網絡中,我的朋友都是重要人物;從我出發,經過很少的聯接就可以覆蓋到很大的人群。在社交網絡中,每個人都是中心。
創新
美國創新傳播機構TED負責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了一個新理念“群眾加速的創新”。根據這個理念,創新者不是要趕緊把自己的好點子藏起來,而是要勇敢地公布出來,讓別人參與改進,自己也不斷進步,最終大家都會成為贏家!
共享
美國著名企業戰略專家麥克·波特教授在2011年第一期《哈佛商業評論》上提出,資本主義面臨危機,“創造共享價值”應該是企業成功的新目標。“創造共享價值”,是中國人曾經最懂的,也是中國企業現在最缺的!
傳播
美國西北大學網絡研究中心的Albert-Laszlo Barabasi教授研究指出,社交網絡傳播遵從爆發性規律,即信息傳播的發生極其迅猛,具有不可預見性,并在短時間內達到高潮,但傳播周期很短。傳播的水平在前5分鐘已經決定了。
影響
哈佛醫學院的醫學社會學教授Nicholes A.Christakis研究指出,人的行為受到朋友的高度影響,但這種影響只到第三度,第四度基本沒有。以肥胖為例,胖人的一度好友肥胖的風險增加45%,二度25%,三度10%,四度2%。當心你朋友的身后!
高端
斯坦佛大學博士后Xiaolin Shi在密執根大學讀博士時發表論文指出,在各個大社交網絡中都存在著一張由重要節點組成的小網絡,而且有以下特色:一、重要節點相互之間有很高的關聯度,結成小網;二、從小網絡能夠比較精確地預測大網絡的特性;三、重要節點更持久,新連接的增長更迅速。
邀請
密執根大學教授Lada A.Adamic等人對社交游戲的研究表明:被朋友邀請加入的游戲參與者粘性更高,更容易邀請他的朋友加入。邀請成功的關鍵不是撒大網,而是針對少數朋友持續發出邀請。
聚群
美國邁阿密大學的Neil F.Johnson研究發現社團和加入者是雙向選擇關系:社團會選擇自己相對缺乏的人才,加入者也會選擇尚不具備自己這樣人才的社團加入,關系才容易持久。
男女
哈佛商學院的MBA Bill Heil于2009年撰文指出,在Twitter中,雖然男性和女性粉同樣多的人,但男性的粉絲比女性多15%;和一般社交網絡不同,男性更活躍。所有用戶平均發貼數為1條,前10%活躍用戶發了90%的帖子。
掩護
哈佛大學的Miko·aj Jan Piskorski研究表明:各類商業和社交網絡也會被人們當作真實愿望的掩護。例如在商業網絡中,已有固定工作的人會以擴大業務機會為借口尋找跳槽的機會。
中心
著名的圣達菲研究所的M.E.J.Newman教授于2001年提出了“自我中心的網絡”的概念:在自我中心的網絡中,我的朋友都是重要人物;從我出發,經過很少的聯接就可以覆蓋到很大的人群。在社交網絡中,每個人都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