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讀完了,誰又敢夸海口說自己書讀完了呢?他就是著名國學大師,已故的金克木先生。
幾年前和朋友聊天時,有人推薦它,在剛看見書名《書讀完了》時,我就很喜歡,此后就一發不可收拾地去搜集所有金先生的書。他認為讀書是一定要讀“根”的,“根”就是經典。如《紅樓夢》,如果沒看本書,看了再多的學者點評也沒有用。因為只看紅學研究,最后只是無根之花,無根之果。中國的文學里面,真正稱得上經典的,來來去去就幾十部,幾百部。金先生說,窮一生之力,是有可能讀得完的。
但是我們一般人,不能只讀經典,什么書都得翻一翻。關于找各種書來讀的話題,幾年前有本非常熱門的《長尾理論》,認為像書籍這樣的文化商品,再冷門也好,最終也還是會帶來可觀的利潤,只要你給它接觸消費者的時間夠長。特別在如今互聯網的大環境下,比如今天的微博或者豆瓣,網友們能彼此推薦,形成一個個興趣小組,從而迅速找到感興趣的書。
這就引發另一個問題,在互聯網時代每個人只看自己感興趣的新聞,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商品,這就造成每一個人都是某一領域的自媒體,但是這樣大家就再也沒有共識了。有本書《republic.com》(中午譯名:網絡共和國)就在反思。相對于真實世界的互異,虛擬世界卻反而偏向同質性。比如美國就有很多所謂的仇恨團體。這群人在網上形成論壇之后,天天都討論。在這樣的情況下,討論不是在彼此挑戰對方,而是在彼此承認對方,支持對方。既然已經傾向某個方向,他們就會在這個方向里,給彼此提供更多的論點支持。那么,如果有危險的想法,就很容易達成行動共識。
所以我想,當我們都在一個“我”的自媒體世界里,只去我喜歡去的論壇,只看我喜歡看的新聞,我們怎么改變自己的想法,我們怎么跟別人溝通?那么在這樣的網絡時代,又談何民主共識呢?
回過頭來,讀書何其重要,書真的能讀完嗎?
《書讀完了》
作者:金克木著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長尾理論》
作者:(美)克里斯·安德森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網絡共和國》
作者:凱斯·桑斯坦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寶儀-To :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亞瑟#8226;叔本華《悲觀論集卷》
@李開復 : 喬布斯的親信談的喬布斯的成功秘訣:1)對每個產品都充滿激情,2)尋找未來機遇,針對機遇創造新產品,3)做超級易用,不需手冊的產品,4)在內部坦承每個產品的不足, 5)有今天還不可能達到的愿景,不斷邁進,6)不要聽信“不可能”,7)求才若渴,8)重視團隊,鼓舞團隊,慶祝每個成功。
@三聯生活周刊 :“書話”6年,我寫《六個瓶子里的世界史》時,大英博物館館長剛出了本《100件物品里的世界史》;我寫《AK-47為何如此泛濫》時,《紐約時報》記者剛出了本《AK-47和戰爭的演化》;我介紹《如何真正地談論你沒讀過的書》,并將其精神提煉為文集名《假裝讀過》,這時有出版社引進了《假裝的藝術》。—貝小戎
@電影的后院:約瑟夫·奧尼爾《地之國》語言上極有特色,有英式的冷幽默,也有美式的蓋茨比迷惘。把911當成一個中間性背景寫婚姻關系,自我幻滅,比大災難下強行抒情高明得多。一群第三世界國家移民在紐約的生活寫得很傳神,恰克這個悲劇人物刻畫很成功,仿佛他帶來了一個犯罪故事和悲情勵志的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