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魅力名片/
劉思涵
四川外語學院法語系學生
2008年 全國法語歌曲大賽全國10強
2011年 青海衛視花兒朵朵全國第4名
李宇春、張靚穎、譚維維、江映蓉……這些在幾年前可能還名不見經傳的名字,已經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如雷貫耳。在選秀節目逐年熱鬧起來后,成都選秀歌手成績斐然,也讓成都有了“選秀之城”的美譽。而在2011年,“選秀之城”的成績并不輝煌,甚至可以被稱為遭遇了幾年難遇的滑鐵盧,無論是快樂女聲還是花兒朵朵,三強選手里竟沒有一個“純成都”選手。
不過,喜歡音樂的成都人依然在其中找到了快樂和驚喜。李斯丹妮在快女的舞臺上寵辱不驚,是一道舞動的風景。以劉思涵為代表的花兒朵朵選手們,則在后者這項更注重唱功和樂感的比賽中成為“無冕之王”。
如果沒有參加比賽,劉思涵已經遠赴法國讀研究生。她將2011年這次選秀經歷稱為“對夢想的最后一搏”。她從小喜歡唱歌,有一副好嗓子,但在讀了法語后,卻無奈地發現自己離音樂越來越遠。2009年一次親赴長沙觀看快女比賽的經歷喚醒了她的夢想,“我打著‘飛的’去現場看江映蓉比賽,她在臺上唱歌,我就傻傻地站在下面,舉著牌子手舞足蹈。那個時候我有一種奇妙的感受,舞臺看起來離我很遠,但其實,它離我很近。”
以最后一搏的姿態登上選秀舞臺,劉思涵從最初就顯得十分放松。面對黑壓壓的人群雖然也會緊張,但只要前奏一響起,她就自動進入了“個人模式”。隨著音樂搖擺,抑或低著頭閉上眼睛,都是那一刻最自然的反應。
采訪當天,記者見到了“活的”劉思涵,眼前這個戴著黑框眼鏡,裹著黑色大衣的年輕女孩,和記者在電視里看到的那個自在唱歌的劉思涵沒有任何不同。她剛剛經歷了一場華麗的冒險,而充滿未知的音樂之路,還在遠方。
但她不是一個人,喜歡音樂的成都女孩都將與她同行。
夢想不是浮云
Q=《成都女報》 A=劉思涵
Q:在比賽中你通常是中性打扮,但在決賽最后兩場卻裙裝上陣展現女人味,讓觀眾眼前大亮。是導演組的安排還是自己的想法?
A:是導演組和我商量后大家做的決定,我很樂意有多種嘗試,因為我都不知道自己適合哪種扮相哪種風格。好不好看先不說了,希望大家能看得出我的誠意。
Q:成都被稱為選秀之城,但2011年成都選秀貌似遭遇了滑鐵盧,你對這點怎么看?
A:選秀比賽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每個比賽的特點、賽制都不同。像“花兒朵朵”這檔比賽,導演現場不可控的因素非常多。其實這也是比賽好看刺激的地方,如果我在3輪前就知道3輪后的我是什么成績,我寧愿被淘汰。
Q:法語歌被稱為你的“殺手锏”,但不僅是法語,甚至英語歌你都越唱越少了,為什么?
A:比賽時的選歌其實是有份額的。我可以唱中文歌,那就把外語歌的份額讓給更多有特色的人,比如嬌嬌,比如艾迪。
Q:夢想是唯一的現實,這是你的參賽宣言。在比賽結束后,音樂之于你也許不再只是夢想,還是就在腳下要走的路。
A:在追求夢想的過程里,你可能會主觀客觀地被附加上很多東西,比如名氣、榮譽、財富,但這些附加值都不是最重要的,都是浮云。只有你心中最初的那個被稱為夢想的目標,才是唯一的現實。我希望自己能夠始終忠于內心,希望自己將來不僅是一個娛樂歌手,還能成為一名專業的音樂人。
Q:成都有很多女孩兒都有音樂夢,但在今后,再以選秀這種方式實現夢想也許幾乎是不可能了。對這些愛音樂的女孩,你有什么建議?
A:先要問自己,是單純愛好音樂,還是真的熱愛音樂。大部分單純愛好音樂的人早就把選秀比賽當綜藝節目看待了,真正追求夢想的人則貴在堅持。只要堅持,總會有新的平臺,新的方式出現。
Q:你在比賽里結識了很多好朋友,談談幾個同樣來自成都的好姐妹吧。
A:先說唐堉倩吧,生活中的她是個“諧星”,屬于事兒媽型的。但一旦進入工作狀態,就變得非常認真,正是這種巨大的反差讓我注意到她的。她一路走來非常辛苦,但卻永遠笑嘻嘻的,從沒把辛苦做成“苦情戲”,我很佩服她。李麗莎是個非常單純的女孩,有一把好聲音。每次我和她去唱K,我就在惋惜,這么好的聲音,應該有更多人聽到啊。艾迪給人的感覺是獨來獨往,我有一句話想送給她:“孤獨也是一種力量。”小敏也算半個成都女孩吧,她是個很爺們兒的人,非常好強,即使難受委屈也喜歡裝堅強和無所謂,我很心疼她。
同題問答
Q:怎么理解成都女人與這座城市的關系?
A:成都女人一直是自信而獨立的,都說女人能頂半邊天,我覺得成都的女人可以頂大半邊天,哈哈。在我看來成都女人與城市氣質最符合的一點是:火辣。
Q:你眼中成都女人哪一點最美?
A:HOLD不住?真性情吧!
Q:用一句話或一個詞總結你的這一年?
A:陳綺貞的那首歌:《華麗的冒險》。
Q:新的一年最想完成的心愿是?
A:這個心愿可能并不一定能在明年就實現,我想盡快發個人的專輯,開個人的演唱會。另外一個心愿可能會被覺得“裝”,但也是我的真心話——我希望人與人之間能少一些冷漠,多一些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