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爸陰囊里的睪丸可以產生精子,他們的樣子像個小蝌蚪,活動能力特別強,像游泳健將,
他們都想找到卵子做新娘,形成一個新生命……”
被稱為首部突破傳統尺度的小學生性教育校本課程試點教材《成長的腳步》,在全國引發了關于兒童性教育的熱烈討論。
爭論焦點在于:對于小學生來說,教材的尺度是否太大?
其實,拋開教材本身,“兒童性教育”在家長的思維里,一直是個“尺度太大”的內容。大部分家長談“性”色變,
三緘其口。但逃避帶來的,可能是難以預料的苦果。
請和你的孩子,勇敢談性。
>>>我從哪里來?性教育第一問,媽媽不會答
我從哪里來?曾經是孩子的你不會對自己腦海里這個困惑陌生。“街上揀回來的。”“咯吱窩里蹦出來的。”這本是性教育里最簡單的一個問題,但成都媽媽們還沒有做好回答的準備。
>>>兒童性教育 成都小學在摸索中前進
在小學性教育工作上,成都走在全省前列,但這并不代表一路走來都是坦途。《成都女報》走訪全國首個小學青艾小屋所在學校成都人北實驗小學,剝開成都小學性教育的“堅果”。
>>>和孩子談性,媽媽應該這樣做
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對中國的家長來說是一個羞于啟齒的問題,傳統上中國孩子的性教育都是靠自己摸索著前進。到底怎么樣的兒童性教育才是比較科學的呢?媽媽們,來聽性教育專家們上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