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利#8226;波特與死亡圣器(下)》
《哈利#8226;波特》講的,從來都不是天真浪漫的兒童故事。
如果你不是“哈利#8226;波特”迷,甚至沒有看過原版小說,也沒有完整看完這一系列的電影,那么我建議你最好把《哈利#8226;波特與死亡圣器》上下部連在一起,當作獨立的魔幻大片來看。畢竟里面的特效還是很不錯的,你可以深切感受到火龍沖出銀幕快要咬斷你脖子時,腎上腺素飆升的快感,以及那些魔咒“嗖嗖嗖”地打在自己身上的感覺。一件又一件華麗的道具,炫目得讓你眼花繚亂。
至于劇情,我向你保證這部電影里有“尿點”,對泌尿系統好喲。你有可能對于開場前那10分鐘的戲完全處于茫然之中,除了幾個主演你可能認識外,其他的人,我保證你一個都不認識。不過沒關系,反正看這部電影,劇情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事,只需要在心中默念:“這是一個小男孩打敗壞人,保護家園的故事。”
一點也沒錯,勵志劇的套路就是這么爛俗。
但好死不死的是,這么爛俗的《哈利#8226;波特》系列,居然是新世紀最成功的賣座商業片之一。我們應該感謝原著作者J#8226;K#8226;羅琳阿姨堅持使用英國演員的指導方針,這讓我們聽到了原汁原味的英國口音,感受到了最純正的歐洲魔幻文化,盡管用英式口音呼喚“哈利#8226;波特”時,那種爆破音會讓你都忍不住想幫哈利擦一擦濺到他臉上的口水。從來沒有更換主要演員,也是讓這部系列電影成功的關鍵要素,不然你哪有機會一邊看著第一部里可愛的正太小哈利流口水,一邊又對著最后一部中徹底變身為“撲克臉”的哈利大叔猛吐槽?還有小時候一臉癡傻樣的納威,徹底演繹了“大變活人”的意義,成長為高大、威猛、瘦的帥哥。那些個長殘或者沒長殘的臉,都代表了成長。
成長是每個人要面對的事情,天天吼著“我不想我不想我不想長大”其實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好比辦公室里化著精致妝容,把高跟鞋踩得鏗鏘有力的白領們,哪一個不是在摸爬滾打里,成長為內心比男人還要強大的“漢子”?成長是逼迫,大家都是被現實逼出來的,再痛苦再無奈,也得硬著頭皮繼續前進。這可能才是“哈利#8226;波特”系列帶給我們的最大意義。整整8部電影,劇情設定一部比一部黑暗、血腥、驚悚,為了匹配這一點,畫面風格到了《哈利#8226;波特與死亡圣器(下)》,它差點就變成了一部黑白電影。這個冒著兒童文學名的故事,講的從來都不是天真浪漫。
最后來一個溫馨提示吧,如果你選擇的電影院沒有明亮的雙鏡頭3D播放系統,你還是別選擇3D了,不然你只能體驗到什么叫做“沒有最黑,只有更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