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很多人來說,講解員應該是一個很枯燥的職業,同一樣展品,每天為不同的人重復。作為聽眾,一輩子可能只能聽到一次,而作為講解員,每天如此重復,難免容易懈怠。但胡曉蓉沒有成為人們推想當中的理所當然,她是一個例外。
胡曉蓉今年58歲,博物館的員工們都親切地稱她為“胡媽”,但是精致的妝容和得體的打扮以及感情豐富的解說,都會讓人對她的年齡產生錯覺。參加工作40年,從最初的劇團到現在的金沙遺址博物館,胡曉蓉完成了人生中讓她倍感艱難但是又收獲頗豐的轉型。對于自己從事的這項“枯燥”的職業,胡曉蓉有自己的信條——把每一場解說都當成是第一場。所謂態度決定一切,這也就是胡曉蓉能把這項外人看來枯燥無味的工作做得津津有味的真諦。
在別人還在想著如何把背下來的解說詞能夠更快說完的時候,胡曉蓉已經開始把自己的想法加入到解說詞當中了。除了固定的解說內容,她會到處搜集資料,把有趣的故事加到解說詞里,讓參觀者從她的解說里更全面地了解每一件展品。這些“故事”有的是媒體報道,有的是詩歌,有的是歌詞,還有自己總結出來的語句。而除了更豐富易懂的講解內容,胡曉蓉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她飽滿的感情,每一場解說過后,她幾乎都泣不成聲。
“一次驚天動地的大地震,讓我們經歷了苦難;一個氣壯山河的大營救,讓我們收獲大愛;一段震古爍今的大重建,讓我們創造了奇跡…… ”聽著胡曉蓉深情款款的解說,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都跟著她一起穿越了時空隧道,領略著歷史的魅力,感受著歷史的溫度。
即使被人們贊為“金沙之寶”,但在胡曉蓉自己看來,她始終是一個平凡普通的講解員,可當你親身與她接觸后,便能從她身上感受到不平凡的東西。采訪當日,記者跟她漫步在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展廳內,總覺得她就是那個帶你靠近神秘古文明的使者,只有跟著她才能最接近那些遠去的文明。一些零散的游客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了過來,讓這段采訪之旅變成了“探訪之旅”,變成了她每一天解說中平常的一場,“每一場解說都是第一場。”正如她所說的那樣。
/魅力名片/
胡曉蓉
金沙遺址博物館解說員
2011“成都好人”候選人
每天都演同一個角色的好演員
Q=《成都女報》 A=胡曉蓉
Q:您最早在劇團工作,后來轉作解說員從零做起,完成這個蛻變應該是克服了很多困難吧?
A:對,在進金沙遺址博物館前我先去了成都博物館工作,應聘進去沒多久,興奮勁兒一過我就愣了,這些東西我都不懂啊,見都沒見過,更別說講解了。只能從頭開始學習。最開始很多文物的名字我都不認識的,很生僻,字典上都查不到,要查《辭海》。我就用最笨的方法,用手記,一直到現在我都用這個方法,一直到記住了、背下來了為止,再不懂就每天纏著考古隊員問。其實直到現在,我都算是在從零做起,因為我接觸的都是新的東西,是剛剛發掘出來的,之前大家從來沒見過的。每一個文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我要講解哪一件就要從頭了解它。
Q:對于每次講解都會感情飽滿甚至落淚,有沒有人對你有一些負面的評價?
A:有呀,有的人會說因為我以前是搞劇團的,所以會加表演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我自己知道我是因為什么。你想,假如我真的是個演員,我每天都演同一個角色,還能讓每一場的觀眾都被感染,那我也是個好演員,對不對?
Q:這些年的工作經歷中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A:這么多年了,我知道自己的感情是真實的,不是虛假的,心里就很滿足。我的聽眾里面,有位年齡很大的老人,在聽過解說后寫了一首詩送給我。有位小朋友,折了很多紙鶴給我。有位54歲的出租車司機聽完解說后很激動,跟我說:“我今年都54歲了,今天才覺得,我作為一個成都人很驕傲?!蹦憧?,有些人會牢牢記住金沙,有的人每年都會來看看,這些都是我的收獲。
Q:每天做同樣的工作,這種重復性如此強的工作你從未感到過厭煩嗎?
A:你對一樣東西有感情怎么會厭煩呢?我剛開始做解說的時候,注重的是準確性,要求自己千萬不要講錯,不要傳遞了錯誤的信息,以免對游客造成誤導。講得多了,消除了這種顧慮,我就開始做講法突破。如果我面對的群體不一樣,我會用不同的方式做講解。比如我面對的是普通的市民或游客,不是專業人士,那么我講得太專業,他們聽不懂,也不愛聽,所以我就要改,講得讓他們感覺通俗易懂,置身其中。
同題問答
Q:怎么理解成都女人與這座城市的關系?
A:成都女人都愛美啊,金沙博物館里出土的很多裝飾用的首飾,有一個和田玉打磨的貝殼形狀的裝飾品,很漂亮。這就表明,幾千年前生活在這里的人已經開始追求美了,這是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Q:你眼中成都女人的哪一點最美?
A:成都女人都很強,說到做到,很堅毅。
Q:用一句話或一個詞總結你的2011。
A:2011年我有很多收獲,交了很多朋友,樹立了更多的信心。
Q:新年最想完成的愿望是什么?
A:希望明年皮影展覽的解說可以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