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高效解磷突變株E652的發酵條件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其最適宜的碳源和氮源分別為1%蔗糖和2%(NH4)2SO4,最適培養溫度34℃,發酵液pH值控制在7.0時最利于突變株E652的生長,裝液量為40mL/250mL時菌株生長最快。
關鍵詞:解磷菌;突變株E652;發酵條件
中圖分類號:Q935;S15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07-1353-03
Studies on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f Highly-Effective Strain E652 in
Phosphorus-Dissolving
LU Jin-zhen1,REN Jun1,XIONG Han-guo2
(1. Department of Bioengineering, Wuhan Bioengineering Institute, Wuhan 430415, China;
2.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 Th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of a highly effective mutant strain in phosphorus-dissolving, E652,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al carbon source of this strain was 1% sucrose; while the optimal nitrogen was 2% (NH4)2SO4. The optimal cultivation temperature and pH value were 34℃ and 7.0 respectively. And the most suitable volume of cultivated liquid in 250 mL conic bottle was 40 mL.
Key words: phosphorus-dissolving bacteria; highly-effective strain E652;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磷是植物生長不可或缺的三大營養元素之一,但土壤中95%~99%的磷為無效磷形式,植物很難直接吸收利用。我國有74%的耕地土壤缺磷,磷肥施入土壤中后,易與Ca2+、Fe2+等金屬離子結合形成難溶性磷酸鹽,加之黏土礦物對磷的吸附,致使磷當季利用率僅為5%~25%[1]。資料顯示,自20世紀50年代我國使用磷肥以來,土壤中的難溶性磷已累計儲存高達6×107t[2]。因此,提高磷的利用率一直是農學家關注的問題。
作為生物肥力的核心組成的微生物對土壤中磷的利用率影響很大。自前蘇聯學者蒙金娜于1935年從土壤中分離得到一種解磷巨大芽孢桿菌以后,各國學者也紛紛開始這方面的研究[3]。人們陸續發現,土壤中有很多微生物都具有溶磷能力,能將難溶性磷轉化為有效磷的微生物稱為解磷菌[4],如芽孢桿菌屬(Bacillus)、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埃希氏菌屬(Escherichia)、歐文氏菌屬(Erwinia)、土壤桿菌屬(Agrobacterium)等[5]。利用解磷細菌制成的菌肥施入土壤后,不僅能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而且能夠加強土壤中硝化細菌和其他有益微生物的活動、改善植物根部營養、提高作物產量[6]。因此,利用解磷細菌制成生物菌肥具有重大的開發應用價值。本試驗主要研究了高效解磷突變株E652的適宜發酵條件,以期為工業化生產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 菌種解磷突變株E652由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微生物實驗室選育[7]所得。
1.1.2培養基發酵培養基:碳源(玉米粉、可溶性淀粉、麥芽糖、葡萄糖、蔗糖)1.0%,氮源[(NH4)2SO4、NH4Cl、KNO3、NH4NO3、蛋白胨]2.0%,CaCO3 0.1%,MnSO4 0.1%,K2HPO4 0.1%,pH值7.2。
1.2方法
1.2.1培養方法取1 mL菌懸液接種到裝有50 mL發酵培養基的250 mL三角瓶中,同時做不接種對照(培養基中加入1 mL無菌水),于35℃、120 r/min條件下振蕩培養48 h。所有處理均做3次重復。
1.2.2發酵條件研究通過對碳源、氮源、溫度、裝液量及pH值的單因子試驗,研究菌株E652的適宜發酵條件。①碳源種類的影響:按1%的比例分別以玉米粉、可溶性淀粉、麥芽糖、葡萄糖和蔗糖為碳源,進行搖床發酵培養,測定菌體生長量,確定最適碳源。②氮源種類的影響:按2%的比例分別以NH4Cl、NH4NO3、KNO3、(NH4)2SO4和蛋白胨為氮源,進行搖床發酵培養,測定菌體生長量,確定最適氮源。③溫度的影響:分別在28、29、30、31、32、33、34、35、36℃條件下進行搖床發酵培養,測定菌體生長量,確定最適生長溫度。④pH值的影響:調節發酵液的pH值分別為4.0、5.0、6.0、7.0、8.0、9.0、10.0,進行搖床發酵培養,測定菌體生長量,確定最適生長的pH值。⑤裝液量的影響:在250 mL三角瓶中分別裝入30、40、50、60、70、80、90、100 mL發酵培養基進行振蕩培養,以考察通氣量對菌體生長的影響。
1.2.3測定方法pH值測定采用雷磁pH計。菌量測定用平板菌落計數法。
2結果與分析
2.1碳源的影響
微生物的碳源譜雖廣,但異養微生物的最適碳源則是糖類。微生物可利用的糖類包括單糖、二糖、多糖和雜多糖,而針對具體的某種細菌來講,碳源差異極大[8]。不同碳源對菌株E652生長的影響見圖1。由圖1可知,不同碳源對菌株E652生長的影響不同。在以蔗糖為碳源時,生長最好,其菌量可達6.25×108個/mL;其次是可溶性淀粉;以葡萄糖為碳源時表現最差,其菌量只有2.30×108個/mL。由此確定蔗糖為最佳碳源。
2.2氮源的影響
氮源是組成蛋白質和核酸的重要元素,微生物對不同的氮源具有不同程度的利用能力,選擇適宜的氮源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繁殖[9]。不同氮源對菌株E652生長的影響見圖2。由圖2可知,不同氮源對菌株E652的生長影響較大,在以(NH4)2SO4為氮源時,生長最快,其菌量達6.30×108個/mL;在以NH4Cl為氮源時,菌量為5.40×108個/mL;在KNO3上生長最慢,菌量只有1.80×108個/mL。故確定(NH4)2SO4為最佳氮源。
2.3溫度的影響
溫度是影響微生物生長和代謝的一個重要因素,當溫度在微生物的最適范圍內變化時,它的生長和代謝正常且平穩;超過這個范圍,則該微生物生長代謝急劇下降,甚至停止生長。不同溫度對菌株E652生長的影響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菌株E652在34℃時生長最快,當溫度超過35℃后,其生長速度呈明顯的下降趨勢。因此,選取34℃為其最佳培養溫度。
2.4pH值的影響
pH值是菌種生長的化學因子,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較大。pH值可以引起細胞膜電荷變化,影響營養物離子化程度,從而影響微生物對營養物的吸收[10]。另外,生物體內的所有代謝過程都受酶的控制,酶的催化反應又依賴pH值,這也說明環境pH值對生物體生長有顯著影響。pH值對菌株E652生長影響見圖4。由圖4可知,pH值對菌株E652生長的影響較顯著,菌株E652在pH值為4.0~9.0范圍內均能生長;pH值為7.0時,最適菌株E652生長,菌量最高,達7.48×108個/mL;而pH值為10.0時,菌株幾乎不生長。
2.5裝液量的影響
不同裝液量對菌株E652的生長影響見圖5。從圖5可知,裝液量為40 mL時,菌株E652的菌量達到最大。裝液量高于40 mL后,隨裝液量的增加,菌量呈減少態勢;這說明菌株E652是好氧菌且需氧量較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大通氣量有利于其生長。
3結論
通過對菌株E652的發酵條件研究,確定了其最佳的碳源、氮源分別為蔗糖和(NH4)2SO4,適宜的發酵溫度為34℃,發酵液pH值為7.0時較利于菌株生長。另外,在進行搖瓶發酵時,裝液量控制在40 mL(250 mL三角瓶)時,菌株E652生長最快,說明其是好氧菌且需氧量較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大通氣量有利于其生長。
參考文獻:
[1] 趙小蓉,林啟美.微生物解磷的研究進展[J].土壤肥料,2001(3):7-11.
[2] 張寶貴,李貴桐. 土壤生物在土壤磷有效化中的作用[J]. 土壤學報,1998,35(1):102-111.
[3] 李華,王光龍,谷守玉,等. 磷細菌突變株生理特性的研究[J]. 高校化學工程學報,1999,13(3):240-244.
[4] 趙珂,陳強,陳曉琴,等. 高效無機解磷細菌YM3-2S的分離和鑒定[J].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07,25(3):257-261.
[5] 唐勇, 陸玲, 楊啟銀,等. 解磷微生物及其應用的研究進展[J]. 天津農業科學, 2001,7(2):1-5.
[6] 李福后,王偉霞,潘建梅. 有機磷分解細菌的選育及其發酵條件的研究[J]. 中國土壤與肥料, 2007(6):74-77.
[7] 盧金珍,許寧,熊漢國. 高效解磷突變株的選育[J]. 湖北農業科學, 2010,49(2):327-329.
[8] 周德慶. 微生物學教程[M]. 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84.
[9] 張愛華,楊啟銀,陳育如,等. 解磷細菌突變株PS-01P菌株的選育及發酵條件的研究[J].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4,31(3):309-314.
[10] 王成華,孫納新,王健鵬,等. 里氏木霉91-3纖維素酶產生條件的研究[J]. 食品與發酵工業,1996(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