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探訪的結果是,小區游泳池問題多多,而像龍湖三千里這樣完全只對業主開放以保證其安全性的小區泳池,在成都幾乎已經絕跡。那么,漸漸開放的小區泳池究竟由誰來負責管理和清潔?定價是誰說了算?安全能得到保證嗎?這些問題似乎都是不敢去小區泳池的人擔心的,也是正在去小區泳池的人幾乎沒考慮過的。
小區物業:我也不清楚
小區游泳池泳池周圍擺滿了鞋子和生活垃圾,所謂的“換衣間”不過是泳池邊上的一間公共廁所,而一位大爺是泳池內唯一的管理人員。這就是上文提到過的花樣年#8226;花郡小區泳池。而在我們的走訪及了解過程中,環境如此臟亂差的小區泳池并不在少數。由于花郡小區內有兩個泳池,面積較大的一個早已成了“餃子鍋”,人聲鼎沸,這讓居住在泳池周圍的住戶有些意見。正路過泳池旁時,記者聽到一樓的一位住戶朝著泳池喊:“小聲點!”聲音里頗有些不耐煩。
記者隨后假扮購買游泳票的消費者,來到了位于泳池不遠處的物業管理公司。面對記者“泳池是否是物業公司在管理”的問題,該工作人員搪塞了兩句,并未給出答案,而對于泳池衛生問題,該工作人員的回答倒是很有現身說法的意味:“很干凈的,不用擔心,我們自己都是在這里游泳的,你試試嘛,真的還不錯。”雖然該工作人員稱每天都打掃,但是打掃的具體時間、具體程序和方法,以及打掃用的消毒藥劑,她都無法給出準確說法。
那么小區游泳池出租營業是否應該得到小區業主的同意?盈利所得應該如何分配?
業主的權利你用過嗎?
針對小區游泳池的使用租賃權,記者致電四川琴臺律師事務所,做了相關咨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七十條規定,業主對建筑物內的住宅、經營性用房等專有部分享有所有權,對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權利。而“選聘和解聘物業服務企業或其他管理人、有關共有和共同管理權力的其他重大事項”,都應由業主共同決定,在《物權法》的第七十六條中,也做了明確規定。
記者走訪的幾家大型樓盤中,小區內的泳池多半都“具有給小區業主使用的功能”,但這項功能不過是這些泳池對外開放盈利之外的一個“附加值”。在蜀都花園的小區游泳池入口處,甚至還赫然掛著“競輝體育服務有限公司”的牌子。但在整個走訪過程中,并未有業主對自己的權利有明確的了解,而《物業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明確規定:“業主依法享有的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建設單位不得擅自處分。”而“不懂法”的小區的業主們大多只是在影響到自己正常生活時才會發一些牢騷。
通過咨詢律師,記者得知,在未經過業主同意的前提下把小區游泳池出租,本身已經屬于違法行為,如果因此而影響到了周圍業主的正常生活,就可以上升到民事案件的高度。如果業主需要對此類惡劣行為進行投訴或者訴訟,則應該聯系業委會等相關部門進行處理。
業主的健康誰保證?
在小區物業對于已經承包出去的游泳池無法給出準確的衛生監管措施的前提下,記者撥通了蜀都花園泳池邊張貼的游泳培訓班海報上給出的咨詢電話,接通電話的負責人表示,有教學項目的泳池每天都要進行清掃,但是具體如何清掃,該負責人仍舊無法給出詳細的回答。關于參加兒童游泳學習班是否需要提供一些健康證明或者他們是否需要查證參與者有無傳染性疾病的問題,該負責人都給予了否定的答案:“不存在這些,只需要備齊游泳課的裝備就行了,直接帶著娃娃到現場交錢馬上可以開始上課。”
在泳池清掃方面,倒是一位花樣年#8226;花郡的住戶提供了證明,因為他家窗口正對該游泳池,“每天早上確實看到有人開著機器在那里打掃,具體是怎么做清潔我就不清楚了,做還是每天都在做。”
根據《游泳場所衛生規范》的規定,游泳池一定要配備硬性的消毒設備:浸腳消毒池(指為使游泳者在進入游泳池之前強制接受腳步消毒而在通道上設置的含有消毒液的水池)、強制淋浴(指為使游泳者在進入游泳池之前強制接受身體清洗而在通道上設置的淋浴裝置)。
在記者走訪的幾家小區游泳池中,只有蜀都花園和萬福苑的游泳池有比較完備的消毒設施。據蜀都花園工作人員稱,每天要進行3次衛生清理。不過該泳池的周邊環境就慘不忍睹了,在距離泳池僅5米不到的地方,就堆放了不少生活垃圾,衛生狀況堪憂。
但經過對工作人員的詢問后,記者得知,蜀都花園小區內的游泳池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小區游泳池,而是一個盈利性的游泳池,也就是事實上的公共游泳池,只是因為選址在小區中心,讓許多住戶誤以為這是該小區的小區泳池。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我們探訪的6家游泳池中,只有這一家的消毒設施可與我們熟悉的公共游泳池相比了。進而也更讓人擔心,小區游泳池就真的比公共游泳池存在更多安全和衛生隱患?
到底是否每天都有人對小區游泳池進行打掃?小區泳池的水質是否能夠達到安全標準?究竟又應該由誰來為小區泳池的衛生條件把關?為了解答這些問題,記者聯系到了成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就游泳池的衛生標準進行了咨詢,并拿到了一份游泳池的國家衛生標準:公共游泳池池水內的游離余氯含量應該在0.3-0.5mg/L,細菌總數不超過1000個/ml,大腸菌群不超過18個/L,池水渾濁度不大于5度。至于幾天換一次水,“并沒有硬性的相關規定,只要水檢合格就算過關。”成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這樣回答。
但是這個針對公共游泳池的衛生標準是否能沿用到每個小區游泳池身上?小區游泳池又是否都在嚴格遵照標準執行?對此,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則表示,他們只負責技術層面的工作,至于監管和強制執行,他們并沒有這個部門職能。而對于這個衛生標準的執行,該工作人員建議向衛生執法監督支隊詢問,“有執法權的應該是他們。”
深度追問:
游泳池的管理權,花瓣散落到幾家?
隨后,記者聯系到了成都市衛生局,在接通了負責媒體聯絡的電話之后,被告知具體的執行需要詢問四川省衛生執法監督總隊。記者在網上找到了四川省衛生執法監督總隊的電話,聯系上了網站辦公室,對方稱自己只是網站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并不了解專業內容,如果想要進行一些專業問題的求證,則需要跟衛生監督支隊取得聯系。
衛生執法監督隊:
小區泳池衛生監督沒有硬性規定
幾番周折,記者終于聯系上了衛生執法監督3支隊的一位徐姓工作人員,得知游泳池的具體衛生監管確實是由衛生執法監督隊負責。按照國家規定,衛生執法監督隊每年要對游泳池做一次衛生檢查,而除了國家規定的檢查之外,并沒有其他硬性的規定要求對小區游泳池進行衛生監督。
同時,該工作人員也表示,從2006年起,進入公共游泳池就不需要出示個人健康證明了,所以對于小區游泳池在傳播傳染性疾病方面可能出現的風險,其實可控性并不高,除了要求小區游泳池需要有明顯的警示牌提示何種人群不許進入池中之外,“其他的就要靠游泳者自覺。”在這條道德底線的約束下,小區游泳池的衛生就可以得到可靠的保護了嗎?如果真的有個別不自覺的傳染性疾病患者進入游泳池,又應該由誰來制止呢?
在記者的追問中,該工作人員表示,公共衛生方面的監督和檢查職責,確實由他們負責,但是除了衛生問題之外,其他都由成都市體育局負責。
體育局:
檢查年年有,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
于是,記者聯系上成都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關于游泳池的承包出租管理,由體育產業處分管。記者于是聯系到了體育局體育產業處,一位唐姓工作人員就記者的問題做出了回答。
該工作人員表示,體育產業處負責對公共運動場所的監管和監督,小區游泳池無論是已經出租還是并未出租,都在體育產業處的監管范圍內。監管的方面包括游泳池的安全設施及是否配備救生人員等,救生人員應“有統一的管理,需要經過統一的考試,拿到相關的健康證明等才可以持證上崗”。而每個游泳池的安全設備和救生員是否到位,體育產業處則會統一安排檢查和定期抽查,對于每個正在開放的游泳池,“我們都有監管的責任,從開放開始就要求有相關的場所備案,要考察該游泳池是否有必備的安全配置,并配合建立一些安全制度。”但這種檢查的頻率一般是一年一次,對于除了抽查和檢查時間之外的時間段,“則需要靠經營者和管理者的自覺”。對于記者追問前面探訪的6個小區的檢查情況時,該負責人表示,今年7月4日到10日已對全成都的游泳池進行了檢查,對所有有問題的游泳池都勒令進行整改,目前在正常營業的游泳池都是檢查合格的。
至于承包者和經營者的經營資質,體育產業處只負責對安全能力方面進行監督和檢查,不會干預對方的工商登記。一旦發現經營者或者管理者所在的游泳池具有安全隱患,則會發出整改通知書,如果情節嚴重,就要“停業整頓”。除此之外,產業處還要求每個分管片區在公共游泳場所給出明確醒目的投訴電話,以便群眾對一些安全隱患進行及時投訴和舉報,投訴電話不由產業處統一設立,而是監督片區建立舉報通道。
物價局:
小區泳池定價沒有統一規定
調查到這里,衛生檢查問題和安全保障問題都算是找到了負責人,但在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這些小區游泳池的人均收費并不是統一的,票價從8元到25元不等,那么這些游泳池的收費標準是否有人在進行監管呢?
帶著最后一個關于定價的問題,記者聯系到了物價局收費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得知對小區游泳的定價沒有統一規定,但是需要物業方與小區業委會進行協商,之后制定價格。如果業主覺得所在小區游泳池的定價太高不合理,可進行投訴。
監管:三個和尚沒水喝?
在公共游泳池已經不足以滿足人們盛夏親水的需要時,小區游泳池應該是一個提供更便捷游泳服務的便民設施。但在此次調查過程中,我們看到的小區游泳池可謂混亂重重,遠不如公共泳池那樣管理有序。而即使是表面上看來各項指標都合格的公共泳池,近期在陜西和四川也連續發生各種集體感染事件,比較起來,小區游泳池就更讓人擔心不已。
從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迷失,到衛生條件檢查的模糊,再到安全隱患問題的不可控監督,收費價格的完全失調,小區游泳池這些問題背后,是3個以上相關監管部門的監督,每個部門看起來都在履行自己的職責,但加在一起,卻似乎成了“三個和尚沒水喝”。
而在另一方面,采訪中,記者幾乎沒有遇到過任何一位針對小區游泳池問題維權的小區業主,更不用提從來沒擔心過安全和衛生問題的游泳者們,他們最多表示:“如果游泳后真覺得有什么不舒服,那以后不去就是了。”這種因果倒置的觀點,恐怕也是小區游泳池問題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什么不是先了解清楚是否安全再下水,而是先痛快了再說,有問題再解決?如果連業主和去小區游泳池游泳的人們自己都不在乎自己的權利,那么,還指望誰去為你自己的健康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