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路施工企業由于其行業的自身特點,標準化管理存在差異化,如何將差異化和同一性有效統一,是公路施工企業標準化管理推進的關鍵。從標準化框架的制定到不同業務板塊標準化的具體內容,都需要企業全員參與,需要以系統的觀念處理總體與個體的關系,需要“顧客”概念外延的擴展及過程中通過流程再造等手段實現部門協調合作,需要建立有效的監督反饋機制強化制度的推進,需要企業文化和激勵機制有機配合。
關鍵詞:標準化管理 系統性 流程再造 監督反饋 企業文化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4-0031-02
一、強化標準化意識,對標準化管理準確定位
1.強化意識確保標準的踐行,并著力打造卓越執行力。企業標準化管理通常指符合外部標準(法律、法規或其他相關規則)和內部標準(企業所倡導的文化理念)為基礎的管理體系,其內容因行業特點及企業自身特點不同也不盡相同。對于標準,可劃分為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兩大類 [1]。對員工進行標準化培訓,實施考核和上崗認證,有條件的實施等級制,使員工對標準的理解逐步加深,并使得標準在一定程度深入人心,最初的標準實施必須強制推行,通過強制推行最終形成員工的自覺行為,這將對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對標準的認識和準確定位。標準是對“多樣性、相關性”的重復事物在程序上、形式上的統一規定,是指依據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在協商的基礎上,對經濟、技術和管理等活動中,具有多樣性、相關性的重復事物,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頒發的統一規定 [1]。對于施工企業來講,其業務具有多樣性、相關性,往往生產的都是一次性的產品,如項目工程,在過程活動中都是圍繞生產出顧客滿意的產品為基點,必須將標準制度化、常規化,在過程中動態管理,使得企業的經營符合的外部標準和內部標準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跟進,不會出現空白或不合時宜的標準,并且員工能夠自覺遵循這些標準,圍繞PDCA循環,使得企業持續改進、不斷創新、持續發展。
二、標準化管理的作用
企業通過有效實施標準化管理,可以使得企業的各種資源得到有效利用,最優配置,從而降低質量成本,最終實現效益最大化。做好標準化可使管理者的統籌策劃能力、組織實施能力、預防改進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對于企業中層管理人員尤為重要,強化其具備三種能力:理解上級意圖能力、指導下屬的能力、自己動手能力。
三、在公路施工企業標準化管理的推行要點
1.標準的制定和推行。(1)標準制定的規范化、可操作性是企業有序運營的基礎。標準的制定,需要領導層從全局的角度進行把握,統籌安排,高屋建瓴,需要得到大家的認可。有了標準化管理的體系和標準,如不能在過程中得到落實,也等于零。需從體系的制定、推行到反饋、改進引起足夠的重視,把握標準化管理體系實施過程中各個階段的特點,加強關鍵點控制,唯有此,制度的落實和過程完善才會是切合實際的。(2)在具體推行中,領導層的做事風格在很大程度上對標準的執行效果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多表現在一個企業整體文化氛圍中。領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領導的作用概括起來就是:用好人、管好事、做決策、做實事,防出事,統攬全局。另外,制度出來后做到規范化需要全員參與,最起碼要讓員工明白這些制度存在的必要性、跟自身有著切身的相關利害關系,因為員工的工作質量直接影響著產品質量。
2.標準化的策劃和實施。(1)標準化管理是個系統的概念,企業所遵從的每一項標準、每一項標準的規范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協同性的。企業整體建立的標準體系框架,對于下一步項目如何能夠實施好,還必須要做到標準的統籌策劃,要結合施工項目的實際特點,不能強調一點而忽視其他,否則出現短板效應。(2)在標準化推進的過程中,企業中任何一個職能部門都需要將整體、全局的理念貫穿到自己的部門,在過程中在不斷協調與其他職能部門對標準及標準化的各類制度的銜接,協同合作。企業各類標準都不是固定不變的,要隨著企業的發展得到不斷的完善和提升,是一個不斷檢驗、提高、完善的PDCA過程。(3)對于公路施工企業來說,隨著市場份額及規模的擴大,企業管理的項目較多,且項目業務不同,規模不同,環境因素影響不同,企業還在不斷進入新型板塊的業務,如何實施標準化管理,系統性是不容忽視的問題,首先,總體的標準是基礎,其次在過程中要不斷總結,對“相關性的、多樣性的事務”及時總結,在逐步進行標準化的過程中,不能以偏概全,要與公司整體標準化管理體系相協調。其次,對于已標準化的制度不是一勞永逸的,還需要注意時效性,對于國家、行業的標準進行收集整理及時更新,對于新加入的業務板塊要進行新的體系的建立,不能死搬硬套原先的標準。
3.做好以“顧客”為關注焦點。(1)關注“低成本、零缺陷”管理。真正做到“低成本、零缺陷”,讓“顧客滿意”在標準化管理中得到體現。傳統意義上“讓顧客滿意”理念顧客理解為“產品和服務的最終使用者”,“凡接受或可能接受產品和服務的個人或團體”,對于企業來說,僅僅把對顧客的理解停留在這個層次是不夠的,企業須把顧客概念的外延擴大,這樣才有助于企業真正做到“知己知彼”。外延擴大的顧客的概念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內部顧客——企業的員工,它們依靠企業內部服務來為外部顧客提供服務,其中又可細分為:職級顧客(上下級的關系)、職能顧客(橫向職能部門間的關系)、工序顧客(上下道工序關系);外部顧客——接受企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感受到了企業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水平。競爭對手的顧客——需要企業提供的這種產品和服務,同時它們接受過企業競爭對手的產品和服務,形成自己對該項產品和服務的暫時標準。(2)要從內部做起才能實現以顧客為關注焦點。企業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員工,每個員工在一定范圍內都是顧客,如果大家都能樹立起內部顧客的概念,明白每一工序、每一職能的工作都關系到我們自身員工的滿意度,都關系到整個環境的滿意度,那么標準化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執行就容易在員工中實現從被動到自發的轉變。企業的利潤來自于這些員工,如何讓這些“顧客”滿意,讓他們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敏才智,在人力資源保障方面及質量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其所產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4.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實現快速溝通。制度的有效執行,必須在公平、公正、合規的、可操作的狀態下進行。要保證制度實施的有效性,需要建立監督、反饋機制,沒有監督,沒有反饋機制做保證,很有可能讓一項好的制度最終流于形式。制定—實施—監督—反饋,這是標準化管理執行過程中最基本的流程,關鍵點是監督機制、反饋機制還要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沒有監督、沒有獎懲,談不上反饋,更談不上完善和改進,執行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5.發揮流程再造的功能。流程是信息之路,員工是駕駛員,制度是交通規則,管理者是交通警察 [2]。業務流程是員工職務行為的準則,是一種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活動。其具有目標性、整體性、動態性、結構性、層次性等特點[3],管理活動以業務流程為出發點和對象,通過不斷發展和完善業務流程,提升競爭力,保持競爭優勢,是一個增值的過程。標準化管理體系中對于技術標準在工作中不難建立,而對于管理標準,牽扯的問題很多,交叉出現的制度也很多,如何理順這些標準做到不重復,可以找到歸口,通過對流程的反復梳理制定簡化的流程是核心;將公司和項目的流程管理銜接好,不出現死角、不出現管理頭緒太多造成效率低下,是值得企業關注的。
6.企業文化和激勵機制有機結合。企業文化可使企業全體職工實現共有價值觀,它使企業從上到下,從領導到一般員工,都有了統一的思想、統一的價值觀念。一個企業的標準、制度、員工的境界、處事方式無不是企業文化的體現。一種文化的建立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會在整個管理過程中影響著企業的發展。企業應經常去提煉優秀的東西,摒棄那些消極的東西,建立員工的認同感是企業高效運轉的潤滑劑。
四、建立標準化管理長效機制
1.人力資源培訓。建立崗前培訓考核制度,實施技能分級制度,完善價值創造通道的高效能機制,對技能性的人才采取津貼補助和一些福利待遇,提高技能員工的業務水平,必要時對培訓學時實施強制要求。
2.采取有效的過程評價。建立過程評價體系,設立評價指標,加強過程的監管制度,提高過程的管控能力,客觀評價標準實施效果,對實施過程的效果予以評審,真實反映過程管理的實情,避免事后補救和事后考評。
3.實施績效考核。建立有效的考核系統,制定有效的考核指標,采取公正、公平、公開的考核,考核小組要進行定期、不定期進行考核,對問題事項進行整改,獎優罰劣,提高對標準執行的力度。
4.價值體現。一個企業的經營質量與企業文化密不可分,并通過各種載體比如員工處世哲學、制度等體現出來,滲透到企業的最基層組織;企業要培養員工形成一種我為企業創利潤、企業為我謀福利的雙贏價值觀和氛圍,使得企業和個人融為一體,員工能在和諧氛圍下規范自己行為,形成共同的價值觀。
五、結語
綜上所述,標準化管理最終體現為員工自驅力的培養及企業的有序活動,這需要企業最高管理者的高度重視,需要培植優秀企業文化氛圍,需要流程中每一位員工顧客概念的延伸,需要監督管理反饋機制的保障,一旦形成建立起良好的標準化管理體系,企業的許多過程就會按照管理者的意圖自動啟動、運行、反饋,當然也不是全部過程都是如此,至少大部分機構能夠自動進行評估、改進、設計和創新;員工對標準的執行是自覺地,保證了企業新鮮血液的循環流動,確保企業高效有序運行,健康持續發展,員工對自身企業的認同感、自豪感增強,標準化管理的最終目標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MBA學不到的實戰智慧[M].深度編譯.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0.
[2]企業流程改善和標準化管理建立[M].北京:人民廣播出版社,2006.
[3]GB/T 19000—2000,GB/T 19001—2000,GB/T 19004—200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S].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2001.