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婚姻法》的新司法解釋一經出臺就掀起了軒然大波: “丈母娘”將房價推高后又慘遭拋棄,糾結于婚房的大問題從“買不買房”順利過渡到“給誰買房”,于是,有人開始為女性抱不平、有人開始拍手稱快、有人表示毫無“鴨梨”……
新司法解釋到底是給個人財產上了道保險,還是為婚姻又出了道測試題?防不勝防的婚房問題又為通向婚姻之路埋伏了一顆定時炸彈。
未婚買房已婚投保
新婚姻法出臺后,財產歸屬的爭議一直不絕于耳。“父母給兒子買房,兒媳沒份”、“誰首付,房歸誰”等觀點讓部分女性感到保障缺失。新婚姻法因而也被網友戲謔為“21世紀丈母娘意見最大的規定”。有網友熱心給丈母娘們支招,建議改變過去女方買車、男方買房的傳統,改為雙方一起出錢購房;或者父母直接為女兒買房“護嫁”。
準新人還有應對余地,相比之下,部分無財產保障的女性顯得憂心忡忡,尤其是在家相夫教子的全職太太。很多待嫁女青年表示,再也不敢有做全職太太的想法了,因為這會導致離婚后一文不名,甚至凈身出戶。有網友表示,“新婚姻法一出,全職太太成了最危險的職業了,要不要罷工呢?”甚至不少報道稱,多個城市涌現了房產證加名字的熱潮。
各種擔憂下,全職太太動起了為自己做足風險保障的腦筋,例如購買足額的重大疾病保險、分紅型、意外傷害保險等,一旦婚姻出現變故,可確保生活水平不至于大幅下滑。這種做法之所以能夠防風險,在于保險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即便離婚,保險收益也將屬于個人所有。
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便以保險作為理財手段,仍需注重險種搭配。我們建議借鑒社保:醫療和養老仍是保障重頭,工傷可用意外險、重疾險代替,并適當搭配投資險。
具體而言,可購買5年交費的分紅險,5年后所有紅利和生存金都可以取出來,即便經濟條件發生變化,可用到期的生存金抵繳其他險種的保費,或者進行部分退保,這樣不至于產生較大損失。此外,由于萬能險具備部分提前支取功能,也可中斷,不會因為缺乏持續繳費能力導致保單失效,對婚姻和經濟收入不穩定的女性而言,也可靈活搭配。
離婚權益如何保障
張柏芝和謝霆鋒的財產爭奪戰一定會讓人們聯想到日前剛剛頒布的《新婚姻法》。大家來看看張柏芝在《新婚姻法》的類似規定下離婚,是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的。
謝霆鋒身家豐厚,高達5億港元。據香港《明報周刊》報道,張柏芝提出的財產清單,包括完全擁有愛巢、3間店鋪等物業;而霆鋒為兩個兒子設立約3800萬港幣的基金,在兒子18歲前,都由她管理;另外霆鋒公司名下物業,也要實時出售平分,連他的朝霆制作公司,她也要求平分持股。柏芝的清單幾乎分掉霆鋒一半身家,約3億元港幣。
就撈金能力來說,張柏芝的風頭一點不亞于謝霆鋒。要不是為了家庭和生養小孩,她可以賺到更多。對于為謝家付出的時間,精力和耽誤的事業,是不是也應該算到補償里?
此前曾有傳聞稱張柏芝向謝霆鋒索要五億“分手費”。但真實性如何不得而知?可從媒體報道來看,張柏芝曾多次拒簽離婚協議,即如果夫妻雙方一方不同意離婚,那想離婚的一方將在財產上付出巨大代價。如今,據稱謝霆鋒離婚意志堅定,“分手費”對謝霆鋒來說,也許是離婚完美收尾所付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