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嘉魚蔬菜基地表層土壤重金屬含量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表明,土壤環境質量總體良好,有49.5%的樣點達到了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條件要求,有90.6%的樣點達到了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要求,有9.4%的樣點有輕微污染,重金屬主要污染物為鎘(Cd);重金屬綜合污染指數為0.559,污染水平為清潔和尚清潔的樣點占99.034%,輕度污染的樣點占0.966%,整個蔬菜基地土壤尚未檢出有明顯的重金屬污染和嚴重污染的樣點;對蔬菜基地大宗蔬菜調查發現蔬菜重金屬含量100%達到無公害蔬菜質量要求。
關鍵詞:嘉魚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適宜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S159;X825.0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07-1347-03
Survey and Evalu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 of Jiayu Vegetable Base
XU Hong-lin,ZHU Li-ling,YANG Jun,HU Shao-xiang,ZHOU Xiao-juan,PAN Long-ke,SONG Han
(Hubei Geological Survey Research Institute, Wuhan 430034, China)
Abstract: The contents of heavy metal in surface soil of Jiayu vegetable bas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quality was good in general, 49.5% of the samples met the need of green produc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90.6% of the samples reached the requirements of pollution-free vegetable production, 9.4% of the samples were slightly polluted by heavy metals, especially by Cd. The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of heavy metal was 0.559. 99.034% of the samples were clean or still clean, 0.966% was polluted slightly, and none was seriously polluted. In addition, the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 of all vegetable samples met the need of pollution-free vegetable.
Key words: Jiayu vegetable base;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evaluation
蔬菜是人們每日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蔬菜基地日益成為大中城市“菜籃子”產品的主要供應源,要實現蔬菜“從農田到餐桌”質量安全控制,首先要對蔬菜種植基地實行土壤適宜性評價。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是影響土壤適宜性的重要內容,對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適宜性評價[1-4]可以指導農業安全生產和保護人民身體健康。
嘉魚蔬菜基地主要位于湖北省嘉魚縣潘家灣鎮一帶,地處江漢平原和武漢市“8+1”城市圈,有較長的種植歷史,該蔬菜基地有不斷擴大的趨勢;人類活動加大了對環境的影響,對嘉魚蔬菜基地進行適宜性評價有著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通過對嘉魚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進行調查和評價,以期為嘉魚蔬菜基地的建設提供依據。
1材料與方法
調查區選擇在嘉魚縣潘家灣鎮蔬菜主產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14°00′00″-114°07′47″,北緯
30°01′06″-30°13′32″;土壤類型主要為潮土類,發育于近代河流沖積母質。
1.1采樣點設置
按照生態地球化學方法布置和采集樣品[5-7]。以1∶50 000地形圖作為野外工作手圖,按照方里網坐標網格線,每0.25 km2采集表層土壤樣品1個,每個樣品代表0.5 km×0.5 km的地塊;采樣時,根據樣點預布圖,利用手持GPS定位,采集表層土0~20 cm上下等寬的土壤柱,采集過程按梅花點布局,在小范圍內采集5點構成組合樣品,每個樣品采集1kg,共采集菜地土壤組合樣品414件(重復監控樣除外)。同時布置采集調查區大宗種植的當季蔬菜樣品共44件(重復監控樣除外,每個樣品采集1 kg),其中大白菜樣品23件,包菜樣品21件。采樣時間為2007年11月6日至2008年1月13日。實際采樣點位圖見圖1。
1.2檢測與分析方法
將采集的表層土壤自然風干后,過20目篩送化驗室分析;測試項目包括砷(As)、鎘(Cd)、鉻(Cr)、汞(Hg)、鉛(Pb)、pH值等共6項;蔬菜樣采集可食部分,保鮮當日送往實驗室,測試項目包括As、Cd、Cr、Hg、Pb、水分等共6項。蔬菜水分由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土壤、蔬菜重金屬及pH值測試項目由國土資源部武漢礦產資源監督檢測中心檢測,檢測方法和質量控制按照《生態地球化學評價樣品分析技術要求(試行)(DD 2005-03)》和有關國家標準執行。
1.3評價標準與方法
1.3.1直接比較法依據NY/T 391-2000《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質量標準》、GB/T 18407.1-2001《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要求》、GB/T 18406.1-2001《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蔬菜安全要求》,將調查測試結果與標準直接對比,并歸納結果。
1.3.2綜合污染指數法依照NY/T 1634-2008《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技術規程》的要求,采用單項污染指數法和綜合污染指數法進行評價,評價標準采用GB/T 18407.1-2001《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要求》進行。評價公式為:單項污染指數Pi=Ci/Si;式中,Ci為土壤污染物實測值;Si為污染物的評價標準。
綜合污染指數采用內梅羅指數法,公式為:P綜=;式中,Pmax為單項污染指數最大值;Px為單項污染指數的算術平均值。
2結果與分析
2.1土壤重金屬含量狀況
嘉魚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屬含量情況見表1。由表1可知,嘉魚蔬菜基地土壤總體呈弱堿性,平均pH值為7.384,變化范圍為5.190~8.360;As的平均值為10.591 mg/kg,變化范圍為5.400~16.600 mg/kg;Cd的平均含量為0.409 mg/kg,變化范圍為0.183~0.841 mg/kg;Cr的平均含量為89.637 mg/kg,變化范圍為70.200~108.500 mg/kg;Hg的平均含量為0.074 mg/kg,變化范圍為0.039~0.167 mg/kg;Pb的平均含量為32.415 mg/kg,變化范圍為8.900~52.300 mg/kg。由調查結果可知,嘉魚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情況總體較輕。
將各土壤樣品的重金屬含量分別與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要求及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要求中土壤污染物含量限值比較;發現土壤重金屬污染較輕,土壤As、Cr、Hg、Pb元素含量均達到無公害蔬菜種植土壤環境質量要求,有9.4%的土壤存在輕微的Cd元素污染。按照“一票否決,區域疊加”方法[8],發現49.5%的樣點達到了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條件要求,90.6%的樣點達到了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要求(表2)。
2.2土壤重金屬質量評價
土壤環境質量分級劃定依照NY/T 1634-2008《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技術規程》標準執行。從圖2的單項污染指數可看出,嘉魚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程度順序是Cd>As>Cr>Pb>Hg,單項污染指數平均值分別為0.704、0.419、0.364、0.217、0.077;Cd為主要的污染元素。
根據綜合污染指數計算結果,嘉魚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屬綜合污染指數為0.257~1.189,平均值為0.559,總體污染水平評定為清潔。其中綜合污染指數小于或等于0.7,污染水平為清潔的樣點有355個,占85.749%;綜合污染指數大于0.7,小于或等于1,為尚清潔水平的樣點有55個,占13.285%;綜合污染指數大于1,小于2,為輕度污染的樣點有4個,占0.966%。
2.3蔬菜重金屬含量狀況
對調查區所取蔬菜樣品測試結果初步統計,通過與無公害蔬菜安全限值比較,可見嘉魚蔬菜基地所產大宗蔬菜100%達到無公害蔬菜質量要求(表
3)。
3小結與討論
評價結果表明,嘉魚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總體較輕,有49.5%的樣點達到了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條件,有90.6%的樣點達到了無公害蔬菜產地環境要求,有9.4%的樣點有輕微污染。重金屬綜合污染指數為0.559,污染水平為清潔和尚清潔的樣點占99.034%,輕度污染的樣點占0.966%,整個蔬菜基地土壤尚未檢出有明顯的污染和嚴重污染的樣點;對蔬菜基地大宗蔬菜調查發現重金屬含量100%達到無公害蔬菜質量要求。
嘉魚蔬菜基地主要重金屬污染物為Cd。Cd含量超出無公害蔬菜產地土壤標準的比例為9.4%,這與Cd元素的天然背景值、Cd的地球化學活動規律[9,10],以及人類活動密切相關。據研究區土地利用現狀調查顯示,Cd元素高值點普遍存在于低洼易積水處和城鎮附近;防止土壤酸化、合理排灌和控制外界污染物的進入,將有利于保護嘉魚蔬菜基地的可持續發展。控制、治理及監測嘉魚蔬菜基地土壤中的Cd元素動態是發展當地綠色、無公害蔬菜生產的重要工作;有關Cd的地球化學過程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劉鳳枝,師榮光,徐亞平,等. 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質量適宜性評價研究[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7,26(1):6-14.
[2] 奚小環. 生態地球化學與生態地球化學評價[J]. 物探與化探,2004,28(1):10-15.
[3] 王軍,陳振樓,王初,等. 上海崇明島蔬菜地土壤重金屬含量與生態風險預警評估[J]. 環境科學,2007,28(3):647-653.
[4] 朱建方,王儀春,邱利江,等. 湖州市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調查與評價[J]. 浙江農業科學,2007(1):9-11.
[5] DD 2005-01,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規范(1:250000)[S].
[6] DD 2005-02,區域生態地球化學評價技術要求(試行)[S].
[7] DD 2008-05,局部生態地球化學評價技術要求(試行)[S].
[8] 李瑞敏,劉永生,陳有檻,等. 農業地質地球化學評價方法研究——土地生態安全之地學探索[M]. 北京:地質出版社,2007.
[9] 馬振東,張德存,閉向陽,等. 武漢沿長江、漢江Cd高值帶成因初探[J]. 地質通報,2005,24(8):740-743.
[10] 閉向陽,馬振東,任利民,等.長江(湖北段)沉積物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及鎘的形態[J]. 環境化學,2005,24(3):26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