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規避具有不確定風險的領域與行業,在增長性確定的領域與行業中進行投資布局于是就成了很多投資者的共識。
在證券市場中只有人沒有神,即使是投資大師也不例外。近日,美國《財富》雜志刊登了憤怒的投資者譴責巴菲特的公開信,抱怨巴老偏執看淡黃金的觀點,誤導不少美國人錯過了配置黃金的好機會。如果你打開這兩年的黃金走勢圖,就會發現這種抱怨并非沒有道理??磥硗顿Y大師也要適應市場環境才行。
投資大師之所以比普通人高明,主要在于他的判斷正確性要高于常人,犯錯誤的概率低于常人。比較聰明的做法是,不必過于看重投資大師具體買什么股票,而是搞懂他為什么買的理由。
比如說,近一兩年,國內機構投資者大多接受這樣一種理念,在投資配置上,重消費概念股,輕權重藍籌股。這是因為中國經濟面臨轉型期,之前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和出口作用較為顯著,而消費的增長則要慢于上述兩駕馬車。但近來有跡象表明,未來投資和出口的增速或將逐漸降低。例如,高速鐵路建設規劃要重新審視與削減,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不再以GDP為唯一目標……
諸如此類的局部微調匯總起來,或將使得投資增速下降。而在A股市場中占權重較大的藍籌股大多與投資有關。出口的增長則因為美元長期看跌和歐元不穩定的匯率因素以及國內成本上漲,使得出口增長有可能會逐漸放緩。而消費領域每年15%以上的復合增長,是較為確定的和強勁的。
在股市中規避具有不確定風險的領域與行業,在增長性確定的領域與行業中進行投資布局于是就成了很多投資者的共識。這也就是市場為什么給予釀酒、醫藥、食品、旅游等消費類個股的估值要遠高于權重藍籌股的原因之一。
當然,任何事物都不會一成不變的,股票投資最大的魅力在于任何變化皆有可能。有時導致市場波動的理由與邏輯甚至讓人感覺意料之外,但細一想又是情理之中。例如,前段時間歐美股市大跌,這種恐慌性因素傳導至國內A股市場,令中國股市也隨之深跌。這種連鎖反映甚至讓一些股民形成一種條件反射,就是股市開盤前,習慣性地先看一下歐美股市昨晚的收盤點位。
如果歐美股市前一天大跌,那么一些投資者看空心理就會占據上風,有的甚至會恐慌性拋售。然而,這種市況有時也會改變。細心的投資者也許會發現,近來中國股市常常與歐美股市的走勢不再是那么一致了。有時歐美股市漲,中國股市跌,歐美股市跌中國股市漲,走出了一種獨立行情。
有人這樣解讀這一現象的背后邏輯,當歐美股市大跌之際,會使得中國貨幣政策的制定趨于謹慎。這是因為,美國股市的大跌是與其主權信用評級下調有關。也就是說人們避險情緒濃厚,紛紛拋售股票。這個時候如果中國央行加息,那么會使得人民幣與美元的息差加大,導致熱錢涌入中國進而加大了政策調控的難度。
同理,歐元區的主權債務也面臨很多不確定的風險,因而歐洲股市也是跌跌不休。因此,越是在這種時候,中國央行就越不太可能采取動作,貨幣政策處于真空期的可能性也越大。在弱市之中,往往沒有壞消息就是好消息,這也就演繹了A股獨立行情。
不過,總體上看,中國股市比美國股市的表現要差得多。中國股市之所以表現如此疲軟,一是擴容速度太猛,市場承接力要弱于擴容的力度。二是限售股解禁后,上市公司高管大多采取拋售策略。
有數據顯示,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后拋售的數量是購入自家股票數量的21倍??梢韵胂螅绻靖吖苤皇窍胩赚F走人,那上市公司哪還有做業績的動力?普通投資者對這種現象是無能為力的。因此,如果你不能改變現狀,那就應學會如何適應這種投資環境。在投資策略上,長空短多,投機重于投資恐怕是散戶股民必須要學會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