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5%啶磺草胺WG是防除春小麥田間雜草的新型除草劑,為明確其田間使用的除草效果及對小麥的安全性,進行了田間試驗。結果表明,7.5%啶磺草胺WG在春小麥田間應用能有效地防治野燕麥等禾本科雜草和多種闊葉雜草,使用劑量以132.0~199.5 g/hm2為宜,在春小麥3~5葉期(野燕麥3~5葉,雙子葉雜草2~10葉)每公頃對水300 kg莖葉噴霧。對供試的互麥14號春小麥安全,使用后增產7.81%~12.83%。
關鍵詞:啶磺草胺;春小麥;安全性;禾本科雜草;野燕麥;闊葉雜草
中圖分類號:S451.22+1;S48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07-1377-03
Weed Control Effect ofPyroxsulam 7.5%WG and Its Safety to Spring Wheat
WEI You-hai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Qingha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Xining 810016, China)
Abstract: Pyroxsulam 7.5%WG is a new herbicide for controlling weeds in spring wheat fields. Field trial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clarify its effect of weed controlling and safety to spring whea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Pyroxsulam 7.5%WG controlcould effectively grassy weeds and several kinds of broadleaf weeds, its normal dosage was 132.0~199.5 g/hm2 in the term of 3~5 leaves(wild oat 3~5 leaves,and broadleaf 2~10 leaves)with 300 kg water. Applied Pyroxsulam 7.5%WG was safety to the spring wheat variety Humai 14 and the yield of wheat were increased by 7.81%~12.83% than CK.
Key words: pyroxsulam; spring wheat; safety; grassy weeds; wild oat; broadleaf weeds
小麥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達
3 000萬hm2,草害面積亦達1 000萬hm2。目前,春麥區使用的主要除草劑品種仍以燕麥畏、2,4-D丁酯、苯磺隆為主,長期單一使用,雜草群落演替加速,雜草對除草劑的抗耐性增強,部分地區原來得到控制的野燕麥、密花香薷等雜草回升蔓延,抗耐藥性雜草豬殃殃、藜、鼬瓣花等發生量激增,除草效果顯著下降而失去其使用意義[1-5]。近年來,由于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到城鎮,土地集中化程度提高,對除草劑的依賴性增強。
7.5%啶磺草胺WG化學名稱為N-(5,7-二甲氧基[1,2,4]三唑[1,5-α]嘧啶-2-基)-2-甲氧基-4-(三氟甲基)-3-吡啶磺酰胺,是美國陶氏益農公司新近開發的磺酰胺類內吸傳導型、選擇性苗后除草劑[6]。為明確其對春小麥的安全性及除草效果,確定田間推廣安全、經濟、最佳使用劑量及田間使用技術,2007年在青海春麥田進行田間小區試驗,為其推廣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藥劑
7.5%啶磺草胺WG、Agnique BL,美國陶氏益農(中國)有限公司產品;6.9%驃馬EW,有效成分為精噁唑禾草靈,德國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生產;72% 2,4-D丁酯EC,大連松遼化工公司產品。
1.2供試作物和防除對象
供試作物為春小麥互麥14號品種。防除對象為以野燕麥為主的禾本科雜草及多種雙子葉雜草。
1.3試驗設計與方法
設7.5%啶磺草胺WG制劑量(下同)132.0、199.5、264.0、396.0 g/hm2,以6.9%驃馬EW 1 125.0 mL/hm2和72%2,4-D丁酯EC 750.0 mL/hm2為對照藥,另設不施藥不除草的空白對照。共7個處理,重復4次,計28個小區。小區面積5 m×3 m。隨機區組排列。
采用利農牌背負式手動噴霧器每公頃按300 kg對水噴霧。
1.4試驗地概況
試驗安排在青海省農林科學院植保所試驗地進行,海拔約2 230 m,年均溫6.2℃,年降水量366.8 mm,無霜期147 d。年蒸發量1 683.1 mm。土壤為栗鈣土,有機質含量約10 g/kg,pH值8.0。試驗地地勢平整,肥力均勻,播前每公頃撒施有機肥37.5 m3、磷酸二銨150 kg,尿素150 kg。前茬為油菜。
田間主要雜草有野燕麥(Avena fatua L.)、自生油菜(Brassica napus L.)、苣荬菜(Sonchus brachyotus DC.)、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遏藍菜(Thalaspi arvense L.)、節裂角茴香(Hypecoum leptocarpum Hook. F.et Thoms.)、藜(Chenopodium album Linn.)、澤漆(Euphorbia helioscopia Linn.)、大刺兒菜(Cirsium japonicum)等,發生密度較大,分布較均勻。施藥時野燕麥3~5葉,闊葉雜草2~10葉。
1.5調查與分析方法
1.5.1對小麥的安全性評估分別于藥后7、14、20、45、60 d觀察記載小麥的生長發育情況,株高、葉色等,有無藥害癥狀, 并記載藥害發生時間、癥狀和等級及恢復情況,每個小區取均勻分布的3~5點調查評估,詳細描述藥害類型。作物成熟期每小區取5 m2割方測產。
1.5.2雜草防效調查藥后30 d時,每小區取3個樣點,樣點面積0.25 m2,記載殘存雜草種類和株數,并稱取地上部鮮重,計算株防效和鮮重防效。
1.5.3藥效計算方法
防除效果=
×100%
1.5.4統計方法對調查的有關數據用SPSS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對野燕麥的防效
施藥后7 d觀察,野燕麥葉片失綠發黃,心葉表現較重,匍匐,生長受抑制,隨劑量升高中毒癥狀愈重。20 d時野燕麥干枯死亡。30 d時調查雜草防效結果(表1)表明,7.5%啶磺草胺WG每公頃施用132.0、199.5、264.0、396.0g對野燕麥的株防效依次為71.34%、84.74%、94.39%、99.07%,鮮重防效依次為87.21%、93.72%、94.56%、99.44%,隨劑量增加防效升高。對照藥6.9%驃馬EW 1 125.0 mL/hm2對野燕麥的株防效為95.79%,鮮重防效為95.23%。對野燕麥株數和鮮重經差異顯著性分析和鄧肯氏新復極差檢驗,藥劑處理與對照之間株數和鮮重呈極顯著差異,對野燕麥鮮重的抑制藥劑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
2.2對闊葉雜草的防效
施藥后7 d,7.5%啶磺草胺WG各藥劑處理區藜、遏藍菜、密花香薷、蕎麥蔓、野芥菜、自生油菜、薄蒴草、苣荬菜、刺兒菜、田旋花等田間常見雜草心葉發黃,萎蔫,生長受抑制,中高劑量處理區葉片有卷曲現象。20 d時,苣荬菜、刺兒菜、田旋花等部分雜草略有恢復,密花香薷心葉皺卷,葉片細長,遏藍菜、野芥菜、自生油菜、苦苣菜、豬殃殃、蕎麥蔓、薄蒴草等雜草枯黃。30 d時調查雜草防效結果(表1)表明,7.5%啶磺草胺WG每公頃施用132.0、199.5、264.0、396.0g對闊葉雜草的株防效依次為59.42%、82.25%、86.68%、89.50%,鮮重防效依次為79.79%、89.98%、93.07%、94.55%,隨劑量增加防效升高。對照藥72%2,4-D丁酯EC 750.0 mL/hm2處理對闊葉雜草的株防效為76.45%,鮮重防效為79.67%。對雜草株數和鮮重經差異顯著性分析和鄧肯氏新復極差檢驗,藥劑處理與對照之間株數和鮮重呈極顯著差異,藥劑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
2.3殺草譜觀察
通過對田間實際調查結合藥后不同時期觀察,對7.5%啶磺草胺WG敏感雜草為野燕麥、旱雀麥、自生油菜、野芥菜、藜、鼬瓣花、遏藍菜、薄蒴草、尼泊爾蓼、豬殃殃、繁縷、苦苣菜、薺菜、小蘭雪花;中等敏感雜草主要有密花香薷、大刺兒菜、委陵菜、老鸛草、問荊、黃花蒿、早熟禾、苣荬菜、狼紫草、糙蘇。節裂角茴香、田旋花等雜草對其不敏感。
2.4對小麥的安全性
藥后7 d觀察,7.5%啶磺草胺WG 396.0 g/hm2處理的互麥14號春小麥葉片有輕微的退綠黃化現象,藥后14 d時已恢復正常。藥后7、14、20、45、60 d及成熟期觀察,其他劑量處理小麥葉色、長勢與對照區表現一致。小麥成熟時測產(表1)對照區產量為4 212.75 kg/hm2,每公頃施用7.5%啶磺草胺WG 132.0、199.5、264.0、396.0 g的小麥產量分別為
4 541.63、4 753.13、4 850.63、4 921.50 kg/hm2,較對照區產量依次增加7.81%、12.83%、15.14%、16.82%;對照藥劑6.9%驃馬EW 1 125.0 mL/hm2處理小麥產量為4 634.63 kg/hm2,較對照增產10.01%,72%2,4-D丁酯EC 750.0 mL/hm2處理小麥產量為
4 573.50 kg/hm2,較對照增產8.56%。防除野燕麥和闊葉雜草后小麥增產明顯,說明對小麥是安全的。
3小結
1)7.5%啶磺草胺WG在春小麥田間應用能有效地防治野燕麥等禾本科雜草和多種闊葉雜草,建議使用劑量以132.0~199.5 g/hm2為宜,在春小麥3~5葉期(野燕麥3~5葉,雙子葉雜草2~10葉)每公頃對水300 kg莖葉噴霧。
2)對啶磺草胺敏感的雜草為野燕麥、旱雀麥、自生油菜、野芥菜、藜、鼬瓣花、遏藍菜、薄蒴草、尼泊爾蓼、豬殃殃、繁縷、苦苣菜、薺菜、小蘭雪花;中等敏感雜草主要有密花香薷、大刺兒菜、委陵菜、老鸛草、問荊、黃花蒿、早熟禾、苣荬菜、狼紫草、糙蘇。節裂角茴香、田旋花等雜草對其敏感性較差。
3)在推薦劑量下對小麥安全,使用后小麥增產7.81%~12.83%。
參考文獻:
[1] 邱學林,涂鶴齡,辛存岳,等.春麥田除草劑的應用與雜草群落演替[J]. 植物保護學報,1997(3):263-268.
[2] 辛存岳. 油麥輪作區農田雜草群落種群的演變與防治[J].作物雜志,2004(2):38-39.
[3] 王慶亞,董立堯,婁遠來,等. 農田雜草抗藥性及其檢測鑒定方法[J]. 雜草科學,2002(2):1-5.
[4] 馬曉淵.農田雜草抗藥性的發生為害、原因與治理[J].雜草科學,2002(1):5-9.
[5] 韓慶莉,沈嘉祥.雜草抗藥性的形成、作用機理研究進展[J]. 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4,19(5):556-561.
[6] 美國陶氏益農公司.啶磺草胺[J].農藥科學與管理,2010,3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