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現今歐美的經濟狀況,美國信貸評級被下調可能僅是開端而已,現時美國政府債務占其GDP的70%。
過去一年,新興市場因控制流動性增加及通脹高漲而不斷加息,借以收緊銀根,并推出相關的行政手段抑制通脹。倘若歐美經濟大幅放緩,相信E7國家將停止收緊銀根政策,甚至采取放松銀根政策刺激當地經濟及股市。
歐美的問題卻十分復雜,自美國信貸評級被下調后,盡管美元兌歐元保持穩定,但美元兌日元及其他新興市場貨幣均下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現已下跌至2.312%。另外,資金市場的波動不大,美元拆息在倫敦同樣處于0.14%水平,皆因美國國債仍是最安全的資產,沒有央行或投資者愿意拋售,新興市場及日本也不愿自己的貨幣升值,唯有不斷拋售自己的貨幣及買入美元,支撐美元匯率。
事實上,即使美國信貸評級被下調,美債收益率反而下降,即其借貸成本沒有增加,其還款能力尚未被質疑。而且,美國國會剛通過國債上限的法案,消除了美國短期違約風險,不少退休金、保險公司、共同基金等仍繼續持有美債,少數機構章程規定必須投資于最高級別的產品則除外。
綜觀現今歐美的經濟狀況,美國信貸評級被下調可能僅是開端而已,現時美國政府債務占其GDP的70%。若超過75%的話,便可能被調低其評級。
市場曾在8月10日因美國信貸評級被下調而擔心法國的AAA評級不保,為環球金融市場帶來不少震蕩及影響,當中好壞參半。環球股市從7月26日至8月5日期間蒸發了5.4萬億美元,VIX指數也曾上升至48,高于亞洲金融風暴的45.74,現已回落至31.87。
截至8月10日,一周內流出股、債的資金達500億美元,即使避險的債券基金也被大幅贖回,打破2008年金融海嘯的紀錄。然而油價下滑至每桶80美元以下,令影響通脹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得以舒緩,現剩下食品價格等問題仍待解決。雖說AAA與AA+的評級不同,但償還能力只是“極強”及“強”的分別而已。
美國早前利用QE1及QE2刺激股市及商品市場,但對刺激經濟的效用卻不大。量化寬松的目標在于壓低長債息率,令資金轉投利率較高的其它債務品種,包括企業債務、按揭證券、汽車貸款等。這樣,資金便可轉向推動經濟層面上,減低經營的利息成本,還可以避免通縮的出現。但從實際情況看,QE效果并非如想象般理想,資金更多地流入風險資產,而非實體經濟。而且最新公布的美國7月CPI環比數據大幅高于預期,QE3推出的阻力不小。
如今美元貶值及利率處于低水平,有助于美元套息交易及刺激美國出口競爭力,但美國今年前兩季的GDP增長分別只有0.4%及1.3%,較去年末季的2.3%及全年度的3%更低。
為何推行QE卻未能推動實質經濟增長反而倒退?美國的基本因素極為重要,現時受美國的高失業率、房地產價格仍未見底、經濟前景不明朗、個人及企業缺乏消費和投資意欲等影響,美國8月公布的消費信心下跌至30年來最差水平。
我們相信美國經濟將緩慢地復蘇,雖然美股及歐股等反彈乏力,但歐美企業仍持有大量現金,而且息率處于低水平,可供回購自己的股票或并購之用,最終刺激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